搜索 解放军报

刘谦初:赤胆忠心 浩气长存

来源:山东英烈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11-08 13:56:46

1931年4月5日清晨,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过,22名中共党员倒在血泊中,其中就有年仅34岁的刘谦初。就义前夕,他在给妻子的绝笔信中还不忘叮嘱:“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党)!孝敬母亲(党)!听母亲(党)的话!”。

刘谦初,名德元,字乾初,1897年出生于平度田庄镇的一个农民家庭。虽身在农家,但他童年时就到邻村的私塾念书。1913年春天,16岁的刘谦初考入平度知务中学。他爱好文史,关心时事,彼时已经认识到,改变国家命运在于变革、在于革命。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他投笔从戎,冲破学校阻挠,联合同学去青岛参加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并在高密、潍县战斗中作战英勇,被授予“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1918年夏,他考入济南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多所学校的学生联合组织游行示威,刘谦初积极参与街头演讲、分发传单,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

1922年,刘初谦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首倡成立了“燕大沪案后援会”,并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北伐开始,他再次从戎,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并兼政治部刊物《血路》副主编,发表了《“二七”四周年纪念告革命的民众》一文,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1927年1月,30岁的刘谦初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也遇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侣——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24岁的张文秋。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刘谦初根据党的指示,于1928年秋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随后又调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到济南后,他以齐鲁大学助教“黄伯襄”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在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山东党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同年7月,他还和中共青岛市委的同志领导了青岛隆兴等七大纱厂的工人大罢工,给反动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1929年8月,刘谦初乘火车由济南去上海汇报工作。当车行至明水车站时,他被敌人密探用照片对出,当即被捕,关进济南监狱。在狱中,他遭受酷刑,却坚贞不屈,还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主义,宣传党的思想。

1931年4月5日,刘谦初等22名优秀共产党员,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他们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1960年3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决定,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刘谦初烈士的忠骨由刘家庄迁葬到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与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比邻。在短暂的一生中,刘谦初用无尽的热血谱写了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党无限的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