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王君恩:为保卫苏区艰苦奋战百折不挠

来源:湖北党史网 作者:孙久全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05-11 10:21:13

王君恩,湖北襄阳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6月,任中共鄂北分特委委员。1932年2月,任鄂豫边临时省委委员;4月,任鄂豫边临时省委书记;11月不幸被捕,于1933年1月英勇就义,时年24岁。

王君恩,1909年出生于襄阳黄龙垱胡家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王明山去世较早,母亲孀居,家境贫困。王君恩在兄弟两人中居长,幼读私塾,1923年入黄龙垱江西会馆学堂。这年,曾参加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潮的张百芳回乡在该校任教,积极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王君恩在校接受了进步思想。1926年,王君恩因家贫辍学,回乡从事农耕。自己苦难的生活,军阀混战的政局,特别是襄东黄龙垱一带匪患成灾、田园荒芜,一般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的现实,使他认识到社会的黑暗。王君恩怀着对现实的极度不满之情,曾多次找到他的老师张百芳,倾吐积愤,诉说心声。此时,已是共产党人的张百芳及时给予帮助,引导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当时,北伐战争正在顺利发展,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在鄂北各县形成了波澜壮阔之势。黄龙垱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迎接北伐军。经过一个冬春的发动与组织,1927年3月,黄龙垱农民协会成立。党组织在黄龙垱街西搭起高台,召开成立大会,讲述革命道理,宣扬革命发展形势。王君恩受到深刻教育,热情地投入革命斗争的洪流,跟随张百芳走村串户,深入群众作动员工作,很快在他的家乡胡家嘴、王家湾一带建立起农民协会。

1928年3月,经张百芳介绍,王君恩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鄂北特委的领导下,黄龙垱地下党支部正抓紧准备武装暴动。王君恩担负着党组织的联络工作,经常于夜深人静之时往返在黄龙垱的乡间小路上。一次,他正生病,有一封密信需要他连夜送给黄龙垱以南周湾村的赵岐周。为了完成任务,他咬紧牙关不叫苦,忍着头痛发烧的折磨,硬是拄着棍子把信送去了。

4月16日,在黄龙垱区委的领导下,襄东爆发了黄龙垱农民起义。这天一早,起义指挥人员朱佑文、赵英等带领经过改造的青枪会、万枪会及红枪会的会众共400余人,暗藏刀矛斧头,装扮成各式人物,从四面八方陆续涌入黄龙垱街市。王君恩率领5名暴动骨干,暗带短刀,化装为赶集群众混入街中,隐蔽在黄龙垱团防局附近。当朱佑文等发出暴动行动号令后,王君恩和暴动队员们一拥而上,杀死门岗,首先冲进团防局,扑向团总住处,处决了作恶多端的朱奎九。这次暴动,共除掉团总朱奎九、盐商周华林等17个恶棍,获长短枪18支。接着,很快成立了中共黄龙垱区委和襄东农民运动指挥部,指挥部机关设在黄龙垱东蒋家庙,行使政府职权。王君恩留指挥部工作,他配合指挥部的领导人,宣传土地革命,斗争土豪劣绅,使数千年一直都是受压迫受剥削的贫苦农民扬眉吐气。农民运动指挥部的建立,形成了襄东最早的红色政权。

鄂北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和割据区域的形成,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和仇恨。1928年秋,在国民党“清乡军”的反复“清剿”下,鄂北政治形势日趋恶化,襄东新生的红色政权夭折,不少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有的转移外地。王君恩秘密离开襄东,先后隐蔽在钟北和宜城板桥一带。

1929年冬至1930年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忙于军阀混战,鄂豫皖和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鄂北的革命斗争形势也出现转机,隐蔽在外地的共产党人陆续返回。1929年7月,王君恩由板桥秘密回到襄东,寻找党组织。8月,他与余益庵、张百芳等取得联系。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在王君恩的家乡胡家嘴重建了黄龙垱区委,代号“黄德修”,张百芳任书记,王君恩是委员之一,后为常委,负责宣传工作。区委建立后,王君恩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0月,他培养和介绍了王君宪、王明祥等骨干分子入党,并新组建了一些基层支部,使黄龙垱的党组织很快得到发展壮大。此时区委已下辖有蒋湾、李岗、明湾、陶李、姚岗、阴阳寺、太山庙、土桥沟、峪山街、方陈、黄龙等10个支部。

1930年初,根据鄂北临时特委关于建立和发展革命的武装斗争、开辟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要求,王君恩和黄龙垱区委的同志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在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基础上,配合襄枣临时县委,把1928年秋鄂北革命失败时隐藏的枪支搜集起来,组建党的武装。同时,还组织群众从土匪、劣绅手中夺取枪支。2月5日,王君恩会同赵英等率领农民协会的同志,以保家安民为名,杀死当地匪首柏永早、土豪袁天洪,获得一部分枪支,革命声威大振。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襄枣临时县委不久即建立了一支有长短枪40余支、60多人的武装,并成立了以谢耀武为领导的农民自卫军。5月初,自卫军得到进一步发展,改编为鄂北红军游击队第十三大队,为襄东枣西边区的革命暴动作好了武装准备。

5月14日,王君恩和黄龙垱区委率领党员群众配合鄂北红军游击队第十三大队,参加了震惊鄂北的蔡阳铺暴动。暴动队伍在占领蔡阳铺后,当天又攻下了翟家古城、琚家湾镇,取得日克三镇的胜利。5月16日,又攻克黄龙垱,黄龙垱区自卫队随即建立。接着,王君恩率区自卫队和革命群众武装数百人,与宜东新街等地的群众武装一起,配合红军,先后攻下了王集、胡家营和宜东、枣南、钟北等地,为开辟鄂北苏区作出了贡献。

12月,王君恩到黄龙垱的姚岗,接替李庭兰任襄阳县苏维埃政府党代表,兼襄东一区区委书记,直到1931年4月。这期间,他领导襄东苏区人民开展了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在斗争中,他培养了黄文常、姜明礼、邱金益、胡甲善、赵明臣等党的优秀干部。同时,他还负责组织和领导了雇农工会、贫农团、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等群团组织,并带领他们投入反“围剿”斗争,这为遭受敌人“围剿”后苏区基层组织的迅速恢复打下了基础。

1931年5月,鄂北苏区在遭受一番挫折后重新恢复,王君恩调枣阳任县委书记。6月,参加中共鄂北分特委,为委员。在枣阳期间,王君恩配合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吴寿青,在枣阳开展了所谓的“肃反”运动,贯彻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影响了枣阳干部队伍的建设。

1931年底,蒋介石、何成浚调集罗启疆独立三十四旅,会同国民党五十一师一个师及四十一师、四十八师各一部再次“围剿”鄂北苏区,同时还网罗襄(阳)、枣(阳)、宜(城)等县民团武装万人参加。敌人重兵压境,苏区反“围剿”斗争十分艰苦。1932年1月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初战失利,为挽回失利造成的恶劣影响,鄂豫边特委于2月2日在新街召开紧急会议,改组边特委和边革委,成立鄂豫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苏维埃政府。王君恩被选为鄂豫边临时省委委员。2月22日至23日,临时省委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计划临时省委迁往白区,决定在苏区内组建临时省委苏区代表团,王君恩为代表团成员。

紧急会议后,苏区面临着国良党军队更为疯狂的军事“围剿”。临时省委书记沈宗源怀着失败的心理,慑于环境恶劣而私自逃离苏区。当他跑至宜东二区时,曾数次带信叫一部分省委委员随他离开苏区,省委也随之迁往白区,并提出苏区工作由临时省委苏区代表团代替指挥。王君恩和其他省委委员们对沈宗源的逃跑行为进行了严厉批判,并致信中央要求给其处分(沈宗源后来被中央开除党籍);同时,对沈宗源的诱惑进行了坚决抵制,他们没有打出临时省委苏区代表团的旗帜,而是仍以省委、省委苏区代表团的名义指导苏区工作、坚持苏区斗争。王君恩随红军主力,在襄阳县黄龙垱罐山冲一带与强敌周旋,不时给敌人以打击,保卫了苏区。

1932年4月8日,在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上,王君恩被选为省委执委、常委、临时书记。这时,敌人已将鄂北苏区内的镇市全都占领,省委、省苏维埃天天都必须游击活动。王君恩受命于艰难危急之际,积极协同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派来苏区的代表尉士筠,动员各种力量反对敌人“围剿”,为保卫苏区而战。4月10日,即临时省委第二次执委扩大会后的第二天,省委决议由省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建立了山南、山北两个赤区游击总指挥部,以集中力量寻找敌人弱点打击。接着,又改组了红九军指挥部,以期驻军指挥的统一。

4月20日,王君恩、尉士筠主持召开了鄂豫边临时省委第三次扩大会议。会议对前段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自二次扩大会议以后,红军力量得到集中,军事指挥得到统一,干部群众保卫苏区的信念得到增强。同时,为了扭转敌人已将苏区中心城镇占领的严峻局势,决定将被击散的红二十六师收集起来,与刚组建的山南、山北赤区游击队合编为鄂北赤色游击军。

5月底,为了争取军事斗争的胜利,省委又组建了红九军前敌委员会。但是,省委在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的王明“左”倾路线影响下,错误地要求红九军“绝对不准离开赤区游击”,致使红军在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能对敌人展开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只能在苏区内与敌人硬拼,结果红军力量损失殆尽,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到6月初,反动组织在苏区内普遍建立,鄂北苏区全部失陷。

1932年6月,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离开鄂北苏区后,迁往南阳转入地下活动,王君恩和原组建的临时省委苏区代表团留下来坚持斗争。由于临时省委苏区代表团书记王振三早在5月已被捕,其他代表团成员在敌人的“围剿”中也是或被捕、牺牲,或出走、隐蔽,苏区失陷后,苏区代表团实际上已名存实亡,难以开展工作。7月,王君恩赴新野上鸣村参加临时省委召开的第四次扩大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王君恩当选为委员。会后,王君恩与曹孟久一同被派回鄂北苏区,对苏区代表团进行改组,王君恩任书记,委员有王君恩、曹孟久、王君宪、戴修生、王光明、朱大山。

9月,王君恩赴南阳参加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写来批评湘鄂西中央分局代表尉士筠的信。信中说:保护苏区绝不是死守,也不是不准离开苏区打游击,“要以攻为守,争取主动”。此指示虽然正确,但为时已晚,不过可以说明“左”倾路线的危害是鄂北苏区失败的主要内因。会后,王君恩、曹孟久奉命回鄂北苏区寻找失散的同志,先行恢复党组织,待机恢复苏区。

失陷不久的鄂北苏区,敌人实行了更加野蛮的统治,到处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是,王君恩和代表团的同志们并不畏惧,他们联络幸存的共产党人,搜集武器,并通过各种渠道从驻黄龙垱敌军中拖出一些枪支。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王君恩与曹孟久、戴修生、王君宪、朱大山等秘密组织起一支30多人、20余支枪的游击武装。

11月12日晚,王君恩等人在黄龙垱张家冲召开骨干分子会议,准备再次举行暴动,恢复苏区。不料此事被该村地主分子张文藻探知,连夜报告了国民党黄龙垱和琚家湾两处团防局。第二天,敌人分两路包围了张家冲。面对凶恶的敌人,王君恩、曹孟久、戴修生等奋勇反击,掩护同志们突围。曹孟久、戴修生当即中弹牺牲,王君恩腿部受重伤被捕。敌人抓他时,他子弹已打光,就用盒子枪砸敌人。

敌人知道王君恩是共产党的重要干部,当天即用担架解送襄阳城内关押。敌人多次审讯他,用酷刑折磨他,他仍坚贞不屈。1933年1月20日,王君恩在襄阳城西门外英勇就义。

(孙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