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字竹寒,号家奇,1899年9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坪田乡。1918年考入省立第三中学,1922年考取北京大学。1923年,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秋,因家境困难,刘霞被迫辍学,回到耒阳,一面教书,一面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春,中共耒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他任委员兼农运部长。为在耒阳开展农民运动,他先到坪田乡办农民夜校,自编教材,平时常到田间、屋场同农民谈心,与农民广交朋友,发展农会会员,组建耒阳坪田乡农民协会,然后将经验在全县推广。在青沪惨案雪耻会耒阳分会的协助下,他还在县城办起了农运讲习班,撰写了《农民问题》、《国民革命》、《快入农民协会》等教材,为讲习班讲课,培养了一批农运骨干,从而为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农民协会的普遍建立打下了基础。到1925年11月县农民协会成立时,全县已有区农民协会37个,乡农民协会350个,会员达16万余人。在县农民代表大会上,刘霞还当选为委员长。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刘霞按照中共耒阳县委的紧急部署,转移到南乡山区。9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刘霞任执行委员兼农运部长,联络各地党员,组织游击分队和游击小组,着手进行武装斗争。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部队进驻耒阳。刘霞日夜奔忙,从事县、乡苏维埃政权的组建和土地分配工作,在很短时期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成绩。4月间,朱德率工农革命军和耒阳农军向井冈山转移,行前曾部署刘霞留下坚持斗争,并说如遇有特殊困难,就到井冈山来。刘霞接受任务之后,带领几十名党员干部,转移到东边山区的大河滩地方,同各地的“清乡委员会”、“挨户团”、“常备队”和“反共义勇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斗争。后因寡不敌众,队伍被打散,他也受到耒阳当局的悬赏通缉。此时,他已不能在耒阳立足,又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只好离开耒阳,前往长沙寻找党组织无果,决心去江西井冈山找朱德部队。
1929年初,红四军打下会昌的消息传来后,刘霞从吉安急奔会昌,来到红四军的驻地。殊不知,刚踏入红四军驻地,竟被当作密探抓了起来,准备处死。难道千里迢迢,费尽心机,历尽磨难才找到红军,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冤死?刘霞决不甘心!在这紧要关头,他提出要求先报告朱德,可以请朱德作保。朱德闻知,立即命令将他护送到总部,并把他安排在红四军工作。刘霞先后担任过团长、支队政委、军委总卫生部主任等职,并随红军参加过多次战斗,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路过湘南时,他又被组织留住,任湘南特委组织部长和军事部长。在他的领导下,湘南游击队成为一支劲旅,纵横驰骋于郴州、永兴、安仁、茶陵、酃县、耒阳等地,努力杀敌,威震湘南。
1936年秋,刘霞与湘南特委部分同志从茶陵经安仁、衡山、衡阳到达耒阳边境的禾市乡黄竹冲时,被叛徒王宗甫偷去手枪,从背后打了一枪。他强忍伤痛,爬到地下党支部书记邹代富家,要邹代富立即通知各地党员转移。刘霞随即被送到丹田庙请医生治疗,不料又被另一叛徒龙辉告密,由叛徒王宗甫带着团丁将他逮捕,连夜押送到耒阳监狱。
1937年9月17日,在狱中关押了一年多的刘霞被国民党政府当局秘密杀害,时年38岁。
“不顾家来不顾身,只为国家与人民。漫谈十年驱驰苦,真金岂怕烈火焚!”这是刘霞在狱中写下的以明其志的诗句,也是他为革命宁死不屈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