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张适:出生入死钢铁汉

来源:山东英烈网 作者:吴锡利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4-16 10:51:34

张适,山东昌乐人,1904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曾在山东、上海、武汉等地做地下工作。1927年参加了震撼全国的广州起义。1930年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委员、道外区委书记和满洲省委巡视员等职。1933年7月,任中共奉天(现沈阳市)特委书记。1946年3月,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42岁。

寻求真理 投身革命

张适,原名张来顺,字适斋,曾用名张弓、张有才,1904年10月1日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朱刘镇圈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少年时曾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192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南育英中学。由于他勤奋好学,各门学业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是育英中学的高才生。

张适在育英中学读书时,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开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3年至1925年,他曾写下了《我对于段执政之感想》、《五四纪念之我感》、《我对国耻纪念日之感想》等数十篇充满着民主革命思想的文章。他面对旧中国军阀林立、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6年,张适经育英中学国文教员王翔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底,张适根据党的指示,离开济南,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曾以新闻记者的公开身份,积极从事党的活动。不久,上海党组织选送他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后分配在国民革命军张发奎所辖的军官教导团,做党的工作。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保卫武汉,回击夏斗寅、杨森叛乱的战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当时表面上还伪装革命的张发奎,极力玩弄反革命两手,强行将武汉军政学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教导团,开赴广州,伺机镇压革命。张适随教导团来到广州。

1927年12月11日,张适和教导团中的党员、进步青年们一道,参加了由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同志领导的震撼中外的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这时,张发奎的狰狞面目已暴露无遗,在起义的第二天,他便指挥数倍于我的反动军队包围了广州。经过一天的激战,因力量悬殊,起义部队被迫撤出广州,并在广州城北的花县进行了改编,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张适任某营党代表。整编后,起义部队边打边向海陆丰撤退。在战斗中,张适英勇顽强,并积极向全营指战员宣传革命思想。由于他在作战中负了伤,加上部队在撤退中被敌人冲散,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他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随即,他隐姓埋名,一路乞讨,历尽艰辛,辗转回到山东老家。

峥嵘岁月 屡建丰功

当时的山东,白色恐怖也很严重,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搜捕和枪杀共产党人。张适回到家乡后,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个“革命党”,因此不便在当地从事革命活动。于是,他决定继续北上。他从家中筹集了一点路费,只身离开家乡,到了东北。他先到哈尔滨,找到了在济坤医院的老同学杨子真大夫,经杨子真介绍到北满林区当伐木工人,后又在一家木厂当会计。1929年春,他在绥化县四方台镇结识了开明人士姜鹏博(姜洪章),并在由姜鹏博创办的博文小学里当教员。从此,他一边教书,一边寻找党的组织。

1930年,中共呼海铁路特支创办的《知行月刊》刊登了代理书记罗烽(当时笔名洛蚌)的文章。张适看到文章后,就给作者去信,要求约见。经杨靖宇同意,罗烽先后两次约见了张适。张适终于与北满特支接上了关系。

张适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就像久离家乡的赤子见到母亲一样激动、兴奋,他竭尽全力投入了新的战斗。根据北满特委的指示,他采取各种措施大力筹建和发展党的组织。1931年10月10日,党在绥化县四方台站建立了特别支部,直属满洲省委领导,由张适担任书记。

特支建立后,张适经常深入群众,团结各界人士,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先后领导创建了绥化县的海伦站、秦家站,呼兰县的松浦站支部,以及四方台镇的曹家烧锅屯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

这时,东北已沦入日本帝国主义手中,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张适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巧妙地采取新的斗争策略,在四方台成立了“反日会”,并以“反日会”的名义发表了《告同胞书》,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反对内战,一致抗日。

1932年春,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张适和梁道静等人组织起一支200多人的抗日义勇军,由张适任参谋长。后来,这支义勇军和在巴彦起义的江北游击队合并,由赵尚志等同志领导。这时,张适又奉调到哈尔滨,任满洲省委巡视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哈尔滨,他先后担任了中共哈尔滨市委委员、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等职。为了便于工作,他化名张弓,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多次到吉林地区开展工作。1932年12月,他首次到吉林,对吉林地区党和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他强调指出:吉林市党、团组织发展得快,青年人多,要加强领导,提高警惕。1933年5月初,他第二次到吉林巡视工作时,组建了吉林市委,为吉林地区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3年6月,奉天特委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紧要关头,张适受满州省委的委派,从哈尔滨到达奉天,任中共奉天特委书记。

张适到奉天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特委组织,尽快地和所属地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他面对十分险恶的处境,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到处奔走,广泛接触工人和群众。不久,与地下党员李长贵接上了关系。为了便于工作,他以会升店作为特委的秘密机关。经过艰苦努力,很快与大连市委、抚顺特支等党组织接通了关系,并发展了张智山等同志入党。又经李长贵介绍,将暂住大连的原中共日照县委委员于冀贤调到奉天工作。至此,奉天特委的工作初步得以恢复。为了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张适安排于冀贤在会升店以开成衣铺为掩护,协助自己工作,并派李长贵去抚顺煤矿、派张智山到奉天兵工厂去开展工作。

浩然正气 铮铮铁骨

1933年10月9日,被白色恐怖吓破了胆的于冀贤向伪“奉天高等法院”自首,出卖了张适等同志,成了可耻的叛徒。第二天,张适和李长贵、张智山同时被捕,奉天特委又遭到破坏。

张适被捕后,被关押在奉天日本宪兵队。敌人对张适多次提审,他一口咬定自己叫张有才,与于冀贤只是同乡关系,开成衣铺是为了赚钱,不给敌人以任何口实。敌人什么也没有得到,遂对张适施用了种种酷刑。面对凶恶的敌人,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保守了党的秘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情操。

可是,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在敌人的淫威下,李长贵忍受不了酷刑,供出了一些情况。于是,敌人又采取新花招,让于冀贤、李长贵一起进行“劝降”,妄图用这种办法来征服张适。张适坚决表示,“至死不自白”,并与叛徒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严厉地痛斥了于冀贤、李长贵的叛变行为,并指出他们若继续走下去,绝没有好下场。他还分析了李长贵和于冀贤的情况,感到李长贵虽然变节了,但他与于冀贤又有区别,如能争取他翻供,就可以进一步孤立于冀贤,有利于迷惑敌人。于是,他趁着看守不在的时候,多次单独做李长贵的工作,终于使李长贵发生了转变。

劝降未成,敌人又一次提审张适,并让叛徒出堂作证。张适当场严厉地痛斥于冀贤叛变革命的无耻行径。叛徒于冀贤在张适锐利的目光和浩然正气面前,心虚理亏,有口难辩。敌人又让李长贵作证,可是,由于张适平时的工作,李长贵已发生了转变,他说:“我因为受刑不过,才供出了不实在的话。”推翻了自己的全部供词,从而彻底孤立了于冀贤,使敌人再也无计可施。

经过五个多月的刑讯,伪“奉天高等法院”因抓不到证据,最后强行以“国事犯”的罪名判处张适12年徒刑,将其关押在奉天监狱中。在狱中,他经常向难友进行革命教育,宣传抗日救国,与凶恶的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后来,敌人又把他转押到伪满长春监狱。

百折不挠 耿耿赤心

1942年,时逢伪“满洲国”建立十周年,张适获释提前出狱。

残酷的刑讯,长期的狱中生活,极大地摧残了张适的身体,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出狱后,他回到绥化县,住在姜鹏博的家里,设法寻找党的组织,同时写信给当时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工作的杨一辰同志。后来,杨一辰复信,叫他回山东工作。

1943年,几经周折的张适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山东家乡。可是,虽经多方努力,始终未能与杨一辰同志接上关系。加上那时家乡昌乐一带土顽活动猖獗,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他只得重返东北绥化县。他这次回东北,开始在绥化庆记印刷厂当工人,后来到黑龙江省甘南县宝山镇办起了私学,一边教学,一边寻找抗联、寻找党的组织。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适接到了张克明的信,要他回绥化。他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于1946年春经齐齐哈尔,取道哈尔滨去绥化。在哈尔滨,张适找到了抗联著名将领、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随即被安排担任了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当时,哈尔滨非常混乱。我党在东北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党组织没有公开;国民党反动派取代了日本侵略者,大肆搜捕和残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同年3月9日晚上,张适在哈尔滨市道外区西门脸一家旅馆附近,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42岁。

张适虽然牺牲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后来人沿着他的足迹前进。

张适烈士永垂不朽!

(吴锡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