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张宗麟: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老战士”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5-04 09:40:26

张宗麟,浙江绍兴袍谷人,1899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县(现称宿迁市),2岁时随父母回绍兴原籍。1915年毕业于袍谷敬敷高等小学,同年考入绍兴的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2年后,张宗麟因带头罢课反对保守的历史教员被除名,经老师介绍转学至宁波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就读期间任学生会主席,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初,张宗麟在袍谷敬敷高等小学任教。次年,他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教育系。1925年毕业后,张宗麟留校任教,协助陈鹤琴创办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成为中国第一个男性幼稚教师。他又奔走于宁、沪、杭各地作社会调查,兼任宁波启明女子中学校长。

1927年,张宗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至6月,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女子高中任教务主任。6月,回南京,任陈鹤琴助手,兼南京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幼儿教育指导员。9月,张宗麟兼任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二院(幼稚师范)指导员。1928年,任晓庄学校教导主任。1930年,张宗麟与女教师王荆璞结婚,共同创办乡村幼稚园。

1936年2月,张宗麟回上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协助陶行知创办生活教育社、国难教育社,任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周报》社社长、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训练委员会主办,并参加救国会的核心组织。1937年,以国难教育社代表身份积极参加宋庆龄等人发起的营救爱国“七君子”活动,为国难教育社主编抗战课本,编辑出版《西行漫记》《鲁迅全集》《列宁全集》等书籍。

1942年,张宗麟撤离到新四军淮南根据地,任江淮大学秘书长。1943年到延安,任延安大学教育系副主任,被评为陕甘宁边区模范文教工作者。1947年后任北方大学文教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教研室主任、北平军管会教育接管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宗麟历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和高等教育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司长,重视教育质量和教育体制的建设,明确表示不同意机械照搬苏联经验。

1957年,张宗麟因在高级党校学习会上提出建立校长负责制、专家治校等意见,被错划为“右派”,分配到教育部图书馆管理资料。1970年起,张宗麟被下放到安徽凤阳干校劳动。1972年因病回家,1976年10月14日在上海去世。1978年12月,教育部党组对错划“右派”案予以改正,在追悼大会上赞扬张宗麟“是我们党的一位好党员,教育战线上一位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