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杨瑞年:坚贞不屈 顽强斗争

来源:镇江烈士褒扬教育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7-25 15:32:12

杨瑞年,1916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父亲杨效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镇江最早的国民党党员之一,也是一位进步的爱国人士。杨瑞年是杨家的长女,从小就受其父亲的熏陶,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她幼时在镇江城内薛家巷小学读书,14岁时考入扬州中学女子初中部。当她读到第三个学年时,先后发生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这时,扬州的青年学生被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浴血奋战的事迹所鼓舞,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号召人民大众起来抗日。杨瑞年参加了游行,并加入了学生纠察队,带头宣传抗日,积极参加查禁日货、处罚奸商的抗日活动。

1932年秋,杨瑞年初中毕业后考进了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她学习勤奋,成绩优秀。课余时间,她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尤其对鲁迅著作和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更是爱不释手。她十分崇敬鲁迅,将鲁迅的照片悬挂在床头。她从鲁迅的著作和进步书刊中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迪。

1935年,杨瑞年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镇江达仁小学和高桥小学任教。除教课外,她还和镇江一些爱好文艺的青年组织了一个读书会,阅读进步文艺书刊,传播进步思想。这年冬天,华北局势危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在此影响下,镇江的部分学生和社会青年也纷纷行动起来,宣传抗日,并筹划举行抗日救亡演出。杨瑞年对抗日救亡活动非常热心,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排练,演出抗日节目,亲自教唱《毕业歌》等进步歌曲。杨瑞年的活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1937年初夏,杨瑞年被捕,后经她父亲营救,被保释出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各地抗日怒潮汹涌澎湃。杨瑞年出狱后,立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她与一群爱国青年排演了《张家店》、《咆哮的河北》等宣传抗日的短剧。公演时,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突然对戏院施加压力,禁止演出,参加演出的许多爱国青年愤愤不平。这时,杨瑞年鼓励同伴们说:“省党部不让我们在剧场公演,我们可以到街头去,到乡下去,让更多的人观看我们的演出。”在杨瑞年的启发下,这群爱国青年毅然走上街头,奔向农村,广泛地开展了抗日宣传活动。

杨瑞年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当时在镇江工作的任季(任弼时的妹妹)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她鼓励杨瑞年到延安去参加革命。1937年初冬,杨瑞年瞒着家人离开了家乡,奔向抗日前线。她先到西安,然后来到山西临汾。在临汾,她参加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学兵队。1938年,新四军成立之初,杨瑞年奉调南下,到达皖南泾县,成了新四军的一名战士。

杨瑞年到皖南后,被分配在新四军军部参谋处工作。1939年任军部教导总队文化教员。不久,由邹兆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夏,杨瑞年调到军部政治处宣传科民运组工作。她平时为人正直,待人热情,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由于她性格活泼开朗,喜爱唱歌演戏,每次文娱活动都有她的演出节目,很受同志们的敬佩。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在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重兵包围袭击。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奋起抗击,终因弹尽粮绝,除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一部分被俘,杨瑞年也不幸被俘。他们先是被国民党第52师押在泾县,不久被押到江西上饶集中营。

杨瑞年被俘后,在特务的威胁利诱面前毫不动摇。她对难友们关怀无微不至,与特务斗争总是站在前列,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品质。

被俘的新四军人员关押在泾县时,国民党顽固派企图用拉拢的手段在被俘人员中打开缺口,以涣散人心。52师师长刘秉哲有个姨太太,和杨瑞年曾经是同学。有一天,她派勤务兵将杨瑞年领去,在交谈中以老同学的身份对杨瑞年的处境表示同情和关切,希望杨瑞年回心转意。杨瑞年轻蔑地对这个姨太太说:“我们过去是要好的同学,但现在是各有所求,志不同、道不合了。”这个姨太太虽然碰了钉子,但还是厚着脸皮说:“瑞年,不要这样任性。想一想吧,你现在是俘虏啊!共产党、新四军给了你什么好处?你何必这样执迷不悟呢?像你这样的人才,如果愿意到我们52师服务团来,真是前途无量啊!”杨瑞年听后异常愤懑,立即起身对她说:“多谢你的好意!我参加新四军是为了抗日救国,不是为了追求个人享受。”这个姨太太顷刻面红耳赤,十分尴尬,只好叫人将杨瑞年带走。

被俘的新四军人员在被押解到上饶集中营的前一天,到达离茅家岭不远的八都镇,天色已近黄昏。“囚徒”们就地休息,国民党士兵送来掺有砂子的糙米饭。当时,被俘男女是分开的,男的这边由于人多饭少,不够吃,女的见状,便把省下的一小桶饭送过去。不料被一个特务发现了,将这桶饭倒翻在地,嘴里还不停地骂道:“饿鬼,瘪三,偏不给他们吃!”男难友们气极了,同他论理,这特务反而动手打人。这天晚上,关在女监里的难友们愤愤不平。毛维青主动写条子递给男难友,不料被特务发现了。特务们威逼毛维青交代是谁叫写的?写给谁?企图从中找出为首者。毛维青坚定地答道:“是大家叫写的。”特务头子张超立即将女“囚徒”们集中起来追查。杨瑞年第一站出来说:“是我们叫她写的!”接着,女难友们纷纷站出来,齐声说道:“是的,是我们叫她写的。”张超见苗头不对,装腔作势地训斥了一顿话就溜了。特务们为了征服这批“囚徒”,绞尽了脑汁,耍尽了花招,软硬兼施,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上饶集中营,关押着一个叫施奇的年轻女同志。她原是上海的工人,在新四军军部做机要工作。“皖南事变”发生时,她被国民党军10多个兽兵轮奸了,身体受到严重摧残,被关在一处单独的牢房里。杨瑞年主动关心和照顾她,经常帮她揩身、喂药。杨瑞年从施奇处得知有部分男同志准备越狱,需要鞋子时,就撕掉自己的衣服制作了一双布鞋,通过施奇送给他们。后来,陈茂辉(全国解放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就是穿了这双鞋子逃出虎口的。

1942年夏,日军发动浙赣战役,金华、衢州、江山相继沦陷。驻上饶的国民党第三战区指挥机关向南溃退,上饶集中营也随之迁移。由于5月25日在江西上饶发生了茅家岭暴动,6月17日在福建崇安发生了赤石暴动,特务们对新四军被俘人员加强了戒备,并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杨瑞年也被列在名单之中。

1942年6月19日深夜,国民党特务将77名新四军战士分批押到距赤石镇东北约四五里处荒凉的虎山庙内。翌日下午3时,特务们开始下毒手了,第一批被押赴刑场的有肖余生、郭胜、路垣、王子熟、郑平、秦天烽等14人。他们在特务的机枪扫射下,倒在血泊之中(其中秦天烽死而复生,是这次屠杀中唯一的幸存者)。杨瑞年、李捷、瞿淑、戴庆哲、汪企求、胡珍水、徐瑞芳等7名女同志是第二批就义的。她们在被押至刑场时,各个怒视敌人,痛骂不止,并齐声高唱《国际歌》。国民党宪兵慌忙向她们开枪。杨瑞年狠狠地向刽子手们瞪了一眼,首先大声喊道:“同志们!我们的血不会白流。抗战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她身中3弹仍然挺立着,继续高呼:“打倒国民党顽固派!”“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宪兵们又狠狠地朝她打了几枪。杨瑞年身中7弹,壮烈牺牲。

烈士们的躯体虽然倒下了,但他们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