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朱芝荣:“断体焚身任所为,成仁取义传千古”

来源:保定文化旅游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5-19 15:25:45

2015年8月24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保定军校生朱芝荣位列其中。

朱芝荣(1897—1937),字少泉,1897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朱辛庄(今属阜城县王集乡)。6岁时,就读于村中私塾。191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河间中学。1919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在军校,朱芝荣刻苦学习,各门课程熟稔于胸、成绩优异。1922年从军校毕业后,投身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从此步入军旅。朱芝荣精通军事,文武俱备,颇受器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等职。1928年,在东北陆军第三独立旅旅长王以哲麾下任620团中校团副,驻沈阳北大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朱芝荣怒不可遏,欲与日寇一决生死。然而,蒋介石下令不得抵抗,朱芝荣与全团将士一起挥泪撤退。沈阳等重要城市迅速沦陷后,东北边防军司令部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迁移到锦州。同年底,朱芝荣参加了反击日本侵略军、保卫锦州的战斗,升任上校团长。尔后,朱芝荣率部参加长城抗战,与冯玉祥将军的大刀队并肩作战,令日寇闻风丧胆。1935年,升任第67军107师319旅少将旅长

朱芝荣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十分不满,曾多次向部下表达抗击日寇、收复东北的决心。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朱芝荣奉张学良之命,率319旅维护西安治安,并且担负软禁蒋介石、保卫中共代表团的任务,为推动抗日做出了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朱芝荣转战于华北战场,距家乡仅30华里,然戎马倥偬、战事紧张,竟未还家。朱芝荣少怀壮志,曾说:“军人于天下之至仁,亦为天下之不仁,以之保卫国族,即为至仁,以之惨杀骄恣,倚势作威,及为至暴。”因而常勉励同胞:“男儿死耳果何悲,断体焚身任所为,成仁取义传千古”。

1937年11月,朱芝荣率319旅奔赴淞沪抗战前线,在日机疯狂轰炸、炮火猛烈射击的情况下,奉命抢占淞江,死守三日。11月6日,在淞江南米市渡浴血奋战,打退了日军。由于敌众我寡,朱芝荣于这场战役中壮烈殉国。据幸免于难的随从副官马玉浩讲:朱芝荣在作战中,全身几处负伤,仍在指挥战斗。然而,一颗子弹洞穿了朱芝荣头部,遂致牺牲,时年仅40岁。

朱芝荣将军以国为家,抗击日寇,舍生取义,壮烈殉国,其死重于泰山,其志凌于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