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梅臣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姚旭东2013-10-16 16:54

付梅臣,1890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原光山县)泗店乡付洼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付梅臣的父亲是个憨厚而有志气的农民,省吃俭用,把付梅臣送到私塾读书。付梅臣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深知一家人节衣缩食供自己读书不易,学习特别用心。学习之余,他还找《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对好打抱不平、扶弱惩邪的鲁智深和足智多谋、沉稳善断的诸葛亮等英雄人物十分崇拜。后来,他赴信阳应考师范学校未中,回家后教私塾,开始了教书生涯。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大别山区。付梅臣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现实,认识到劳动人民的穷困和愚昧根源是反动统治阶级长期实行愚民政策所致,于是,他便开始重视向农民子弟传授文化知识。同时,他还经常帮助农民兄弟抗拒豪绅们的欺压。

1924年春,地方反动政府设立了许多苛捐,其中有一项叫“灶头捐”,即按灶摊派粮款。这样,穷户、人少的户自然吃亏。每灶本来捐300钱,可是豪绅们借机勒索,逼迫每灶交800钱。一天,姓韩的豪绅派人送张请贴给付梅臣,他因病不能去,便叫四弟去了。酒宴席前,豪绅们提出了这个每灶交800钱的主意,就问在坐的是否同意。因在坐的除大户外,其余的都是小户。大户同意,小户不同意也没谁敢吭声。四弟回家将此事告诉哥哥付梅臣。付梅臣气愤不平。怎么办?于是,他先串连小户不要交灶头捐,若有人来收捐就往后拖;同时,他急忙呈文,暗自跑到县府告状。

这天上午,付梅臣来到光山县衙。正当他迈步跨入衙门时,两个衙役拦住问:“做么事的?”他大模大样的回答:“有要紧的事呈告县长大老爷!”并顺手从袋里取出呈文,递给衙役。衙役略翻看一下问:“你同县太爷么事关系?”付梅臣镇静地回答:“同师兄弟。”衙役猜不透他是什么人,只好放他进去,并指明县长的厅堂去向。

付梅臣按衙役指的路线走到县长的厅堂。当他看到县长正坐在太师椅上养神时,心想县长也是人,没什么可怕的,便上前施礼说:“早安,县太爷!我有要事打扰你!”县长眯眼看了看,见是位教书先生打扮的人,便信口问:“么事?你说。”梅臣捧上呈文,县长顺手接着,看了一页后吃惊地问:“地方上真有此事吗?”付梅臣答道:“真的,县太爷若不相信,请派人查访,付某若有半句假言,国法难容。”县长说:“好吧!你先找个地方住下,等我传话再来。”

两天后,县府传付梅臣过堂。他到堂上一看,被告一方来了八个劣绅。劣绅们当着县长的面七嘴八舌地反咬付梅臣一口,说:“付先生煽动民众闹事,抗拒政府,不交灶头捐。”付梅臣胸有成竹的说:“这是县政府,是讲理的地方,不能凭人多。事实究竟是我付某煽动民众闹事,还是你们欺上瞒下,践踏国法,乘此机会发财?上面叫交300钱,而你们硬要收800钱,这是为什么?请县太爷作主,照此下去,百姓怎能安生。”豪绅们一个个成了哑巴,最后,县长只好说:“灶头捐不应加码,谁加码罚他大洋一百元,此事公布于众,杜绝今后再犯。”

1925年,当局开始查禁鸦片烟。由于付梅臣平日仗义得罪了一批劣绅。一个豪绅想借机陷害他,夜里派人将罂粟苗栽到他家菜园里。第二天早晨,付梅臣去菜园锄草,一眼识出了罂粟苗。他知道这是劣绅们的奸计,便将烟苗轻轻地拔起来,不声不响地栽到劣绅地里。不几天,查禁鸦片烟的人从地边路过,发现了烟苗,追查到豪绅的头上,弄得那豪绅有口难言,只好乖乖受罚。

年底,新集(现新县城)的大恶霸曾远卿又施一毒计,假意同付梅臣攀亲,请他赴宴喝酒。曾远卿在宴席上亲热和善,暗地里派人在他回家的路上埋伏,企图在他返回时杀害他。付梅臣长期同豪绅们打交道,早存有警惕。心想:今天姓曾的请客,定是黄鼠狼给老母鸡拜年——没安善心。因此,在喝酒时他推托有病,不能痛饮。酒宴未散,他又说身体不佳,不能久陪,即提早抄小道回家。结果劣绅们暗算他的阴谋又破产了。

1926年,正是稻花飘香的季节,共产党人王树声、桂步蟾在王楼村董家畈的董偏头(绰号)的引领下,来到付梅臣家。见有客人来,付梅臣疾步迎到家门外,对董偏头笑着说:“稀客,稀客!”董偏头忙向王树声、桂步蟾介绍说:“他就是付梅臣先生,为人仗义,好打不平。”王、桂二人上前同付梅臣握手说:“幸会,幸会!我们早想来拜访付先生。”

付梅臣请客人进屋里坐后,忙着给他们递烟、泡茶,热情接待。

王树声坐下后说:“付先生不必客气,你与董大哥是亲戚,我们与董大哥又是至交,咱们算是一家人了。你也坐下,咱们几个聚聚,随便谈谈。听董大哥说,付先生专为穷人打抱不平,引起豪绅们的仇视,他们还想千方百计陷害先生?”付梅臣笑笑,“唉,说起来话长。”于是开始讲述自己前两年同豪绅斗争的一段经历。

王树声、桂步蟾听付梅臣讲完经历后,他们从俄国的十月革命谈到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谈到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不知不觉从午后谈到夕阳西下……

最后,王树声笑着说:“付先生,看来豪绅们不把你除掉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你的处境很危险,千万要提高警惕!”付梅臣点点头说:“对!”王树声又说:“这样的社会单凭你一人鸣不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合理的事情越来越多,你能怎么办?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团结起来,把黑暗的社会推翻,让劳苦大众掌权。”付梅臣听后,十分佩服。从那以后,他便和王树声、桂步蟾交上朋友,常来常往。

1927年冬,国民党反动派向革命人民疯狂反扑。这时,有人告付梅臣暗通共产党,要捉拿他。付梅臣想,共产党有什么不好,他们都是为了穷人翻身得解放;同时,又深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于是他找到王树声说:“我看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除此之外,别无他路。”王树声伸出热情的手,和付梅臣的手紧握在一起说:“党热烈地欢迎你。”此后不久,付梅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8年,革命运动在新县东南部蓬勃发展,付梅臣和江楷东于7月在塘冲领导了农民暴动,30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赶跑了当地的地主豪绅。1929年3月,建立了光山县弦东区苏维埃,他担任了弦东区区委书记。

地主豪绅们不甘心失败,为了夺回他们失去的地盘和家产,他们一方面招收地痞恶棍,组织反动武装;另一方面抓丁派款,在苏区边沿筑墙修寨,封锁苏区。他们在秦堂寨纠集了“红枪会”、“大刀会”等反动武装1000多人构成了一个反革命的营垒,伺机扼杀革命。

为了发展革命力量,扩大根据地的范围,付梅臣带领弦东区游击队,决心攻破反动营垒秦堂寨。

秦堂寨位于当时弦东和八里两个区之间,四面群山相托,悬崖峭壁,地势险要,要打开这寨子是很不容易的。付梅臣对形势作了充分地分析和估计之后,召开了战前动员会。他说:“敌人如此欺侮我们,我们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同他们拼到底,给他们点颜色看,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不好惹的。我们虽只有几百人,比他们人少,但可以以一当十,以十当百。”说着,他将手中的梭标舞动了一下:“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不怕死的跟我来!”说罢就带头冲上山去,杀入敌群。赤卫队员一个个如猛虎上山,喊声连天地跟着冲上去,同敌人展开肉搏。付梅臣一连刺倒两个敌人,从敌人手中夺过大刀就砍。怕死的敌人,溃不成军,乱成一团,纷纷逃窜。经过一阵撕杀拼打,秦堂寨攻下来了,赤卫队胜利了。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400多。接着,付梅臣又率领农民赤卫队攻下了蜂子笼寨。以后,附近的敌人,只要听到付梅臣的名字,就魂丧魄落。群众原来认为付梅臣是个教书先生,能文不能武,现在却看到他在战场上的英姿。

1929年,革命进一步发展,党组织决定以破寨除匪为中心,将革命向白区深入,打通豫南和皖西的要道,使两苏区紧密连结起来。但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武装占据龙盘寨,革命力量大时,反动力量就龟缩到寨内;红军走了,他们又出来残害群众。这些反动武装十分可恶,不把他们铲除,百姓无法安生,革命根据地无法扩展。因此,付梅臣又带领革命武装去攻打龙盘寨。

龙盘寨墙高丈余,厚六尺,全是石块砌成,寨门坚固,敌人用快枪、土炮防守。赤卫队只有鸟铳、长枪竹矛,怎么打呢?付梅臣首先察看地形,发现寨内茅棚相连,就同大伙商量采用火攻,易于取胜。在一个深夜里,他带游击队包围了龙盘寨。队员们除带武器外,每人还带了一把弓箭。箭上系着小火药包,包外扎着一小截燃着的火香,火香烧尽,火药包自然着火。一声令下,百箭齐发。不一会,寨里茅棚起火,寨外游击队员们冲杀、呐喊,顿时,寨内混乱不堪,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叫:“不好了,共军进寨了……”付梅臣趁火光指挥队员们攀墙越寨。守寨敌匪乱放一阵枪炮后,见游击队已冲入寨内,便弃寨逃跑。不到天明,龙盘寨被攻下来了。这次战斗战果辉煌,除获得快枪、土炮外,还获得了大批粮食和财物。付梅臣后来又带领游击队打开了十多个寨子。每次战斗,他都是身先士卒投入战斗,采取巧打猛攻等多种形式取胜。

1930年农历腊月十五日,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冒着刺骨的寒风和纷飞的大雪,包围了新集。付梅臣这时任光山县苏维埃武装委员。他率领光山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军主力,参加了打新集的战斗。

新集三面环山,东临大河,是大别山区鄂豫交界处的一座山城,形势十分险要。城墙周长数百米,高七米,宽两米余,用长方条石筑成,极为坚固。敌人虽不多,火力不强,但都是最反动的地方武装,和共产党有“不共戴天之仇”,其顽固程度,远远超过国民党正规军。当时红军装备差,又缺乏打攻坚战的经验,致使前两次攻打新集都未能成功。敌人更得意忘形,竟疯狂吹嘘新集城防是“铜墙铁壁”。这次攻城,开始仍采用爬城攻坚的办法,屡未成功。几天过去了,敌人仍在城里嚣张狂叫。红军战士个个肺都气炸了。于是红四军党委便召开战前“诸葛亮会”,付梅臣这时任弦东区区委书记,作为地方干部,他也应邀参加了。会上他建议用棺材装炸药,造一个巨型“炮弹”,采用坑道爆破办法,打开缺口,开辟道路,乘隙而入的战术攻破新集。军党委采纳了他的建议。付梅臣并自告奋勇地说,他熟悉当地情况,请将搞棺材、炸药和进行爆破的任务交给他。军首长同意后,他立即组织弦东区游击队员分别到城北洞下坪恶霸王正久家找了一口杉木棺材,到城东窑岗火炮铺里搞来三百多斤黑色炸药,还到附近农村收集了许多破铜碎铁,然后一起装进棺材里,用大铁钉钉紧,外面再加几道铁丝箍,真像一个巨型炸弹。棺材底部用滚木做车轮,上部安放个竹筒管,装上导火索,待坑道挖好后,便将棺材推进去。一切准备完毕,腊月二十三日下午5点钟左右,红四军首长一声令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顿时山摇地动,黑烟滚滚,靠北门的城墙炸开了一丈多宽的口子。红军勇士们像决了堤的洪水涌入城内,敌人见此情景张皇失措。待敌人醒悟后,急向缺口增援,企图堵住缺口,红军又从南门攻进了城。东门之敌见势不妙,便开门涉河逃跑。红军急追,给敌人以狠狠打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巷战,匪首曾仲颜弃城逃跑时被当场击毙;其余之敌,也全部被歼灭。这块封建的毒瘤终于被红军切除了。付梅臣及游击队为配合这次战斗立了大功,受到红四军首长的表扬。

1931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付梅臣带领游击队攻打八里虞畈的反动地主寨子时,又采用了坑道战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他亲自到坑道检查炸药安放位置。待他进入坑道深处,不幸坑道被敌人发现,挖开坑道旁的水塘,水猛然涌进坑道,付梅臣已来不及退出,被水淹没,等队员们将他救出来时,已是气弱力微了。队员们立即将他送往红军师部医院,经多方抢救无效,三日后,付梅臣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还谆谆教导身旁的同志和自己的孩子:“要永远忠于党,将革命进行到底!”

付梅臣虽然牺牲了,可是豫南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传唱着心中的歌:

光山有个付梅臣,

领导工农闹革命。

打倒土豪分土地,

人民天下享太平。

(汪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