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0-18 15:27

马骏,字泉,号准台,曾用名马天安、张子良,1895年9月12日出生在吉林省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一回民家庭。1903年入私塾读书,后入清真两级学校。少年时代的马骏聪颖好学,谈吐流利,功课极好,很受老师的钟爱。

1912年夏,马骏升入吉林省一中读书。第二年,仅17岁的马骏就在家乡宁安参加并领导了有名的抵制日货斗争。在这次斗争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讲演天才和组织才能。1915年8月,马骏考入天津私立南开学校。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他的民主思想形成。1917年,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更加奋力投身于革命运动,并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那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之际,国难当头,群情激愤,马骏和周恩来等同学被腐败政府的无能激怒了,他们奋起抗争,成为南开中学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马骏回家乡度假期间,还在清真两级学校、清真寺等处召集群众,揭露“二十一条”的侵略实质和袁世凯卖国求荣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斗争。他领着学生在街头巷尾高唱《勿忘国耻歌》,还穿上长袍马褂,亲自导演了新剧《一念差》,讽刺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的丑行,深受群众的欢迎。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成为当时中国青年爱国运动的核心。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马骏在天津声援北京学生的正义行为。5月7日,天津中学生联合会宣告成立,马骏担任副会长。他积极组织宣传队、讲演队,向广大市民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他的讲演慷慨激昂,打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弦。马骏正是以这种英勇无畏的革命姿态,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领导着天津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

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水产学校举行成立大会,谌志笃任会长,马骏任副会长。22日,学联领导一万多学生开始总罢课,电告北京当局,要求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6月5日在南开中学广场,马骏等组织召开第一次爱国运动大会。会间他激昂慷慨地带领大家宣读《誓言》:“誓保国土,誓挽国权,誓雪国耻,誓除国贼,誓共安危,誓同始终”,抒发了所有爱国青年的心声,体现了团结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会后游行队伍直奔省公署请愿。

6月9日,天津学联在河北公园召开公民大会。到会者有二万多人,分设二十多处讲演台,马骏在开幕词中呼吁商界罢市,要求政府严惩卖国贼、保证学生爱国自由。会后马骏等7人到天津总商会敦促罢市。总商会接受了学联的要求,作出罢市的决定,北洋军阀政府闻讯后,立即派专员持大总统徐世昌的手谕到达天津,宣布罢免曹、陆、章的职务,要商会放弃罢市,天津商会转而公布于11日开市。马骏等人闻讯后,又立即赶到商会。面对少数唯利是图商人的讽刺和攻击,马骏慷慨说道:“国家将亡,哪还能说到个人财产,我虽无财产,但有生命,愿以生命报国。”话毕,即朝一根明柱撞去,众人迅速将他抱住,才使他免于伤亡,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商会遂决定继续罢市。在马骏和天津学联推动下,18日,天津各界联合会成立,加强扩大了这次运动的群众基础。当闻听巴黎和约将要签字的消息后,天津各界联合会急忙派代表进京,向徐世昌总统请愿。27日早晨,代表团来到新华门前,要求见徐世昌,可是他却拒而不见,代表们心中充满了义愤之情。马骏代表学生宣称,大总统不接见,我们决不罢休。经过两天的斗争,代表们终于见到了徐世昌,表达了反帝爱国的强烈愿望。徐世昌屈于全国人民的压力,不得不致电巴黎和会,指示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拒签和约的消息传来,各地爱国运动一天比一天高涨,军阀政府也更加恐慌。同年8月,在山东发生了亲日派、山东省镇守使马良杀害回教救国会领导人马云亭等三人,镇压爱国运动的事件,马良的暴行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马骏得知后立即联合回族进步青年刘清扬、郭隆真等一百多人,到天津清真北寺声讨马良的罪行,摘掉了马良题写的“真主独一”的匾额,并同郭隆真等人与北京代表联合,第二次到总统府请愿,要求惩办马良。8月26日,请愿群众聚集了三四千人,大家公推马骏为总指挥。出发前,他叮嘱大家以万众一心,团结成铜墙铁壁的意志,准备战斗,准备牺牲。代表们到了新华门时,那里早已是刀枪林立,如临大敌。在马骏的指挥下,几千人团结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直到第三天,全城的军警一起出动才把学生们压迫到天安门前,到达天安门后,总指挥更加活跃了,他将同学们编为若干队,分头进行宣传。瞬间,口号声、歌声连成一片,广场沸腾起来了。军警们抓不到马骏,恼羞成怒,竟抡起皮鞭、枪托乱打学生。看到大家被打的皮开肉绽,马骏心如刀绞,他高声地喊道:“我就是马骏,你们不要打人,要逮就逮我好了!”军警闻声蜂拥而上,无数枪口一齐对准了马骏的胸膛,威胁他解散请愿队伍。马骏却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地向战友们告别道:“同学们,不要怕,我们这次请愿是抱着牺牲的决心而来的,他们是逮不尽爱国青年的,我们爱国无罪,还要坚持奋斗下去!”说完他泰然自若地跟着军警走了。正在这时,周恩来也急速从天津赶到北京,为营救被捕的学生四处奔走。经多方努力,30日,当局释放了马骏和两次请愿被捕的代表。后来为纪念这场斗争,大家都风趣地称马骏为“马天安”。

为了扩大爱国主义运动的胜利成果,进一步将革命引向深入,9月16日,马骏与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联合发起的“觉悟社”在天津成立,马骏经常在不定期刊物《觉悟》上发表一些小诗,鼓舞广大人民的斗志。

11月,马骏作为京津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该会的常务委员。不料,他回津后,反动当局却将他与周恩来等二十余位同志先后逮捕,许多爱国团体也被查封。在狱中,难友们在马骏、周恩来的带领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他们还组织大家学习文化知识,难友们被他们身上洋溢的乐观向上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斗争精神始终非常高昂。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斗争下,1920年7月18日难友们一同获释了。马骏当时已蓄起了很长的胡须,难友们又称他为“美髯公”。

经过大革命风暴的洗礼,马骏愈加成熟起来。1920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不久,马骏受党的委派,以全新的姿态回到东北家乡开展地下革命斗争。他先以哈尔滨《晨光报》为阵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以后他又和韩铁生等人组织救国唤醒团,经常活动在宁安、吉林、哈尔滨、绥芬河、齐齐哈尔、白城、双城、长春、四平、牡丹江等地,并在宁安县创建了吉林省第一个党小组。1924年,马骏到吉林毓文中学任教。

1925年6月,帝国主义者制造的五卅惨案刚刚在上海发生,吉林省城便在共产党员马骏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声援上海工人的爱国运动。

6月7日,马骏等人以“吉林爱国六人团”的名义发表宣言,愤怒谴责英、日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号召人民奋起抗争。第二天,马骏首先领导毓文中学师生起来罢课;然后,多方联络酝酿,于10日,在公共运动场宣告成立吉林沪案后援会,马骏和张乃仁当选为正副会长。随后,马骏指挥4000多人举行了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以数十辆自行车为先导,人们手持白色标语,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出公共体育场,经河南街、大东门、商埠地、大马路到省议会;又入新开门到交涉署、商会和省长公署,要求援沪。沿途,马骏一路讲演,号召民众行动起来,赶走入侵的列强。游行示威持续了两天。这是吉林省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群众示威斗争,此举震惊中外。

12日,为了动员更多的民众参加斗争,马骏领导“吉林沪案后援会”以吉林省议会的名义,代表5个法团、9所学校向省长公署发出公启:“径启者:自沪案发生,各界悲痛,本会于本月11日约集省城农工商教暨律师公会5法团联席会议,公因于14日(星期日)上午10时假城内丹桂茶园为此次沪上死事各同胞举行哀悼会,届时务请……维持秩序,突纽公宜。”反动当局闻讯,非常害怕,特将此次运动的领导人马骏传到公署加以警告。马骏当场批驳了他们的谬论,并警告当局,如若不然,他们将再次组织示威游行。无奈之下,反动当局不得不同意了沪案后援会的行动。

14日,吉林沪案后援活动进入了高潮。这天,省城各校师生、人民团体、爱国人士,市民和长春、哈尔滨等地的代表一万多人,怀着悲愤的心情,在预定的时间来到丹桂茶园剧场,哀乐沉沉,人海如潮,远远望去,雄伟、壮观。上午10时,马骏出现在主席台上,他用一口流利的北京话报告了五卅惨案的经过和召开市民大会的意义。他说:“今天除对死者追悼外,同时,在这里召开市民大会。这是对外表达我国民之意志,对内唤起一般社会之注意。从来我国外交的失败,都是由于人民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因此,外侮日益加深,为了促使政府以强硬的态度对外进行交涉,则我人民必须努力为之后援!”接着,他还义正词严地向军阀政府提出判处凶手死刑;撤出英、日两国军队,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赔偿损失及向我道歉等10项要求。马骏的讲话,极大地激发了与会群众的革命热情,“青年学生尤为激昂,大有此仇不报宁死不甘之势”。会后,又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吉林的爱国活动和全国各地的沪案后援活动汇聚到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反帝爱国斗争浪潮。

马骏领导的吉林沪案后援活动从工人、学生开始,迅速地形成全民反帝爱国斗争声浪。当时,几乎全省各个阶层都卷入到这个运动中来了,就连基督教、长老会等宗教界人士,奉系军阀中的开明将领张学良和郭松龄夫妇,吉林省长王树翰等人也参加了义捐,从地域上说,从当时的省城吉林开始,迅速波及到长春、四平、辽源等全省三十多个大小城镇。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吉林人民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空前规模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从而,揭开了吉林历史的新篇章。马骏作为吉林沪案后援会的会长,始终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列。

1925年10月,马骏由党组织派遣,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由于他学习勤奋刻苦,善于结合中国实际,努力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推举为中山大学公社的负责人之一。学习期间,他非常关心回族人民的解放事业,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曾说:“我自从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以后,认识了只有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民族问题,使各民族达到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的平等地位。”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进行血腥镇压,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疯狂绞杀革命力量,李大钊等先后被捕牺牲,中共北方区党组织被严重破坏,北京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这个严重历史关头,马骏奉调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恢复党组织的工作。当时的北京城遍布密探,马骏又久在北京活动,全城军警对他都很熟悉,这给他平添了许多危险。很多同志担心马骏的安全,劝他换个地方工作。可马骏丝毫没有退却,而是更注意斗争策略,经常乔装改扮,避开敌人的耳目,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之中。

12月初的一天,马骏在市委开完会出来,不幸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敌人许他以教育次长的官职,妄图收买他,马骏说:“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敌人碰了钉子,决定杀掉他。临刑前,他的上衣被剥光,两手背绑,两脚加镣。刑车前后,满布持刀荷枪的军警,这时的马骏依然挺胸端坐,长长的黑须迎风飘动,显出他的英雄本色和豪爽气概。沿途,他不住高呼:“回族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这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感动了沿途千万群众,就连警戒的军警,有的也流下了眼泪。1928年2月15日,党的好干部,回族人民的好儿子马骏,在北京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

马骏牺牲后,国内外人民以不同的形式举行了悼念活动。回族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按照本民族的习俗,在北京朝阳门外清真寺为他作了洗礼,并在下坡回民墓地安葬了他。莫斯科中山大学全校师生召开追悼大会,把该校俱乐部命名为“马骏俱乐部”。

1951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在马骏墓地(现在日坛公园内)修建了新的墓碑,碑的正面镌刻着郭沫若书写的“回族烈士马骏同志之墓”。1988年在马骏牺牲60周年前夕,北京市人民政府又重新修缮了马骏烈士墓,邓颖超题写了“回族烈士马骏之墓”的碑名,碑的背面刻有马骏烈士的生平,中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还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姚秉正石明正马孟寅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