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0-18 16:25

李道宗,字踏峨,又名太和,1901年10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伏口石陶乡(今属涟源市伏口区石陶乡排下村)一个佃农家庭。李道宗幼时聪慧过人,读私塾期间,先生出了个对子考他,上联是“手攀屋柱团团转”,李道宗略加思索,即对出下联:“脚踏楼梯步步高”。先生十分欣赏,认为他是一个颇能造就的人才。

1914年,李道宗进入安化县立培英堂学校读书。两年后毕业。天资聪颖的他本该继续升学读书,但因家境贫困,只好在家放牛,砍柴,后来在亲戚的资助下,19岁时考入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继续学习了5年。有过失学经历的李道宗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习倍加刻苦,成绩优异,曾受到学校免费的优待。

动乱的时局,多变的形势,使他对中国的社会现实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1924年上半年,李道宗从一师毕业后,回家乡桥头河(今属涟源市桥头河镇)观澜学校任教。他利用传道授业的有利条件,在两年的教学期间,积极推行废旧学兴新学的教育改革,向学生灌输新思想新文化,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拥护。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李道宗于1926年2月离开家乡,奔赴广州,考入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并担任该班会议记录员。他先后记录了毛泽东、林伯渠、萧楚女等人的讲演共19篇,计35万余字。这些记录稿,后来均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在政治讲习班,他还担任学生会干事,经常组织同学参加重大的政治活动。无论是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日举行悼念活动,还是请缨讨伐段祺瑞,他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心和非凡的才干。不久,李道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夏,李道宗从政治讲习班结业,被安排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师长王捷俊、副师长谢毅伯)任政治部主任。后随军北伐,在战火中接受了锻炼,成长进步很快。1927年3月所部进驻临澧县时,他被委(兼)任为临澧县县长。

李道宗担任县长后,努力对共产党员和农民协会骨干予以保护,积极支持临澧地下党的斗争,这些正义行为,却引起县挨户团副主任赵某一伙的嫉恨,他们几次伺机暗害李道宗,想除掉心头之患,但又慑于李道宗的声威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敢贸然下手。马日事变发生后,赵某等认为时机已到,反革命活动更加猖狂。他们首先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农运骨干,制造了震惊全省的“沔泗洼惨案”。接着,加紧网罗反动势力,企图组织“民变”,矛头直指李道宗。

为了从根本上铲除临澧的反动势力,保存革命力量,李道宗与临澧地下党员黄鳌、谭醒、陈协平等配合,决定将计就计,除掉这伙恶霸,经过周密的研究,他们制定了一个铲除这伙反动分子的借刀杀人计划,中共湘西特委对他们的计划也非常支持。

于是,一封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名义”发出,约定赵某于某月某日举行暴动的密信,被县长李道宗“查获”;接着,一封署名“汪洋”告发赵某一伙“秘密组织共产党,阴谋进行武装暴动”的信状,也投到李道宗案前。李道宗很快将这些“铁证”面呈师长王捷俊和副师长谢毅伯。王、谢二人当即批复将赵某等处决。

李道宗决定借“五七”国耻纪念大会在临澧县城召开之机,除掉这伙害人的恶魔。他们详细商议了行动方案,并进行了周密布置。事有凑巧,赵某一伙策动的“民变”也定在这天举事。当他们双方出现在会场时,空气几乎都凝固了,一时间会场局势剑拔弩张。李道宗当机立断,决定先发制人。正当赵某趾高气扬登台讲演之际,李道宗发出了行动暗号,只见几个身手敏捷的青年箭步向前,突然将赵某推下台去。与此同时,他的几个同伙均被缚住。紧接着几声正义的枪声,结束了这伙反动分子罪恶的一生。李道宗当众宣布了其罪状,慌乱的人群明白真相后,拍手称快。

1928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李道宗身份暴露了,不得不离开临澧。师长王捷俊知道李道宗是共产党员后,担心受到牵连,即派人跟踪侦缉。不久,李道宗在湘潭被捕,并随即解送长沙。

在狱中,李道宗虽备受折磨,却至死不屈。临刑前,他还给妻子留下“我为革命虽死无憾,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的遗言。8月27日,敌人将其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时年27岁。

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谁不留恋温馨的家庭?生与死,是对每个人最严峻的考验。然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了崇高的信仰和理想,烈士虽死,然精神永存于世!

(湘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