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三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0-23 16:23

王德三,本名懋廷,字正麟,1898年7月出生于云南省祥云县一农民家庭。祖父、父亲都是农村私塾教师,母亲是一位勤劳而又好强的人。王德三的哥哥王复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党员,1920年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和邓中夏、罗章龙等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后来在陕西、云南、东北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30年被日本侵略军杀害于齐齐哈尔。

中学时期的王德三,开始专心攻读古典经籍。1918年,他阅读了《新青年》等杂志,接受新思想影响。1920年,王德三考入北大物理系。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思想,潜心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22年以后,王德三受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影响,加之母亲逝世后对他的刺激,思想上发生了突变。他在《母亲墓志》中写道:“母亲的死给我以最深的刺激。……张竞先生告诉我说:‘母亲受旧社会的压迫而死,现在还有许多母亲象你母亲一样受苦,能够解放社会的母亲就可以安慰思念死了的母亲的情感’。这是我从自然科学的网中解放到社会中来的动机”。

随即,王德三参加了北大“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担任法文组的翻译。在实际斗争中,王德三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于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旅京的云南籍进步学生,由王复生发起组织了“云南革新社”,创办《华新》周刊;后来改为“新滇社”,出版《铁花》杂志。王德三曾以“齐人”、“正零”等笔名在刊物上发表《国民革命和世界革命》等文章,传播革命的理论。

1923年,王德三受党的指派,先后到陕西华县咸林中学和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在绥德师范学校任教期间,王德三给学生们讲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并自编提纲,讲授唯物史观、科学人生观、宇宙观,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1924年10月,王德三与李子洲一起,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1925年2月成立了绥德团支部;后来又建立了党支部和特支,由王德三负责,受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的直接领导,是陕北地区最早的党、团组织。

1925年,王德三回到北京,同年秋天到达广州。这期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王德三就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并编写了《帝国主义大纲》的讲义。为了做好滇籍旅外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决定在广州大沙头第三军(为当时驻广州的滇军朱培德部改编)留守处举办政治训练班,王德三兼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周恩来、萧楚女都曾到训练班讲课。后来,在这些学员中,有一部分被派到国民政府军第三军做政治工作,并随军北伐;另有一部分学员随王德三到云南,成为云南地下党的骨干力量。

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为了加强云南革命斗争的领导,党组织派王德三回到云南。他首先加强并扩大了党组织,在原来云南省特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云南临时工作委员会,王德三担任书记。

作为为党工作的领导人,王德三深知革命理论的重要,为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开办了几次党、团员训练班,进行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每次,王德三都亲自到训练班讲课。

在全国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在省临委的领导下,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起来。各种群众组织,如农民协会、工会、妇女解放协会、学生会等纷纷建立,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活动。党组织还派出共产党员以国民党员公开身份到龙云的几个师担任政治部主任,以加强地方部队的工作。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王德三当机立断,及时安排让暴露了身份的同志隐蔽下来,还将一些同志向农村转移。他还及时组织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并进行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的部署。

1927年冬,王德三离开昆明到开远、蒙自、文山等地区检查指导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蒙自的小东山、查里皮和文山的小塘子、马关的八寨都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协会组织起来之后,对反动派进行了斗争,组织发动群众和农协武装,将蒙自石头坡车站包围起来,对法帝国主义及其车站的代理人进行了斗争,迫使他们放出了被无理关押的农协会成员。斗争取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革命士气。1928年初,王德三在蒙自小东山各村农民群众大会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揭露罪恶的封建制度,号召农民群众团结起来,用革命的方法,打倒地主恶霸,彻底推翻封建势力。

在这期间,龙云在军阀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其统治地位得到初步巩固。他在云南成立了“清共委员会”,对共产党人进行大逮捕,白色恐怖笼罩云南。赵琴仙、陈祖武、罗采、赵祚传、杜涛等优秀共产党员英勇牺牲。面对这样的形势,省临委决定将工作重点进一步向农村和工矿区转移。

1928年夏,王德三绕道越南经上海到莫斯科参加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秋,他回到云南,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传达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选举产生了中共云南省委员会,王德三仍当选为省委书记。同时还成立了滇中、滇西、滇南区委和一些县委。

根据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省委在群众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发动了武装暴动。1928年10月,省委在文山的阿农衣;1929年在马关的八寨、文山的小塘子和1930年7月在陆良的旧州、三岔河等地组织武装起义,虽然后来遭到镇压,但确使敌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进一步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当时,云南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很深,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敌人的势力薄弱,王德三就到马关、文山等地发动和领导农民武装斗争。为了启发少数民族群众的阶级觉悟,王德三亲自编写了《苗夷三字经》,用通俗的语言宣传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开展斗争。在这期间,他还为一些地区的斗争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为适应武装斗争的需要,王德三还经常阅读军事书籍,认真研究开展武装斗争的战略战术。

1930年秋开始,蒋介石对苏区进行“大围剿”。云南军阀也开始加紧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许多共产党员落入敌人手中。由于叛徒的出卖,1930年11月19日,王德三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他坚贞不屈,顽强斗争,表现了对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坚强决心,12月31日,王德三被敌人杀害。

(李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