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甲午,原名蔡铭,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小南门街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幼年在谭街私塾读书,成绩优异。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爱打抱不平。在青年中间享有较高威信,人们都愿和他交朋友,同学们有困难都愿找他商量帮助解决。
蔡甲午在学堂读书时,正逢五四运动新思潮传播,他受到熏陶,走出学堂跟着进步教师和同学到大街上开展反帝爱国宣传活动。在安庆学生六二反军阀斗争和声援五卅惨案反帝罢工中,他积极响应号召,和同学们一面宣传一面募捐,深得各界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通过这些政治活动,蔡甲午受到教育和锻炼,提高了政治觉悟和革命热情,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四万万同胞才能彻底解放。
1927年夏,杨虎城将军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从河南撤至太和县城。在第十九军从事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欧阳泰趁部队驻太和的机会,开办了教导营和青年革命训练班。蔡甲午参加了这次学习,并积极动员过去的同学和地方青年前来学习受训,参加革命斗争。由于蔡甲午表现好、觉悟高,经艾国选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积极地参加各项政治斗争。
此时,中共皖北特委划归刚成立不久的中共安徽临时省委领导。特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作出决定:一方面以杨虎城部为中心,在阜阳驻防的第四十九军高桂兹部教导团内开展兵运工作;另一方面派出干部分赴蒙城、涡阳、亳县、太和等县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建立各县县委,组织宣传队深入农村宣传,帮助农民协会成立赤卫队,开展农民运动,准备建立红色政权。
蔡甲午从训练班结业后被分配到十九军教导团担任排长。1928年1月他以到乡下招收新兵的机会,在苗集、宫集、长春集一带,组织农民进行“六抗”斗争,培养青年农民干部,开展农运兵运工作。蔡甲午回到阜阳,开始担负训练新兵的任务。他在新兵中物色一些出身贫苦、思想要求进步、品行比较端正的人,对他们进行特别教育,对其中经过考验,符合入团入党条件的,介绍他们入团或入党。通过努力,不久即在教导团内建立了地下党支部。皖北特委在杨虎城部先后发展了共产党员近200多人。同时通过特委书记魏野畴的努力,利用他和杨虎城将军的特殊关系,安排了一批被冯玉祥赶出来的共产党员来此担任重要工作,如原任冯部《革命军人朝报》总编辑蒋听松担任杨部的秘书长,南汉宸担任军事政治干校校长,寇子毕、曹力如担任师政治处处长。
中共皖北特委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注意。1927年冬,蒋介石派反动分子韩振声来第三路军压迫杨虎城将军实行“清党”。杨虎城在韩振声的压力逼迫下离开了部队。杨走后,局势更加不稳定,军内反动分子开始活跃起来。为了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防患于未然,特委决定,凡是已经在军中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一律离开部队转到农村开展农运工作,未暴露身份的党员则继续留在部队进行隐蔽活动。蔡甲午仍留在教导团内,秘密联络士兵,以待时机举行兵变。
1928年2月9日,魏野畴在太和县城召开特委扩大会议,蔡甲午增选为特委委员。会议决定在皖北实行土地革命,举行武装暴动。
3月,中共皖北特委在阜阳县城召开扩大会议,魏野畴代表特委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土地革命的指示,通过了举行皖北工、农、兵武装起义,成立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等重要决议。
4月5日,特委召开了阜阳地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高桂兹部中的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成立了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还决定以高部教导团的蔡甲午率领全团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士兵为骨干,首先举行兵变;地方上的党组织、城内工人、店员、学生起来响应;城外农民协会和赤卫队则包打各地团局,然后汇合攻城的起义计划。在这关键时刻,太和宋建功(又名朱益民)叛变,党组织遭到破坏,教导团内所有共产党员名单已被代理军长孙蔚如所掌握。在这千钧一发、危急万分的严重关头,蔡甲午及时向杜聿德作了汇报。于是,特委在7日晚上,召开了第二次地方与驻军负责人的紧急联席会议,为了防患于未然,武装起义决定提前到4月9日午夜,按原部署在阜阳举行武装暴动。
4月9日午夜零时,阜阳驻军留守司令部敢死队中的共产党员率先起义,他们解除了门岗,冲到司令部的院子里,按规定发出放火烧厨房的信号,通知各起义单位。但是厨房刚被点着就被大雨淋灭,因而造成失误。这时,六连的吉超已把反动连长打死,城东门被占领。三里湾的起义部队因没有看到信号,而延误了一些时间,失去了战机。蔡甲午冒雨率领一部分起义士兵赶到城下,但城内的起义士兵已经撤到城外。行流集、插花集、草寺集的农协和赤卫队,因大雨也未及时赶到,而敌人已从四面八方袭来。在此情况下,起义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以及蔡甲午决定改变起义打响后到城内集中会师的计划,迅速分兵两路撤离阜阳城。蔡甲午先率一部分起义兵击退前来袭击的敌军,于天明后到达会师地点——王官集。
4月10日上午,在王官集召开了万人大会,宣布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皖北工农红军和皖北苏维埃土地委员会,会上通过了《临时土地法》、《工会法》、《皖北农民协会组织章程》等重要文献。蔡甲午担任皖北苏维埃土地委员会委员。当天下午,蔡甲午便领导农协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同时依照《临时土地法》的规定,镇压了敢于违抗的不法地主、土豪劣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
4月11日拂晓,蔡甲午和李启云、程逸初带领一个班的工农红军和100多名赤卫队员,以及三四百名农协会员到界牌集召开群众大会。蔡甲午在会上揭露地主恶霸剥削压迫农民,致使工农群众少吃缺穿的事实,阐明了只有共产党才是穷苦人民的救星,只有苏维埃才是人民自己的政府的深刻道理,号召劳动人民闹翻身。会后,他带领群众没收了地主黎贯三和谭玉珠的土地、牲口、衣服、粮食,分给了饥寒交迫的农民,初步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群众无不庆幸翻身解放。
4月12日天还未亮,国民党反动派王守宜及阜阳县反动县长康心之联合纠集兵力向苏区进行围攻。蔡甲午率领百余红军和数百名赤卫队员,为了保卫苏区人民和苏维埃政府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红军又处在平原地带的不利地形,蔡甲午当机立断,率领一部武装奋力冲突重围,准备到苗集、长春集一带与那里的赤卫队会师。不料刚突围出来,又遭到太和县警备营和尚圩反革命地主武装的包围。蔡甲午身先士卒,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不幸为敌所俘。
4月13日,敌人将蔡甲午押赴草寺集杀害。时年26岁。
(孙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