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衡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0-30 14:25

刘平衡,又名刘秉钧,笔名刘平、颦痕,化名张国珍,1901年10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南坎营乡刘家堡村。他自幼勤奋好学,1917年于城固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又去本县曹河坝投名师深造。其文学功底深厚,文章见解新颖,老师称赞他“思想锐敏,性情豪放,是个才子”。

1919年春,年满18岁的刘平衡,目睹中国内忧外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情景,萌发了忧国忧民,寻找新人生道路的思想。但觉身处封建、闭塞、经济文化落后、政治空气沉闷的故乡,实难有所作为,遂邀同窗挚友王俊卿、李勉斋等,赴北京考入北京师大附设第一中学就读。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参加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查封日货。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到了马列主义的思想熏陶。

1922年夏,刘平衡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后,赴沪考入南方大学。1923年夏,他与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的同乡钟进泉将汉中地区在上海南方、震旦、文治、惠灵、东亚等七个大专院校的二十多名进步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了“汉中旅沪学生会”,并决定创办《汉钟》月刊。他被选为学生会干事和总编。他积极筹募资金,撰写和组织稿件。经过一番努力,《汉钟》月刊终于1923年10月10日问世。

1924年4月初,上海南方大学“陕西旅沪同乡会”成立,刘平衡被选为该会干事和《南针》月刊总编。他在发刊词中明确提出:“本刊以提倡新文化,改造社会为宗旨。”自此,《南针》月刊以新的英姿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汉钟》、《南针》两刊先后出版发行之后,在广大知识分子和文化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同年秋,刘平衡转入文治大学,他继续奋力写稿,鼓吹革命。先后以刘秉钧、萍蘅、刘平、颦痕等笔名,发表了《哪一条是往新人生路上去的路》、《年来服务〈汉钟〉之兴趣与经验和今后应取之方针及应求改良之所在》、《烂真的故事》、《甲子年间出大乱》等数十篇文章,以犀利的文笔抨击时弊和社会,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的罪恶,呼唤青年知识分子走革命之路。这些文章对封闭、黑暗的故乡的人来说,犹如晨钟暮鼓,发人深思。

192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无理枪杀中国工人领袖顾正红,上海工人奋起罢工,掀起了五卅运动。当时,刘平衡担任上海文治大学学生会主席,他带领文治大学同学与上海大学、南洋大学等校爱国学生一起上街游行示威。

1925年底,刘平衡于文治大学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担任上海乐育中学校长。他一面办学,一面以华北驻沪访员和东方杂志社记者身份,从事革命活动,培养和介绍王质生、张仲榆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他被选为法租界党员代表;翌年2月11日,出席中共上海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2月16日,调任中共上海区委法租界部委书记。时值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为配合北伐军进军上海,推翻军阀统治,上海工人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在第一、二次武装起义中,按照党的指示和安排,刘平衡领导法租界部委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部分地区行动不统一,前两次起义都失败了。1927年2月24日,在中共上海区委各部委书记联席会上,刘平衡汇报了法租界部委领导的罢工暴动受挫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接着,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会议决定组织以陈独秀为首的特别委员会和以周恩来为首的军事特别委员会作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核心和军事行动的决策机关。3月7日,中共上海区委为适应武装起义的领导,对原来八个部委所辖区域作了部分调整,刘平衡仍受命战斗在敌情复杂的法租界。起义前,他认真贯彻上级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实施计划,从思想发动、组织领导及军事行动等诸方面做了充分而周密的准备。3月20日,北伐军进入上海近郊新龙华,起义条件成熟。根据中共上海区委《上海总工会从21日中午12时起举行总同盟罢工的命令》,刘平衡指挥法租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民罢市。21日12时,他带领法租界的工人、学生、市民纷纷进入华界,齐集于南市街中。1时半,武装行动开始;2时,即完全占领警察厅,同时占领电话局;4时完全占领兵工厂,工人缴获了兵工厂武器武装了自己,南火车站亦被占领,铁路工人夺得火车头,往来运输;5时在华商电车公司集合。南市区工人武装起义,在4小时内便取得了胜利。他们还派出一支较强的纠察队和铁路工人队伍支援闸北的战斗。直至22日下午,在周恩来等人的直接指挥下,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全胜。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党中央决定撤销中共上海区委,分别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同年6月26日,江苏省委在上海北四川路施高塔路104号楼上召开成立大会,由于叛徒告密,省委机关即遭破坏,有的省委领导人被捕牺牲。在此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刘平衡不畏艰险,转入地下斗争。1927年7月,上级根据斗争需要和地理条件,将原辖八个部委改建为六个区委。中共法租界和中共南市部委合并为法南区委,刘平衡任区委书记。9月9日,由王若飞筹备召开了江苏省委会议,邓中夏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会议改组了省委,刘平衡参加了这次会议,被选为江苏省委候补委员,继续领导法南区委的工作。为了打击敌人,鼓舞士气,他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在法租界和南市区开展一场反帝除奸的斗争。1927年8月至10月间,刘平衡指派区委有胆有识的军事负责人李国章(号称神枪手)等人执行除奸任务。经过一系列的反帝除奸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27年10月25日,刘平衡在萨婆路一联络点召开区委和有关人员会议,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并押在法捕房西牢候审。刘平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义正词严地反驳道:杨案与我何干?我于本年4月入济难会,只知为慈善事业,事后救人。我从济难会给人转款,付款救人理所当然,何罪之有?这理由充分的答辩,驳得敌法官无言以对,迫使敌法官不得不改变原死刑的判决,而宣布以共产党仇杀案判处刘平衡有期徒刑五年。

刘平衡在狱中受尽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折磨,但仍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坚持与敌人斗争。他常教育和鼓励李国章等同志克服困难,严守机密,顽强斗争;还感化狱卒,用纸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揭露敌人在狱中的残暴罪行。刘平衡在狱中度过三年多非人生活,于1931年4月中旬被敌人折磨死于狱中,时年30岁。

(郑心田王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