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骏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1-04 09:56

王天骏,字佐南,1904年12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8岁随舅父去南洋谋生,在新加坡当木工学徒,作茶房伙计,赚不到什么钱,却饱尝了人生的屈辱与辛酸。他有一把小号,时常对着北方吹,像在诉说人间的不平,又像游子在呼唤着远方的母亲。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天骏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派往新加坡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王绰余,给他指出革命道路。他决心跟着中国共产党走。1925年冬,他带着那把铮亮的小号和王绰余一起回到海南岛。

1926年的海南岛,革命斗争方兴未艾。苦难深重的民众渴望着改天换地,但在政治上尚未彻底觉醒。王天骏一边在农民运动训练所学习,一边组织学员们走上街头深入农村去宣传革命道理。七八月间,雷永业和许国昌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把小号吹得更加激越嘹亮了。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琼崖国民党当局紧随其后,也于4月22日突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美丽的海南岛溅满了鲜血,天空布满了沉重的乌云。农训所被迫解散,王天骏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走,终于在十分偏僻的公庙田村找到了乐会县党组织负责人王绰余和雷永业等,他们立即成立了一个武装大队。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反动势力,用红色恐怖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他们又组建了一个十分精悍的军事小分队,由陈永芹、王天骏、王绰余三个负责。军事小分队成立之后,频频出击,给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王天骏有勇有谋,亲自组织了多次战斗。

一天,王天骏接受了铲除一个反动分子的任务。

这个反动分子叫黎汝叶,是省立第十三中的右派势力的核心人物。她在社会上到处作反革命宣传,气焰极其嚣张。同时,她还,充当敌人的耳目,欠下了一笔又一笔血债。排沟村学校教员、共产党员黎材火,是党组织的联络员,就是被黎汝叶密报敌人而惨遭杀害的。

王天骏经过仔细侦察,终于想出了办法。原来黎汝叶爱看戏,又特别喜欢在公众场合作演讲,因此,只要演戏,她必然要去看;去了必然要作反动演讲。剧场内人多,且十分杂乱,易进易退,利用看戏的机会除掉这个反动分子真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时过不久,汀洲演琼剧。机会来了,王天骏立即进行了一番周密部署,带着几个战士出发了。

开戏之前,黎汝叶跳上台去,又一边忸怩作态,一边进行演讲,声声叫骂共产党。

这时,从入口处进来一阔佬,西装革履,头戴绅士帽,气宇轩昂。几个管家、随从模样的人在后边跟着。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南洋归侨。管家和随从在门口处不紧不慢地找座位,那阔佬却直径朝前排走去。走至前排,他腰一弯,像是在找座位。等他直起腰来,早已拔枪在手。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就把这个反动透顶的家伙击毙了。接着,王天骏乘胜出击,又带人偷袭警察局、盐务所、海关和国民党中原团局,搞得敌人鸡犬不宁,心惊胆寒,人人自危,生怕共产党找上门来算账。人民群众倍受鼓舞,党的影响日益扩大。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起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为了响应党的号召,配合湘、鄂、粤、赣四省的秋收起义,中共琼崖特委决定举行全琼武装起义,陈永芹任指挥,杨善集任党代表,王天骏任副指挥。

1927年9月23日凌晨,台风突然袭来,狂风裹着滂沱大雨,陈永芹、杨善集和王天骏率领乐会、万宁两县讨逆革命军的两个连,顶风冒雨疾进,直奔椰子寨。椰子寨是这次武装起义的突破口。

风狂雨猛,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当他们赶到椰子寨时,天已大亮。琼崖特委负责人王文明率领的另一路讨逆革命军已按计划在拂晓前攻下了椰子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两路讨逆革命军在绿树掩映的椰子寨东门会师。稍后,王文明把他的队伍拉过万泉河北岸的丹村去戒敌。留在椰子寨的讨逆革命军分头活动,一个连在石角村一带肃清溃逃的残敌,一个连由杨善集、王天骏率领前往加所坡警戒嘉积方向的敌人。

嘉积,是琼崖东部重镇,距椰子寨仅10公里,盘踞着敌人重兵。讨逆革命军刚刚把椰子寨攻下来,嘉积的敌军就急忙组织反扑,直奔椰子寨。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杨善集、陈永芹、王天骏沉着应战,挥师迎敌。敌众我寡,但起义部队士气高昂,人人奋勇争先。激战中,杨善集、陈永芹先后中弹牺牲,指挥部队作战的重任落到王天骏一个人肩上。

台风暴雨,致使江河横流,增援部队在奔向椰子寨的途中,被阻于万泉河对岸。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武器精良,拉开散兵线包围了讨逆革命军。讨逆革命军缺枪少弹,形势十分危急。王天骏沉着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组织部队杀出重围。他带领几名战士牵制敌人,掩护部队且战且退。

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顿时血流如注。他强忍伤痛,一手捂住伤口,一手仍指着突围方向,继续指挥突围。终于,他昏了过去。

椰子寨战斗尽管受挫,但起义的枪声象惊雷般震动了琼崖大地,拉开了琼崖武装斗争的序幕。

王天骏被送到岭脚村治伤。他的伤势十分严重,血脓不断从伤口渗出,连说话都很困难。由于起义受挫,加上环境条件艰苦,部分同志产生了悲观情绪。王天骏躺在床上,一个一个地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坚定信念,继续奋斗,将革命进行到底。1928年2月,他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1928年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成立,他被任命为第一团团长。1930年8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二师,他任师参谋长,不久又调第三团任团长。

红三团以乐四区为基地,经常活动在乐会、万宁两县。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革命力量,王天骏带领红三团先后攻下了朗坡、禄马、中兴等地,使乐会,万宁两县的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接着,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王天骏又率部拔除了阳江、文市、学道、龙江等10多个敌军据点,有力地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壮大了革命队伍。无论红军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群众的欢迎,青壮男子踊跃参军,连年轻姑娘们也争先恐后地报名要当红军。1931年5月1日,红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庆祝会上,王天骏为女子军特务连授旗,并亲自吹响小号,为受阅的女子军壮胆增威。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队伍的壮大,仗也越打越大。红三团声威大震,王天骏也成了日益成熟的优秀指挥员。

驻守乐会县中原镇的“剿兵”总指挥陈贵苑部是一股较大的反动势力。他依仗枪多人众,经常带领反动民团武装袭扰苏区,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王天骏决定消灭这股敌人,并根据力量对比情况拟定了“诱敌深入,伏击歼敌”的作战方案。

时值6月,天气炎热。王天骏率领红三团主力离开乐四苏区,浩浩荡荡地向万宁方向开去。队伍沿大路行进,又是唱歌又是吹号,声势远扬。夜幕降临,王天骏不顾疲劳,又率领部队趁着夜色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了乐四区,悄悄地埋伏了起来。

陈贵苑得红三团主力开赴万宁的情况后,以为是天赐良机,乘虚而入不但可以捞些油水,而且还可以端掉红军根据地的老窝。于是,他亲率200多人的民团队伍,兵分两路,杀气腾腾地向苏区中心沙帽岭扑来。途中,只遇到少数女子军的狙击,陈贵苑自以为得计,顾不上与另一路民团取得联系,使迫不及待地发起进攻。他挥动手枪,色迷迷地叫嚷:“弟兄们,冲啊,娘子们漂亮,谁抓到就归谁!”团丁们听了,嗷嗷乱叫,一个个像发情的公猪扑向女子军。女子军边打边向峡谷山岭中转移,团丁们紧追不舍,不知不觉便进了红三团的伏击圈。

“打!”王天骏一声令下,顿时枪炮齐鸣,杀声遍野,嘹亮的冲锋号震荡着山谷,红三团战士如神兵天降,以猛虎下山之势奋勇冲杀。陈贵苑如梦初醒,但已无计可施。他的部下乱作一团溃不成军,许多人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就当了俘虏。陈贵苑企图组织突围,但大势已去,无可奈何。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红三团先后俘虏陈贵苑和敌中队长陈传美等70多人。

带领一个民团中队驻扎在文市炮楼的冯朝天对红三团取得的胜利不以为然。冯朝天在国民党正规军里混过事,以为他的炮楼筑在一片开阔地中间,外围还布了一道道列桩铁丝网,配置着各种远射近射火器,凭红军目前的攻坚能力是可以高枕无忧的。

王天骏察看了地形,决定采用火攻的办法端掉敌人的炮楼。

夜晚,红军的冲锋号划破了苍穹,王天骏指挥战士们擎着稻草人,挥舞红旗,在堑壕里来回走动。团丁们以为红军要攻打他们了,拼命朝红军阵地射击。枪声一停,噪门尖而脆的女子军战士大声喊道:“团丁们,投降吧,红军宽大俘虏!”冯朝天自鸣得意地回答:“红军婆,你们的泥鳅尾巴搅不起大浪,翻不了老子的船……”

这样吵吵嚷嚷相持了4天,红军终于把地道挖到了敌人炮楼底下。

王天骏指挥战士们将预先准备好的柴草搬到炮楼跟前,浇上煤油,撒上辣椒,一声令下:“烧!”霎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火苗舔着了炮楼门口的楼梯,又舔了梯板。团丁们忍受不了夹着辣味的烟雾的刺激,忙不迭地哭着喊:“别烧了,我们投降,我们投降!”接着“乒乓乒乓”地往外扔枪,然后捏着鼻子,揉着红肿的眼睛连滚带爬地从炮楼里钻了出来。

在王天骏的领导下,红三团连打胜仗,根据地日益巩固。

1931年12月的一天,王天骏率领部队在万宁县多茂市执行作战任务。战斗结束,他骑着一匹白马指挥部队打扫战场,准备马上转移。但就在这时,大批敌军突然赶到,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王天骏身先士卒,带领一小部分人狙击敌人,掩护部队撤退。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突然,一颗子弹打中了王天骏,他当即昏倒在地。战士们从弹雨中把他抢救下来,送到附近村子里急救。由于伤势过重,医疗条件太差,王天骏昏迷7天后不幸牺牲。

王天骏牺牲时年仅27岁。然而,他短暂的人生,却是一座永恒的纪念碑!他吹响的号角,在琼州大地永远回荡。

(陈锦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