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善,号复,字乐亭,1897年1月27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
幼年的白明善学习刻苦,字也写得好,老师很喜欢他。1923年初,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在绥德创立,白明善是第一届学员。绥德四师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校长李子洲是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入党的中共党员。为了在陕北建党,李子洲从北京师范大学聘请了王懋廷、田伯英、杨明轩、韩叔勋、李瑞阳等一批革命知识分子来绥德四师任教。不久,在绥德四师建立了陕北最早的党组织。白明善在校就读期间,积极参与党组织创办夜校、平民学校,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土豪劣绅等活动,受到了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1924年冬,白明善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经李子洲介绍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夏,党组织派白明善到上海大学深造,后在中共中央发行部工作。
1926年,白明善转赴黄埔学校学习,并任校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同年冬,他和黄埔四期毕业生、中共党员刘志丹等奉派回陕,在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政治部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白明善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按省委决定,打入国民党地方武装搞兵运工作。著名的清涧起义爆发后,他协助唐澍、李象九、谢子长进行起义的宣传鼓动工作,成为这次起义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白明善在陕北期间,经常深入到工农群众中,了解他们的疾苦,宣传共产党的主张。陕北有不少盐工,他们大多丧失了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盐滩是这些无产者的聚集地。白明善为了去盐滩了解情况,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把自己打扮成工人的样子,在又脏又小的盐棚内同工人谈话,饿了啃干馒头,累了就在工人的铺上躺一会儿,同熬盐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三皇峁、姜家崖、马蹄沟的盐工中就有10多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白明善善于辨明是非,敢于坚持真理。1929年5月,中共陕北特委在榆林红石峡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的盲动主义、军事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一些做法,清算特委代理书记杨国栋的错误。白明善被大会推选为主持人,成功地主持了陕北党史上的这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撤销了杨国栋的职务,选举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加强了党对武装斗争和农民斗争的领导,使陕北革命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白明善在工作中既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又有巧妙的斗争艺术。他曾就秘密工作中如何与自己的同志接头的问题说:“为了防止万一接头人出了问题,先要到接头地点附近观察,必要时进行一些侧访,未发现疑点,才可正式接头对号。”“同时要善于化装,要群众化,并生根在群众中,才不易被敌人发觉。”他还说:“党的地下工作者,要有随时被捕的思想准备。要准备好两套或更多套口供,以应付情况的变化。比如带的是一封信、一片纸,迅速扯碎吃掉;如果是文件,时间来得及最好是烧掉,如在河边、水渠边,可将文件插入泥中。”
1931年初,当时在中共河北省委工作的白明善又一次被派往陕北。他刚一落脚,陕北军阀井岳秀就得到密报:从北平来了两个共产党员(另一个是杨璞),并立即布置搜捕。此事恰被马济川先生得知,便向中共陕北特委作了报告。特委通知二人迅速离开榆林,暂时避一避。
2月16日(农历腊月二十九),白明善回到了家乡。他突然回家,给妻子、女儿、儿子带来了无限喜悦,一家人的团圆饭吃得格外香甜。大年初一,村里的党员、进步青年闻讯都来给他拜年。在乐融融的气氛中,他心里非常清楚,形势不允许他继续留在家里。初二早上,他便匆匆离家。他前脚刚走,四个国民党警察就闯进他的家里,翻箱倒柜,闹得鸡飞狗跳,结果一无所获。
当天,白明善来到清涧县城姐姐家里。忽然有人敲门,外甥王德明跑去开门,一个身着便衣的人,手拿县长的名片说:“县长请白明善去县政府。”白明善脸上浮现出早有所料的神情,平静地走出去对来人说:“你先走,我马上就去。”回到屋里后,他急速把自己身上检查一遍,点火烧了衣袋里所有的纸片,对姐姐、姐夫说:“可能要出事!”说完出门跟着来人走了。
其实,白明善一踏上陕北土地,其行动便在敌人的监视之中。他被捕后第三天,被解到设在榆林的国民党陕西第三监狱。
1932年1月21日,榆林地区狂风呼啸,沙尘肆虐,天地混沌一片。
“白明善,过堂!”看守一声刺耳的尖叫,打破了榆林监狱的平静。
饱受敌人严刑折磨的白明善,两腿已不如原先走路那么灵便,唯有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依然如故。看见扒在牢房门上的难友和同志们,他报以热情地微笑,传递着坚持斗争、坚定信念的决心。
白明善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审讯,只记得每次都是自己这样走出去, 却不知道怎样回来。老虎凳、压杠子、用火烫、往鼻子里灌辣椒水……甚至十指钉竹签的酷刑,敌人也用上了。这一切虽无情地摧残着白明善的躯体,但摧不毁共产党人的坚定意志。
白明善被敌人押着走向监狱的后院。他感到蹊跷。“难道敌人要下毒手?如果真是这样,那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完啊!”
国民党陕西第三监狱的后院十分空旷,枯死的杂草随风摇曳。院子中央,用圆木搭就的绞架十分醒目,绞绳被风吹得东摇西摆,似是张牙舞爪的毒蛇。一队国民党士兵荷枪实弹,分立两旁,枪刺闪着幽幽的光。
白明善一切都明白了,这里将成为他同敌人斗争的最后一个战场。
国民党陕北党务视察员宋志先同白明善打了一年多的“交道”。他清楚地知道,白明善是共产党在陕北最高组织——陕北特委常委,曾两度出任绥德县委书记从及米脂县委书记。心想:如果能从这里打开缺口,陕北共产党组织将尽被掌握,加官进爵自不待言。可是,一年来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均未奏效。宋志先也觉得碰到了真正的对手。但他仍不愿放弃一丝的希望。
宋志先狞笑着来到白明善面前:“白明善,你看看今天这阵势,现在后悔还来得及。要不,哼,我们就送你上西天!”
白明善嘴角带着轻蔑的微笑,说:“黔驴技穷。共产党人是死能吓倒的吗?过去你得不到的,今天你同样得不到!”
宋志先又说:“不要把话说绝。人生在世,好死不如赖活。你这么早死去,值得吗?”
“哈……”
“你笑什么?”
“笑你们愚蠢。共产党人为劳苦大众谋利益,死不足惜。岂是你们所能理解!”
“共产党宣传赤化,扰乱地方……”
白明善义正词严:“住嘴!共产党光明磊落,就是要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的新国家。现在国民党纵兵为匪,苛捐重赋,鱼肉百姓,罪恶昭昭,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革命的烈焰很快就会烧尽这腐朽的社会。宋志先,你作恶多端,逃不脱人民对你的惩罚!”
宋志先恼羞成怒:“快说!你的同党都有谁?”白明善凝神闭目。“行刑!”宋志先一声嚎叫。
白明善义无反顾地走上绞架,抱着必死的决心。
绝望中的敌人仍希望“奇迹”的发生,把白明善从绞架上放下来,一桶冷水泼在他的身上。
“白明善,滋味不好受吧!”这个声音好像是从遥远的地狱传来。白明善艰难地睁开双眼,看到爬在自己跟前一张扭曲变形的脸,“这是宋志先。”他抬起头来,看看刽子手,看看绞刑架,意识到自己正在战斗。他想站起来,可几经努力都不奏效。
“我们再谈谈吧。”宋志先又开口道:“不要想不开,只要你动动嘴,说出陕北共产党领导人还有谁,自己不是不受这么大的罪了吗!”
“要杀要剐,随你的便,要我出卖同志,妄想!”白明善大口喘息着。
穷凶极恶的敌人架起白明善再次把他的脖子套入绳圈。白明善又一次昏死过去。
“放下来!”
“你快说,共产党……”
气息奄奄的白明善回答敌人的只有怒睁的双眼……
白明善三上绞刑架,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
风在呜咽,为一个伟男的壮举而饮泣;天在哀号,为人间雄杰遭毒手而流泪。
白明善被敌绞死的消息传出后,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无不悲愤震惊!监狱党组织发起为期一周的绝食斗争,迫使敌人答应包括送白明善遗体回清涧高杰村安葬在内的三个条件。
在清涧,人们排了三里长的队伍,迎接白明善的灵柩。
白明善虽死犹生。1984年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主办的《革命英烈》刊载小诗一首,表达对这位革命先驱的无限怀念之情:
早年求学在名州,
从此走上革命路。
丹心铭记民众苦,
健笔未忘国家忧。
芳德著称为人杰,
才华横溢是名流;
一生事迹资楷模,
高风亮节照千秋。
(李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