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赤男,又名希尧,字尚书,1906年6月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宣城区长坛乡长丰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6岁时,进本村私塾读书,12岁考进汀州模范高小,1920年升入长汀省立七中。在这里他接触到了秘密流传的《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开始认识革命。不久,在进步师生支持下,他联合蚕业专科学校和汀州师范的罗化成、刘宣辉等十几位青年学生,发起成立长汀县学生联合会,他被推举为负责人。
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长汀,张赤男拍案而起,以学生联合会名义联络长汀城商会、工人及郊区农民,游行示威,通电声讨帝国主义罪行。1926年,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挺进长汀。在群众大会上,他代表青年学生和知识界慷慨陈词,拥护北伐;会后,毅然参加北伐军,在十七军政治部做宣传鼓动工作。1927年,他被选送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这所学校改编为“第四军教导团”,由叶剑英负责,编入张发奎部队。大革命失败后,张赤男随教导团南下,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和撤下来的一部分同志抵达海陆丰,和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会合。1928年2月,他在惠州阻击战中左腿负伤。3月份,他伤愈回闽西,在家乡开展地下斗争。
当时,根据中共长汀特别支部负责人罗化成、郭滴人、黄亚光等的意见,张赤男回到省立七中,以教员的合法身份做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在学校附近的张家祠堂里,向杨成武、李国玉、梁国斌等进步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述革命道理。同时利用节假日下乡,和农民促膝谈心,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不久,学校当局觉察到他是个“危险分子”,强迫他离开学校。
这时,中共平和县委领导闽西长乐暴动,郭滴人、邓子恢领导后田暴动的消息相继传来。长汀特别支部便派张赤男回家乡宣城一带,开展农民革命运动。他回宣城不久,很快建立了秘密农会。到1928年底,汀南一带已有农会会员600人左右。在他的领导下,农民进行了抗捐、抗租、反对高利贷和反对抬高粮价等一系列斗争,给国民党和土豪劣绅以很大打击,为组织农民暴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29年2月经省委批准,长汀特别支部改为临时县委,张赤男为委员。
1929年2月下旬,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转战赣闽边界,3月14日进攻长岭寨,击毙敌旅长郭凤鸣,乘胜占领长汀城。3月20日,张赤男参加红国军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根据会议关于发动武装暴动,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决定,他领导了汀南的涂坊、宣城、南阳以及上杭、连城、长汀、武平四县交界处的武装暴动。4月,红四军回师赣南。一天,张赤男对杨成武、梁国斌等人说:“现在到处都在闹暴动,我看你们别念书了,跟我去闹暴动,缴民团的枪。”杨、梁等听了他的话,弃学闹革命。在一个星稀月暗的夜晚,张赤男带领县赤卫队,出其不意地消灭了四都地区民团,缴获十几支枪。然后,又率领这支武装经濯田转移到汀南山区坚持游击战争。6月上旬,他率领队伍在南阳消灭敌人100多名,缴获步枪30余支,机枪2挺。7月间,他和罗化成决定进攻盘踞在佘田心的敌黄月波部队的一个营,并且联络上杭县才溪乡暴动队伍一起参加。由于战前准备充分,消灭敌官兵200多人,敌营长被击毙。至此,宣城、南阳、涂坊和新泉的百里乡村建立起了坚固的红色堡垒。他领导的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
同年7月,张赤男出席闽西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特委委员。会后,他和罗化成返回汀南,根据大会提出的“坚决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武装割据而斗争”的方针,领导农民轰轰烈烈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设根据地的斗争。他运用井冈山和邓子恢、张鼎丞开展土地革命的经验,插牌子分田,使贫苦农民第一次分到了土地。同年底,他被选为长汀县党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1930年5月19日,毛泽东、朱德利用福建军阀主力到广东参加军阀混战的时机,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进一步发展了革命根据地,把闽西、赣南和湘东红色区域联成一片。张赤男指挥的地方武装积极配合红军行动。队伍不断壮大,编为闽西工农红军第四团和第五团。许多区乡组织了暴动队、赤卫队,恢复和扩大了红色政权,革命出现了新形势。6月,成立红一军团,毛泽东、朱德决定将张赤男指挥的两个团和萧克领导的红四军一纵队教导队合并,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萧克任司令员,张赤男任政治委员。从此,张赤男就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带领部队转战于闽、赣、湘一带,屡立战功。
在带兵中,张赤男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以身作则。他态度和气,平易近人,不抽烟,不喝酒,自己打草鞋,和战士一起上山砍柴,深得战士敬爱。
第三纵队起初由地方武装改编为红军主力,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暴露出不少弱点。张赤男坚持加强思想教育,严格执行纪律,使部队很快适应了新的战斗需要。8月中旬,文家市一仗,部队在他和萧克的带领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冲杀,胜利完成任务。10月初攻打吉安时,发现敌人在夜间乘船逃跑,他和萧克指挥部队立即追击,一口气追出十多里,俘虏两个连的敌人,受到军团通令嘉奖。从此,这支部队成为红四军中一支敢打大仗、恶仗的主力部队。攻克吉安后,部队进行整编,三纵队编为第十二师,萧克任师长,张赤男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30年11月,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围剿”,任命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纠集7个师约10万人,采取“并进长追”战略,从吉安到建宁一线,分8个纵队,由北向南推进。红十二师作为主力部队,担任对龙冈西北面的攻击,协同红十师从左翼完成围歼张辉瓒师的战斗任务。战前动员时,张赤男领着干部战士高呼口号:“打到龙冈去,活捉张辉瓒!”12月27日晚,部队从宁都一带出发,冒着蒙蒙细雨,于第二天拂晓前赶到龙冈外围阵地。当接到进攻命令后,即向敌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这时,张辉瓒师的一个团,凭借有利地形,在河对岸组织轻重武器,拚命顽抗。萧克组织全师所有的机关枪一起向敌人射击。张赤男身先士卒,率领三十四团冒着枪林弹雨,跑步冲过小河,一鼓作气冲垮敌人阵地。随即协同红军十师,一起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这次战斗,全歼敌十八师直属队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活捉了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全胜。5个月后,第二次反“围剿”时,红十二师在吉安东南一带,担任牵制敌人的任务。在九寸岭和富田战斗中,张赤男和师长耿凯率红十二师,先隐蔽在深谷丛林里,战斗打响后,他们似神兵从天降,朝敌人猛扑过去,一举消灭了敌王金钰一个师。接着,又和兄弟部队一起,由西向东横扫700里,一直打倒福建武夷山下的建宁城,消灭和打垮敌人4个师,缴获各种枪炮两万余件。部队打出了威风,使敌人闻风丧胆。
第三次“围剿”时,红十二师由福建泰宁回师赣南,参加战斗。先后和兄弟部队一起,在连塘、良村歼灭敌上官云相、郝梦龄部两个师。接着,又奉命突破敌毛炳文师设于宁都北面黄陂的防线。张赤男和耿凯发挥部队敢打善拚的特点,由三十六团担任突击队,三十四团担任辅攻,三十五团担任第二梯队。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全师迫击炮、轻重机枪一齐向敌人阵地猛烈射击。三十六团勇猛冲入敌人阵地。经过激烈争夺,并和后续部队密切协同消灭敌人,扫清了全军攻击通道的障碍,为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11月初,红十二师改编为红十一师,王良任师长,张赤男仍任师政治委员。部队奉命由兴国回石城,攻打红石寨。
红石寨,在石城屏山东部,分大小二寨,是国民党师长赖世璜的老巢。在这里聚集着石城、宁都、瑞金、广昌和福建宁化等地1000多名敌军和土豪劣绅,威胁着中央苏区的安全。因此,攻下红石寨,对巩固中央苏区具有重要意义。
开始,张赤男和王良率十一师采取长围久困战术。一个多月后,敌人坐吃山空,小寨寨主赖德丰答应投诚。但国民党出动10余架飞机投下大量弹药和粮食,妄图支持他们苟延残喘。这样,小寨拒绝投降,敌人气焰更加嚣张。张赤男、王良决定改变战术,下达了攻打山寨的命令。第一次因地形太险要,未能攻下。张赤男下到连队,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提出了“云梯攻寨法”。新年那天,部队开始强攻,终于拿下了小寨。攻打大寨时,敌人突然关闭寨门,把红军隔成两半,妄图顽抗。张赤男等立即组织部队架去梯,战士们从几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冲入寨内,犹如神兵天降,攻下了这个顽固堡垒。共俘敌13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解除了后顾之忧。
1932年2月,张赤男、王良奉命率部攻取赣南新城,掩护彭德怀率三军团攻打赣州。为了完成阻击增援之敌的任务,2月15日上午(农历正月初十),张赤男和王良指挥红十一师和敌人展开一场恶战。敌人火力密集,封锁住了前面的一片开阔地和两个鱼塘之间唯一的通道。为了指挥方便,张赤男和王良来到这里,卧在三十二团团长向玉成和政委杨成武身边,研究进攻的对策。子弹时时在周围落下,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向前运动的战士又倒下几个。突然一个战士跃起,张赤男看见这个战士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十分危险,便不顾个人安危,猛地站起来大声疾呼:“卧倒!卧倒!”战士安全脱险了,而他却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朱德在解放战争初期谈红军入闽时说过:“张赤男是个很实在、扎扎实实的好政委。”毛泽东也说过:“张赤男同志是个非常好的同志!”
(李文生傅火长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