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余,名金胜,号阜民,化名余伴农,1905年11月9日生于安徽省岳西县西营畈一个官宦家庭。储余自幼就受其叔祖父的影响,不安于无忧无虑的寄生虫般的生活。当他在小学读书的时候,王步文从安庆带回一批进步书刊,给储余等青年学生传阅,使之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他勇于探索人生的正确道路,积极向往光明。他对素以剥削为生的封建地主阶级深恶痛绝,而对终年劳累却不得温饱的贫苦农民深表同情。
1923年,储余考入安徽省立第二农业学校。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他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他目睹当时政治腐败、列强欺凌、军阀混战、国家危难、民生凋敞的惨状,愤愤不平,立志要救国救民。因此,他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学习革命理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6年6月他毕业回乡后,以高度的革命热忱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根据国民党左派人士王效亭的安排,他先后在舒、霍、潜边区的汤池、石门山、马石等地以教书为名,秘密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农民自救会”,号召贫苦农民起来闹革命求解放。与此同时,他还在家里做父亲的思想工作,率先实行减租减息,由原“二八”收租改为“三七”收租,佃户无不称赞储余是位好后生。
1927年12月7日,中共潜山特支书记余大化被国民党潜山县府当局逮捕,王步文连夜召开会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营救余大化。翌日,储余、王效亭、柳文杰等率农会会员、群众千余人,进城劫狱,结果遭国民党武装镇压,柳文杰牺牲,储余头部受重伤。从此,他深感革命必须掌握武装的重要性,于是他建议父亲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要拥军自卫,以保境安民。父亲觉得有些道理,乃购买枪支办起民团,自任团董。储余趁此机会做团丁的思想工作,一切指挥大权实际就掌握在储余手中。
1928年储余由王步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潜山县委委员。他只身深入舒潜边区,与中共沈桥支部书记朱庭阶取得联系,帮助发展党组织。
1929年12月3日,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给潜山县委信中指示:“潜山与六霍毗连,又在安徽省委的肘腋之下,六霍革命已经爆发,如果潜山工作基础建立起来,一方面可以保障六霍斗争的胜利,一方面可以震动安庆,影响安徽全省工作,因此,更加紧了目前潜山工作的意义”。是月中旬,中共中央巡视员曾中生来潜山视察,在三义庵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以响肠河为中心,以请水寨为据点,举行武装暴动。尔后,王效亭、储余等东奔西走,夜以继日,抓紧“进行准备工作。1930年2月3日,著名的请水寨暴动爆发,王效亭将暴动武装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不久,该部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王效亭任师长,储余任政委。同年7月,敌人大举进攻,王效亭、储余等红军领导人率部队撤离根据地,转战于六安、霍山、舒城、潜山、英山等县边区,为坚持和保卫皖西根据地做出了应有贡献。
1931年7月上旬,中共皖西北特委决定成立中共英潜工作委员会,王效亭任书记,储余等为委员。8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攻克英山县城后,英潜工委改名为英山中心县委。同年8月26日,又更名为中共红山中心县委,储余为中心县委委员,并担任红山县苏维埃政府秘书。正当他为党、为革命而忘我工作的时候,却遭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残酷迫害和无情打击,1931年11月,被诬以“改组派”而遭杀害。解放后,岳西县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以慰英灵。
(岳西县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