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武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1-06 15:08

孙铭武,原名述周,1888年生于辽宁省清原县中寨子一大户人家。他为人耿直正义,民族自豪感颇强。1908年考入兴京(今辽宁新宾)警官教练所,毕业后任过区官和保甲团总,参加过讨袁革命军,后在东北陆军第十六师官至营长。因不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实而脱离军队,在沈阳开客栈,维持生活。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孙铭武和原籍新宾湾甸子村的留日学生张显铭都在沈阳。他们目睹了日冠,烧杀抢掠的野蛮暴行,深感亡国之惨,相约分别回籍,联络同乡旧僚,雪国耻救危亡。孙铭武与其弟孙铭久、孙铭宸商量后,决计组织武装抗日。与此同时,孙铭武还动员村民亲友举旗抗日,全村老幼无不赞颂。

张显铭回到原籍后,因他曾在国外留学,社会联系较广,与当地警甲多有往来。他首先向朋友张东郊、当地公安分队长盖光安等人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情景,并力陈救国大计。张、盖等人深表愿效前驱,遂写信给兴京第九大队二十八步兵中队长李栋材。几经联络,李栋材同意“约期哗变”。1931年10月10日,李栋材佯装“剿匪”率部向议定的举义地点大苏河集中。

孙铭武亦率组织起的抗日队伍自清原赶到大苏河与李栋材部会合,共400余人。他们在大苏河城隍庙内,摆下香案,由张显铭诵抗日誓文,并把一支手枪置于香案,孙铭武、李栋材、张显铭齐说:“倘有二心,弹穿我胸。”遂后,孙铭武登台向全体官兵讲述目睹“九一八”经过,指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杀贼,民族兴亡在此一举”。遂以刀破食指,于庭柱上写“血盟救国军”五字。旁观民众和在场官兵,群情激愤,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东北去的口号声惊天动地。

大苏河血盟誓师后,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等人,先后分别到兴京、柳河、通化和桓仁等地,秘密联络各界人士共同抗日,兴京县公安大队长也暗中给予支持,使辽东血盟救国军队伍迅速壮大,直接威胁着辽东地区的日伪政权。

汉奸卖国贼、东边镇守使、省防一旅司令于芷山(后被日冠委为“满州国”上将警备司令),得知孙铭武组织武装于大苏河举旗抗日后,深感震惊,派汉奸陈云久,以同乡关系找到孙铭武,表示只要“放下武器不抗日”,愿给县长、旅长之职为交换条件。孙铭武严辞拒绝,并骂他们“不如禽兽”,把陈赶走。于芷山见诱降失败,便通知驻清原、通化、金川、柳河、光京五县伪军联合围击血盟救国军。孙铭武率队坚决应战,击退了伪军,军威大振。

1932年初,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千余人,全军集中到吉林省柳河县打牛沟进行整编。这期间孙铭宸四处奔走,为进一步武装血盟救国军而筹款购枪。他回到原籍中寨子村召集村民代表商量,把村头石灰矿变卖后的资金用于购买枪支。村民一致同意买枪支援救国军武装抗日。孙铭宸把购买的枪支弹药以牛车送到救国军驻地,进一步武装了队伍。不久,于芷山又派其心腹、参谋处长吕衡督率公安大队和伪军一个营,外有炮中队、骑兵队,包围血盟救国军驻地。炮火猛烈,弹如雨飞。孙铭武指挥救国军指战员,顽强抵抗,激战终日,再次击退了伪军,毙伤公安分队长以下40多名伪军,取得反击战的胜利。救国军也伤亡30余名,其中,孙铭武的二弟孙铭久亦壮烈殉国。这次反击战后,辽东血盟救国军自打牛沟转移到红石镇,准备以此为根据地,长期坚持抗击日伪军。这时,救国军重新整编了队伍,公推孙铭武为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重申了军纪,一时秩序井然,士气大振。由于血盟救国军有明确的抗日宗旨,不动民众一草一木,深得抗区民众拥戴,甚至于芷山派出的伪军亦不再真正攻打救国军了。因此,救国军越战越强,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崛起的一支抗日劲旅。

辽东血盟救国军击退五县伪军联合“围剿”和打牛沟反击战胜利后,使于芷山威到武力“围剿”已无法使孙铭武屈服。于是,于芷山便施展卑鄙手段,瓦解这支日渐壮大的抗日队伍。

1932年1月15日,于芷山授意其次子、卫队团二营营长于宗谦前往血盟救国军驻地与孙铭武“谈判”。于宗谦面见孙铭武后,转达了于芷山的“合作诚意”。于宗谦代表其父说:“诸君均系有为之士,作无谓之牺牲,敝司令甚为惋惜,不如与我合作,待有机可乘,再行起事亦不为晚”。孙铭武和张显铭严辞以对,并向于宗谦提出,双方互不相扰,划分地域,保存抗日力量。于宗谦表示要请命于芷山。几天后,于芷山又复派于宗谦持信到救国军驻地,面邀孙铭武、张显铭等救国军指挥人员亲往三源浦“谈判”。信中还附有于芷山属下几十名军官,其中多为孙铭武相识故友联合签署的担保谈判人员人身安全的“保证书”。孙铭武等救国军领导人深知于芷山父子阴险毒辣,但想到于芷山投降日军之前,亦有过观望动摇,想借谈判之机,再次争取于芷山,以扩大抗日力量。总参议张显铭和总指挥李栋材惟恐上当受骗,坚持不肯前往。总司令孙铭武执意要去,认为“以大无畏的精神,至诚的态度,决可感化于芷山,若畏首畏尾,何以作大丈夫”。遂决定派人前往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与于芷山谈判。

1月19日,辽东血盟救国军总司令孙铭武、总参议张显铭等20名救国军军官及护兵百人来到三源浦。于芷山没有出面会见,却让人先摆宴席款待救国军谈判代表。宴毕借口天晚,强留住宿。孙铭武觉察到这是于芷山设下的“鸿门宴”,已知难逃虎口,当即写下遗书嘱其二子:“……父生年四十有四,时值国家变乱,余本国家军人,必须与国同难,故奋然抗日,号召民众救国,但不幸中途惨遭挫折。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为国努力……。父虽死九泉已暝目矣。再关于父之体骨,倘能回籍,暂不入土,必俟国土收复,民众免遭灾难,……再为安葬,是余所嘱”。写罢他拜托旧部刘锡九转给自己家。刘锡九悲感交集,涕泪而退。当晚夜半时分,于芷山以重兵包围救国军谈判人员驻地后,持枪入室,将孙铭武等20人缴械绑缚。孙铭武大骂于芷山是“卖国贼”,“背信弃义的民族败类”。几十个伪军把孙铭武等20名谈判代表拖走。是夜,寒风凛冽,大雪封门,于芷山害怕真相外露,连夜把孙铭武第20名救国军军官枪杀在三源浦西门外。

孙铭武为国捐躯后,胞弟孙铭宸继兄遗志,把救国军余部,编为李春润率领的第三军团第六旅,并率全旅官兵血战清原,屡挫敌锋,屡建战功。

全国解放后,为褒扬先烈,慰问忠魂,中央人民政府为毁家纾难、抗日救国的孙铭武,颁发了烈士证书和光荣纪念证。烈士家乡清原县人民为缅怀先烈和铭记孙氏兄弟的抗日业绩,在烈士家乡南口前镇南三家子为他们立了忠烈碑。

(穆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