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吾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1-15 10:08

陈雪吾,原名陈庆杰,字虎生,1902年3月23日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东乡团山头村(现属枞阳县横埠区后方乡利华村)。儿时在家放牛,1912年起入私塾读书,1917年考入汤沟镇桐城第四高等小学。1919年考入安庆工业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陈雪吾和安庆广大学生一起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其间,他经常和进步同学一道,纵论国家大事,产生了改革社会、造福人类的愿望。

1923年春,陈雪吾随同新任山东高唐县知事的四叔父赴任,在县公署做收发工作。此时,山东军阀横征暴敛,人民深受其害。9月,高唐人民起而抗捐抗税,并殴毙税吏。陈雪吾出于正义,多方给以支持。事后,他的四叔父为了免受牵连,命他解职回家。

陈雪吾于1924年初回到家乡,进入章子佩任教的塾馆就读。章子佩是当时桐城有名的学者,为人正直,忧心国事。塾中不授圣贤经典,惟引导学生研讨新文化,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在他的熏陶下,陈雪吾学业猛进,思想认识亦有提高。

1926年10月,北伐军克复武汉。陈雪吾等10余人经章子佩介绍,来到武汉,通过章伯钧进入安徽党务干部学校学习。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雪吾在校结识了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同学,受到革命的教育,政治上迫切要求进步。1927年4月,他由同学章逐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城市的共产党员纷纷转入农村活动。陈雪吾与章逐明受党的派遣,先后回到家乡,建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28年2月,章逐明在东乡方家仓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县党员会议,成立中共桐城特支,章逐明任特支书记,陈雪吾任副书记。5月,特支扩建为区委,章逐明任区委书记,陈雪吾任区委委员兼方家仓党支部书记。

区委建立后,陈雪吾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冒着酷暑,深入分布在桐城东和庐江南的各个支部,宣讲《共产党宣言》,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揭露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背叛革命的滔天罪行,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加深对中国革命的理解,树立坚持斗争的信心。他还编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歌谣,描述农民的疾苦,揭露地主的残酷剥削。其中一首是这样的内容:

东、东、东,东家势力果然凶。饭要好,菜要新,胜似过年和娶亲,满桌子都是荤。

债、债、债,债主上门真是快。留吃饱,要添菜,把利折本还见怪,还要把笑颜带。

这些歌谣在农民中广为传诵,对启发农民觉悟,推动农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929年3月,中共中央巡视员王步文来到桐城,在城关汪家武馆主持召开区委扩大会议,成立中共桐城县临时委员会,章逐明任书记,陈雪吾任宣传委员,会议提出在发展组织的同时,筹建革命武装,准备武装暴动。5月1日,章逐时、陈雪吾、张顺卿、吴大章等组织桐梓、鲁洪和三十铺等地的2000多名农民,高举红旗,进入孔城镇,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游行,镇上也有1000多人加入了游行队伍的行列。

为了进一步开展农民运动,陈雪吾根据县临委决定,利用桐、庐境内的祠堂、享堂和岩穴,先后举办4期农会会员短期训练班,着重讲授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讨论章逐明起草的农民协会章程。参加受训的300多人,后来大部分成为桐庐两县农民运动的骨干。

由于工农运动的蓬勃开展,党的组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到5月底,县临委先后建立2个区委、9个特支、11个支部,共有党员162人。

6月,中共桐城县委正式成立,8月,王步文奉命赴沪。不久,章逐明患病,县委书记由陈雪吾接任。

随着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中共桐城县委把开展武装革命斗争提到了议事日程,专门开会研究了武装暴动问题,决定由陈雪吾负责筹集武器,张观奇负责交通联络,倪宪章负责筹办粮食。

当时,庐江县民团团长刘某是参加过北伐战争的黄埔学校学生,受到大革命的影响,大革命失败后脱离部队,回乡办民团,与土豪劣绅豢养的反动头目有所区别。根据这种情况,陈雪吾多次亲往庐江,对刘晓以大义,策动他弃暗投明。同时,由于反动政府残酷压榨,人民走投无路,其中一部分强悍者,以叶明义为首,啸聚在庐江柯家坦,组成一支拥有60多人枪的绿林武装。陈雪吾也多次说服教育叶明义,争取叶部接受党的领导。在陈雪吾的动员说服下,刘叶二人决定届时率部参加武装暴动。

1930年初,陈雪吾同张顺卿、吴克振、房师穆、王文华等人,乘春节之机携步枪、手枪,埋伏在孔城镇齐德高家,伺机收缴孔镇商团的武器。等了几天没有机会下手,直到农历正月初七,镇上澡堂开张营业,伪商团团丁大都外出洗澡或赌博。于是,陈雪吾率大家趁夜深人静,携枪冲进商团驻地,击毙1名守门士兵,缴获长短枪10多支,当夜便转移到方家仓埋藏。

5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会宫学堂后面的疏小娘家召开了桐城、潜山、太湖、安庆、宿松、望江、贵池、庐江等县委联席会议,决定6月间全面发起暴动,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和革命武装,开辟游击根据地,以配合红军进攻武汉。会议还决定将桐城武装编为鄂、豫、皖边区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二团,陈雪吾任该团团长兼政委。

月底,中共桐城县委在汪家武馆召开了军事扩大会议,除贯彻中共安庆中心县委会宫会议精神外,还通过了桐城地区6月暴动的军事行动计划。陈雪吾按计划率领军事人员往方家仓取出原来藏匿的枪支,然后和其他两支队伍汇合成庐南罗家嘴武装暴动队伍,打垮了反动团防张栋才、张晏清的联合武装,从庐西大洼口滚子桥到北新店、卅里铺、草鞋店、霸王街,沿途收缴乡公所和地主武装100余支枪。接着,汇合舒城张开云、张道忠领导的农民武装,打下中梅河一带地主豪绅水圩子,推翻了反动政权,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张顺卿带领一支队伍出击桐西青草塥,转战桐北龙眠山、西汤池、六安南乡边境的张板桥,与红三师取得了联系。一个多月时间,第三师第二团红军即开辟了以欧家岭为中心,从桐北到庐西、庐北、舒西、舒南,纵横数十里的红色根据地,扼安(庆)合(肥)公路的大关、小关、卅里铺等咽喉要道,威胁省会安庆。

各路队伍集结欧家岭后,陈雪吾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宣布中共安徽省委命令,成立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陈雪吾任团长兼政委,张顺卿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刘子丹任政治处主任。下辖4个营:第一营长陈道中,第二营长姚茂年,第三营长王贵,特务营营长朱锦明。同时,宣布成立桐、舒、庐三县边区苏维埃政府,陈雪吾兼主席,刘子丹兼副主席。会上,陈雪吾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指出欧家岭是战略要地,要争取时间,构筑工事,开展练兵,准备打仗。要在广大人民支持下,配合兄弟红军在大别山歼灭国民党反动军队。会上,红军战士一致拥护陈雪吾提出的遵纪爱民的规定,表示维护群众利益,为劳苦大众谋幸福。

在红色根据地内,县委领导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免除一切苛捐杂税。同时,捕杀抢劫群众的土匪,收缴地主私藏的枪支弹药,没收民愤大的奸商财产分给贫苦农民,使广大人民群众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不受剥削,因而,群众更加爱戴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纷纷捐款献粮,积极报名参军。红军的纪律极其严明。军需员在征收粮食时,违反了群众纪律,陈雪吾立即下令严肃处理,从而维护了群众利益,提高了红军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

欧家岭武装暴动,沉重打击了桐、庐、舒三县的反动势力。7月3日,国民党安徽省反动政府纠集3县民团3000余兵力向欧家岭发动“围剿”。红军战士在陈雪吾指挥下奋起抗击,给敌军以重大杀伤。当时,红军主力集结在欧家岭东面和南面,山势险峻的北面防守较为薄弱。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终因弹药断绝和敌我力量悬殊,被敌攻破北山阵地,第二营营长姚茂年阵亡,连长伍宗全被俘后在舒城南港遇难。部分战士在群众掩护下转移到舒城中梅河和六安南乡一带。陈雪吾带领部分红军战士杀开一条血路撤退到歧岭。6月,部队在龙眠山燕窝地进行了休整,总结了欧家岭战斗的经验与教训。在敌人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陈雪吾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皖中各地打游击,部分同志到地方做党的地下工作。

虽然这次武装暴动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围剿”下归于失败,但欧家岭一战歼敌1000多人,动摇和打击了敌人在皖中地区的反动统治,在桐、庐地区的广大群众中,扩大了革命影响,播下了武装斗争的火种。继之而起的城关扒粮斗争和鲁洪山农民暴动,就是在欧家岭暴动后给予敌人的又一次打击。

1931年,由于党内出了叛徒,中共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被捕,中共安庆中心县委遭到破坏。为了调整组织,加强革命力量,6月,省委决定将桐城、庐江县委合并为桐庐县委,改属合肥中心县委,陈雪吾任桐庐县委书记。

从欧家岭暴动的失败中,陈雪吾认识到,打击土豪恶霸是首要的斗争任务。为此,他组织了一支精干的特务队,在桐、庐地区先后处决了西乡民团团长陈道亭父子、中沙溪流氓恶棍徐锡之、罗昌河民团教班张太元、七桥大恶霸郑巨成以及国民党庐江县党部执委兼《庐江三日刊》社长刘之渭,为人民除害雪恨。

1931年夏季庐江南郊一带遭受水灾,粮食大面积欠收。1932年青黄不接时,贫苦农民濒于断炊,而豪绅富商却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广大群众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为了解决群众吃饭的迫切问题,县委决定发动群众开展“吃大户”斗争,并在戴家店召开近千人的大会,号召群众团结一致,以“饥民求食”为由,向地主借粮。

会议的第二天,由农会出面,首先向地主兼商人张成根、王南清借粮。张成根慑于众怒,答应先凑齐3担米。但遭到其父张汉臣和另一地主马先圣的极力阻挠。群众得知这一消息,极为愤慨,一齐涌到张汉臣家,吓得张汉臣闭门不出。次日,县委再次组织1000多人,编成11个队,分别包围了张、马两家,共扒出大米120多担。此后,“吃大户”斗争逐步发展到陡岗一带。

这次县委发动的“吃大户”斗争,参加的群众达2000余人,先后扒出近40户地主的300多担粮食,不仅解决了贫苦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且打击了封建剥削阶级,使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

1932年春,罗昌河集镇米价高达每担20大洋。恶霸朱汉冲乘机重利盘剥,并霸占山林,不准群众上山拾柴。反动政府发放的一点赈济粮,也被朱汉冲掺糠牟利。群众不堪其苦,怨声不绝。6月5日晚,陈雪吾在郑家港召开会议,决定发动群众砸毁朱家老巢。次日上午,陈雪吾带领300多人,高呼“打倒朱汉冲”的口号冲进朱家。朱汉冲全家仓惶逃避,数十天不敢回家,贫苦民众兴高采烈地从财主家领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粮物。

1932年4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遭到破坏,中心县委派人通知桐庐县委提高警惕,以防意外。于是,县委决定让陈雪吾、马哲聪、周邦彦暂离戴家店一带,转入地下活动。同年秋,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大肆进犯鄂豫皖苏区,安徽反动当局蠢蠢欲动,利用叛徒、特务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仅在桐庐地区就逮捕地下共产党员100余人。桐庐县委机关所在地庐南盔头畈小学被特务烧毁,互济会会长、小学校长刘秉衡被捕,县委机关被迫迁到浮山会圣岩。不久,叛徒又带着武装特务到浮山中学抓走了二三十名学生。共产党员、县委交通员、浮山中学职员王玉成被逮捕,情况十分危急,陈雪吾不得不离开浮山,转赴九华山一带活动。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陈雪吾长期忘我工作,呕心沥血,昼夜操劳,因此患了重病。1933年1月25日,他从青阳回家养病,不料被叛徒甘舍棠、张效良发现。2月7日拂晓,甘、张二人领着桐城伪县自卫队和民团约60人,将团山头大小村庄包围,陈雪吾不幸被捕。

敌人捕到陈雪吾,欣喜若狂,当即严刑拷问,妄图逼取党的机密。陈雪吾横眉冷对,丝毫不为所动,敌人只好给他戴上手铐脚镣,押到汤家沟。同时被捕的杨世健见状悲恸,陈雪吾不仅宽慰他,而且委托他劝解自己的老母,教育弟弟和侄儿将来继承他的遗志。次日,敌人将陈雪吾押送桐城县监狱。在押期间,国民党中统特务张获堂亲自审讯,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均遭到陈雪吾严词痛斥。

3月17日,寒风呼啸,阴霾满天。敌人将陈雪吾押出桐城东门。沿途,陈雪吾谈笑自若,视死如归。刽子手催他快走,他轻蔑地吼道:“我都不急,你们急什么!”到了紫来桥下,陈雪吾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

时任浮山中学校长的房秩五先生,恰由安庆去龙眠山,途经桐城,得悉陈雪吾英勇就义,赋诗哀悼:“浩气塞长空,精魂翔故里,千秋万岁名,在此亦在彼。”

陈雪吾的英名和业绩,永远铭刻在桐庐人民的心中!

(叶大庆曹秉忠彭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