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权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1-21 15:24

王盛权,乳名金宝仔,1912年3月3日生于福建省宁化县淮土乡大王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父亲一生靠挑担卖花线做小买卖维持全家生计,走村串户,早出晚归,年复一年,终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生活贫穷而早逝。幼小的王盛权与寡母相依为命。

王盛权9岁起先在村里读私塾,后入国民小学读书。由于他勤奋好学,学业成绩连年优等。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宁化连岗小学就读。在校期间,他是一名兼优的好学生,深受师生的赞扬。

1929年春,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宁化县连岗中学开展革命活动,秘密组织进步师生传播马列主义,宣讲革命理论,发展共产党员,建立了宁化县连岗中学党团混合小组。从此,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连岗中学的革命活动步步深入,不断发展。王盛权在马列主义理论的熏陶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积极投身于党组织领导的各项革命斗争实践活动,并于同年秋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王盛权和党组织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共同筹划了著名的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并亲自组织领导了西乡(禾口)的武装暴动,建立了西乡革命委员会,组建成立宁化县赤卫大队。7月中旬,宁化县赤卫大队攻打长汀,得到了正规红军部队的帮助与支持,并在宁(化)、(长)汀边境地区开展游击斗争活动,锻炼了队伍。数月后,赤卫大队在返宁途中遭强敌伏击,突围后四个中队分散活动。王盛权所在的禾口中队回到西乡活动。此时由于敌强我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盛权决定亲自带领数人去江西寻找主力红军,请求红军支援。主力红军领导派了一支红军小部队进驻凤山,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然后成立了凤山乡苏维埃政府,由王盛权担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随着革命斗争的不断发展,后来又成立了淮阳区苏维埃政府,王盛权又被委以中共淮阳区委宣传部长;不久又担任中共淮阳区委书记;随后,又任宁化县委宣传部长。

1932年春夏间,为了加强基层党政领导力量,王盛权又先后担任中共禾口区委和芙蓉区委(今济村乡)书记等职,后来又被调任中共宁化县委副书记。他在任芙蓉区委书记期间,亲自指挥该区游击队多次击败张树庭的反动民团,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了区乡苏维埃政权。1933年春,王盛权奉命调任中共宁化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在他的领导下,宁化地区的战争动员、扩大红军、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等项工作高潮迭起,涌现出禾口、淮阳两个闻名中央苏区的“扩红”模范区和10多个“扩红”先进党、团支部。他还认真地总结了宁化地区“扩红”工作的先进经验在《红色中华》报上刊登。

同年10月,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军事“围剿”。中央苏区广大军民齐心奋力抵御。由于在“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的指挥下,前线战事不断告急,根据地越缩越小,主力红军越打越少,后方的“扩红”任务越来越重。此时,王盛权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采用标语、墙报、文艺演出、讲演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全民众进入战争动员,广泛动员青壮年男女参军参战、筹粮筹款、支援前线,并组织了许多运输队、担架救护队、慰劳队到前线,直接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为反“围剿”作战和保卫苏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持续一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被迫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同年12月1日,敌军向宁化县城发起猛攻,尽管我守城部队顽强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于当日夜县城失守。此时,中共宁化中心县委及宁化县级机关已按照预定计划全部撤离了县城,转移到方田田螺髻。县委领导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迅速改变了斗争方式,把全体机关人员编成能战斗的游击队,就地坚持开展游击斗争活动。

1935年4月,宁化游击队坚持开展数月游击斗争活动后,由于斗争环境的日渐恶化,队伍中个别意志薄弱者对革命的前途产生了动摇。有一天,一个游击队员开了小差,在途经禾口的山间小道上被敌探捉获,充当了可耻的叛徒。是月23日拂晓,叛徒带领敌军包围了田螺髻。游击队虽经几个昼夜的顽强抗击,但终因弹尽粮绝,多数游击队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王盛权等少数人突出重围后,又在阳支遭罗世耀保卫团的拦击,队伍被打散。王盛权只身逃出。在一片白色恐怖下,他日住山林,夜宿荒庙,东躲西藏,忍饥挨锇,数日后才与王盛龙、王盛聚不期而遇,于是,三个人结伴藏身于太子庙。不日,又被“铲共义勇队”发现包围,三人冲出重围后各奔东西。王盛权独自返回大王村,隐蔽在自己家里。不料,又被本村一恶棍的儿子发现告密,敌军一个连包围了这个小山村,王盛权被捕了,被解押到禾口伪区公所囚禁。

王盛权被捕后,国民党如获至宝,想方设法弄来了王盛权的同窗旧友来劝降,遭到他义正词严的痛斥。敌人又胁迫道:“只要你交出枪支,写一张反省书,就可以获得自由,否则,生死由你自己决定。”王盛权听罢,怒目以对,并不言语。张树庭自以为得计,忙叫手下递给纸笔。王盛权奋笔疾书:“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敌人劝降失败后,对王盛权进行轮番折磨,如棍棒吊打,从鼻孔里灌辣椒水,烧得血红的铁饼火烙,剥光衣服用尖而锋利的锥子满身戳,等等。把王盛权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昏死过去,不省人事。但王盛权始终坚贞不屈,保持革命气节。

王盛权被捕入狱后,当地人民群众曾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他们东借西筹,好不容易凑到500块大洋,请道南中学的老师和有名绅士出面,意欲用金钱去保释王盛权。但敌人仍然坚持要王盛权交出枪支、写悔过书。王盛权断然拒绝。

同年5月,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日子里,王盛权被押赴刑场。临刑前,他面对死亡大义凛然,高呼:“打倒国民党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时年23岁。

(张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