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敏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2-24 17:51

黄孝敏,原名孝悯,字景骞,曾化名李成、吴望平、破晓等,1907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平湖达才村一户富裕农民的家庭。黄孝敏少时就读于平湖官学堂,后进入士田泽教会办的超古中学就读,1924年因不满学校的奴化教育,离校到福州求学,遂考入福建中学。时值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革命的高潮正在兴起,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黄孝敏和许多有志爱国的热血青年一样,关心时事政治,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受到同学们的敬佩,被拥戴为学生代表、校学生会领导成员,成了福建中学进步学生中的活跃人物。

黄孝敏在福州参加学运的消息传到古田家中,其父母深为不安,便商定让他早日娶亲,弃学回乡继承家业。1926年夏,黄孝敏与本县吉苍兰溪村姑娘程惠莲结婚,结婚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决然返回福州继续求学。

1926年秋,中共中央派中央候补执委王荷波回闽指导福州地委工作,开展工农运动和统战工作,为配合北伐军入闽做准备,于是,福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这期间,黄孝敏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受到中共福州地委的注意和培养教育,同年冬,他由同乡陈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北伐胜利后的福建,大革命的激流汹涌澎湃。中共福州地委决定加快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动员在福州求学的各县党员学生返回原籍发展党员、建立党、团组织、开展工农运动。黄孝敏和陈炳受地委的派遣,回到古田,并在古田县城五保街建立了中共古田特支,陈炳任书记,黄孝敏、陈宗运为委员。4月,中共福州地委在福州“四三”反革命政变中遭受破坏,刚建立不久的古田特支失去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黄孝敏建议古田特支转入秘密活动,使党的组织得以保存。

1927年8月,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成立,8月中旬,中共闽北临委福州办事处即与古田特支取得联系,此后,特支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积极在古田农村发展党员,不到半年,就在平湖,罗峰、浣溪、城郊等地建立了四个党小组,发展了40多名党员。12月,中共福州市委成立,黄孝敏当选为执行委员。1928年2月,他根据市委的指示回到古田,领导了以平湖为中心的农民抗税抗捐斗争,尽管后来由于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镇压而遭受挫折,但在古田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不久,黄孝敏回到福州,根据市委的安排,负责领导学运和工运工作。他深入工厂、学校和工人、学生谈心,从发展学生会、反帝大同盟、革命经济会等党的外围组织入手,壮大革命队伍,他还有意识地在学生运动中考察、培养进步学生,先后发展了何利生、郑厚康、芮应龙、梁仁钦等一批党、团员,并在福建中学等学校建立了党、团组织。1928年寒假期间,黄孝敏还派连江籍的学生党员郑厚康、黄应龙回连江开展革命活动,恢复党的组织,为此后连江县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黄孝敏还根据市委的指示,脱下长衫、礼帽,打扮成工人模样,到工厂干活,接近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同时对福州各行业“工保”的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他根据调查写出的报告,为市委指导福州工人运动提供了重要依据。1929年,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颁布了所谓“劳资仲裁条例”,限制工人罢工,并指使流氓头子林寿昌控制福州“总工会”。这个黄色工会成了资本家的帮凶,没有工人说话的份儿。黄孝敏以小贩身份为掩护,发动各行业工人开展经济斗争,以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工人的拥护。此后,他在建筑业等工人中组建了秘密的赤色工会,发展了一批工人党员,成立了建筑业工人党支部,并兼任支部书记。赤色工会和工人党支部的建立,使中共福州市委在工人运动中获得了重要的立足点。市委在1928年“7月份工运报告”中特别表扬了黄孝敏的工作成绩。

1931年,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邓子恢到福州地区巡视工作。10月,黄孝敏根据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安排,协助邓子恢在连江县东湖村指导“减租”斗争。他们帮助农民群众建立起秘密农会,并依靠农会的力量,迫使土豪劣绅同意实行“二五减租”。通过减租斗争,农民们得到了实惠,并认识到团结斗争的力量,因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农会的周围,东湖也从此成为连江县的一个革命基点。

1932年1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改组,陶铸接任书记,黄孝敏任常委、宣传部长。此后,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及时总结了闽东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帮助闽东党组织先后组建了工农红军闽东游击第一、第二支队,从此,在闽东各地点燃了游击战争的烽火。11月,黄孝敏奉命到连江接任红十三支队政委。随后,他和支队长陈茂易带领红十三支队在长龙山区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们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减租抗债和“借粮”斗争,并在斗争中吸收青年农民积极分子加入游击队,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年底,黄孝敏带领游击队一举攻下连江东岱镇,消灭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一个排。为此,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报《工农报》专门出了一期号外,宣传张十三支队的胜利。

随着长龙革命根据地的日益巩固和红十三支队的壮大,福州中心市委指示黄孝敏把游击战争扩展到罗源山区,开辟罗源革命根据地。为了贯彻上级的指示,黄孝敏先派人到罗源县的飞竹、马泽等地联络贫苦农民,建立革命基点,接着,在摸清敌情、争取内应的基础上,黄孝敏带领红十三支队消灭了飞竹、泽炳等村的民团。此后,红色游击区域很快延伸到罗源县的20多个村庄。1933年2月,在黄孝敏、陈茂昌的指导下,连江革命委员会成立,实现了福州中心市委创建连罗革命根据地的预期目标。

1933年5月,为了打破敌人对连罗根据地的包围与封锁,黄孝敏指导中共连江县委建起一支海上运输队,打通了连江与福清海口、长乐、闽侯、福州、马尾的海上交通线。9月,在长乐县厚福建立了军需物资交通站,将大批枪支弹药、医疗药品等源源不断地运进连罗根据地,缓解了根据地的物资供应困难。

1934年4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福州)被破坏,省委代理书记陈之枢被捕叛变。黄孝敏想方设法通知各地党组织和同志切断与福州的一切联系,在危急关头保护了部分党的组织和同志的安全。同年夏,他和刘突军等转赴福清,与中共福清县委取得了联系,8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福清角楼成立,黄孝敏任书记,刘突军、陈炳奎、何胥陶、余长铖、陈金来、陈振芳等为委员。9月,福清中心县委重建了福清游击大队,刘突军任大队长,黄孝敏任政委。10月,黄孝敏带领游击队骨干赴连罗根据地学习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并和中连江中心县委建立了新的海上交通线,尔后,黄孝敏等率领福清游击大队开赴福清、永泰交界地区,发动群众,以罗汉里为中心,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

1935年5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王于洁与福清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双方研究建立中共闽中特委的问题。随后,莆田、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在福清西区樟溪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闽中特委,王于洁任书记,黄孝敏任组织部长。特委成立后,黄孝敏利用其胞弟黄孝珠在福州市郊祭酒岭协和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学习的有利条件,派陈振芳考入该校,和黄考珠互相配合,开展工作。不久,他们在协和职校成立了党支部,使临时省委被破坏后,党组织在福州重新建立了立足点。

6月,根据闽中特委的指示,福清游击大队加上闽东红军西南团的部分队伍,改编为工农红军闽中游击支队,魏耿任支队长,黄孝敏任政委。此后,在魏耿、黄孝敏的指挥下,闽中游击队狠狠打击了永泰一都东官庄的大地主势力,消灭了占据官口一带的刘春水土匪残部,多次袭击流窜在一都、东山一带的吴守师和芮阿大两股土匪,打下了一都民团和联保办事处,这样,袭扰罗汉里革命根据地的土匪和民团基本被肃清,闽中游击支队活动区域也不断扩大,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在闽中的反动统治。

1936年2月,闽中游击支队在福清王官口截击了国民党政府的运钞车,捕获福建银行经理、总支部主任、大田县长及宪兵等十多人,缴获法币200万元,一批银元及金银首饰等,长短枪八支。国民党福建省当局立即调遣3000余人的兵力,并动用飞机、铁甲车等,对罗汉里根据地进行“围剿”。黄孝敏深知此仗关系到闽中特委和游击支队的存亡,于是他指挥游击支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保存力量,凭借深山树林与敌人周旋。敌军在福清、莆田、永泰边界山区伐树烧山,天天搜索,折腾一个多月毫无所获,便对罗汉里各基点村进行野蛮的洗劫,这时,支队长魏耿叛变投敌,但黄孝敏仍然率领游击支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转移到莆田常太山区,使敌人消灭闽中游击支队的企图完全落空。

1936年6月30日,中共闽中特委在莆田壶出山上召开特委扩大会议。会议认为,由于日本侵略者加紧侵华、国民党当局妥协投降、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潮,国内外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为了适应时局的变动,明确斗争方向,迫切需要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特委决定派黄孝敏等赴香港与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联系。黄孝敏等抵港后,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不负使命与南委接上了关系,获得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喜讯以及许多党的文件,这些文件为中共闽中特委指明了斗争方向。此后,特委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和停止内战的主张,主动改变政策,开始在闽中地区努力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2月16日,闽中特委获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真相和中国共产党关于“联蒋抗日”的主张后,决定在莆田捂塘区洪渡村召开特委会议,研究进一步敦促国民党当局实行国共和谈的问题,由于叛徒出卖,分往参加会议的黄孝敏和特委书记王于洁,委员潘涛、余长铖被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宪兵逮捕,押往福州。接着,叛徒又带宪兵到福清诱捕了特委委员陈炳奎。

在狱中,黄孝敏任凭酷刑拷打,高官厚禄引诱,都动摇不了他对革命的忠诚,1937年6月23日清晨,黄孝敏等五位同志从容就义于福州市西门鸡角弄刑场。

(朱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