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俊勋,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广昌县盱江镇一个贫苦家庭,12岁便到县城一家南货店当学徒,其童年生活是在饥饿、劳累中度过的。苦难的童年生活,使揭俊勋从小就不满旧社会的黑暗统治,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翻身求解放的愿望。
1931年1月,红四军解放了广昌县城,中共广昌县委,苏维埃政府在疾风暴雨的斗争中宣告成立。
1932年3月,少共广昌县委在全县发动了青工、学徒团结起来,开展罢工,提出了增加工资,减少劳动时间的条件。迫使各店老板不得不答应罢工中提出的各项条件。增加了工资,减少了劳动工时,改善了生活,添置了新衣,工人们第一次罢工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揭俊勋在这次斗争中,表现十分积极。也就是在这一年,16岁的揭俊勋在斗争中经受了革命斗争的考验和深刻教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他担任了少共广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7月,在少共广昌县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少共广昌县委书记。他结合广昌县青工特点,先后主持制定了各级团组织《革命竞赛条约》、《广昌县青工斗争纲领》,发展扩大团的组织。至9月份,全县有支部49个,团员1090人,发展模范少共队员806人。1932年9月下旬揭俊勋被调到宁都县任少共县委书记,后又调到瑞金少共中央机关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决定实行战略大转移,揭俊勋也和少共中央机关的其他同志一道,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到达陕北后,揭俊勋随团中央机关先后在瓦窑堡、保安一带开展工作,并参加了横山、响水堡等战斗。
1936年,揭俊勋从瓦窑堡经保安到达吴起镇。受团中央指派,参加新组建的中央巡视团准备西征甘肃以东地域寻敌作战。6月,中央巡视团在中央政府劳动部部长邓振询以及贾拓夫、毛齐华的带领下,开始向西出征。7月初,中央巡视团闻讯红军已经打下定边、盐池等县,很快赶到这里,并在盐池县听取了中国抗日先锋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刘晓同志关于前线形势的介绍。根据中央指示,巡视团就地留下,帮助打下的县城建立地方政权,同时决定加强三边(定边、安边、清边、盐池)特委的工作,由贾拓夫继任特委书记,揭俊勋任少共盐池县委书记。10月,揭俊勋调三边特委任少共特委书记,12月,调少共陕甘省委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37年,组织上调揭俊勋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进一步提高文化理论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揭俊勋在学习期间,极为努力,刻苦钻研,曾多次受到表扬。
揭俊勋在陕北期间,转战黄土高原,往返陕甘宁,行程数千里,身经无数次战斗,尽管身体不好,但常常带病坚持工作,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基层扩大团的组织,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他对党忠心耿耿,对革命事业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对同志团结友爱,严格要求,他的才华深受干部和群众的赞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揭俊勋因积劳成疾,病逝于陕北。
(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