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芳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2-24 18:08

鲍海芳,又名鲍致滨,1910年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王道寨村一个富农之家。自幼酷爱读书,高小毕业后于1930年到一家商店当学徒。这个时候,中共威县县委从上海陆续搞来大批进步书刊,开始在党团内传阅。为了争取公开活动,逐渐传到了一些知识分子中间。后来这些进步书刊积累多了,威县县委就把它分送给了邻近各县,在冀南流传较广。鲍海芳在这期间瞒着老板也看到了一些进步书刊。加之当时冀南地区党组织领导青年学生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十分活跃,学生不断上街游行,抗议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不抵抗政策。从而启发了鲍海芳的阶级觉悟和爱国热情,对共产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1932年鲍海芳回到家乡,任村公所书记。这年夏天,中共南宫县委就组织革命武装,筹建小学教员联合会,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等事项作出决定。会后,党员深入农村或回到自己本村发展党员,建立支部。鲍海芳在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便设在他家,他积极照顾往来联系工作的同志,千方百计保证他们的安全。由于他对工作谨慎、细心、周密,几年中地下联络站的工作从未出过差错。

鲍海芳一面从事党的地下交通站的工作,一面开展宣传活动,很快在农民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并创立了王道寨党支部,成为南宫县最早的党支部之一。这个支部的建立,为以后党领导南宫军民开展抗日斗争,培养了骨干力量。

1935年,中共直南特委发动了规模宏大、历时持久的,以“抗日讨蒋”为旗帜,以“分粮吃大户”为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游击战争,被称之为“冀南农民暴动”。国民党在鲍海芳家所在的王道寨设有警察局,欺压、敲诈、勒索百姓。鲍海芳带领全村党员和参加暴动的群众,配合游击第四支队,在这年秋,砸了这个警察局。王道寨警察局设有寨墙、寨门,十几名警察防守较严。战斗前,党支部配合游击队作了周密侦察,游击队员预先隐蔽在陈贤塔村一个菜地大棚里。傍晚,游击队员迅速出发,突然出现在警察局门前,一声枪响,队员们一起涌进警察局,毫无准备的警察除外出者外,全部就擒,十几支长短枪全部被缴。党支部配合游击队取得砸王道寨警察局的完全胜利。游击队撤出后,党支部散发了宣传红军游击队胜利的传单,扩大了这次砸警察局的影响。随后,鲍海芳又领导群众开展分粮吃大户的斗争,分了宋家庄地主宋冬彬的大量粮食,砸了开河盐店。

冀南暴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蒋介石急调大批军队前来镇压。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1936年春,临时北方局指示直南特委:要“有组织地退却”;“以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省委遂调鲍海芳去天津学习。由于相识的黄某被捕,鲍海芳也于4月20日晚被捕,押送到日本宪兵队。

鲍海芳在狱中受尽敌人的种种严刑,多次昏死,但从未泄露一点党的机密。他在狱中给哥哥写信说:

“日本宪兵队审讯弟,虽遭严刑拷打,终不供述。乃于5月8日送交日本司令部,该司令部之非法的打骂,为一般人所意料中,然而有为众人所意不到者:人所住的房子,纵横五尺,高五尺,门高约尺许,必俯身钻入钻出,恰似狗窝,每窝一二人或二三人不等,大小便均在窝内。令人最难堪者,即数日不得一餐,喝水更是谈不上,七号有犯人韩某竟因口渴极而喝尿。弟也因此致病竟致昏绝,后经该司令部派军医前来诊视,除施用手术外,并注射救急针数次,约一时许,好像受刑一样,又慢慢醒过来。至于所给之饭,不但量的方面很少,仅一勺,里面还放有纸烟、火柴……等,所给的水是用罐头筒给四分之一的凉水……。至6月16日经公安局把我要回。复于7月24日送交河北省高一分院,该院检察官于9月7日提出起诉,经刑一庭于15日正式开庭,弟案此次遭讼无证,在公安局宪兵队以及法院并检查处等任何供述中,绝无违法的一句话……故讼事前途,尚抱乐观!目前成问题的就是我的病,真气人可恨。”

鲍海芳在敌人的法庭、狱中经受了种种考验,但他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忠诚,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气节,对革命事业始终抱着极大的希望和胜利的信心。他在狱中仍偷偷学习革命书报杂志,学习新闻学、世界语、日语。他日语学的最好,达到能对话和译文章的程度。鲍海芳在长期狱中生活的残酷折磨下,肺病复发,于1938年5月5日,在狱中病逝,当呼出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在眼角里含着两滴泪珠……

(刘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