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若痴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2-27 15:32

燕若痴,又名燕定章,1906年生于湖北省郧县城三眼井一小商户家庭。

燕若痴在幼年时就对穷人为什么受欺压产生了疑问,他带着这些书本以外的社会问题读完了小学。1920年,燕若痴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录取。三年的初中生活,使他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同时也对幼年萌生的疑问有了初步的认识,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并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1923年初中毕业后,迫于生计,燕若痴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受聘于郧县城关中心小学,做了一名小学教师。学生时代就富有正义感的燕若痴怀着一腔热血,勇敢地接受了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特别是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思想。他任教以后经常与进步青年教师王少白、赵霞灰等一起秘密学习进步书刊,讨论社会问题,忧国忧民的意识日益增强。

1926年夏天,中共湖北地委派郧县籍中共党员詹邦经等回郧建立党的组织。詹邦经等人于6月在郧县安阳镇建立了郧阳地区第一个党小组,由詹邦经担任组长。7月,又在燕若痴任教的明诚小学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当燕若痴得知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劳苦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后,积极而恳切的要求入党。经组织考核,由共产党员詹邦经、赵尚九二人介绍,燕若痴于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燕若痴牢记誓言,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深得党组织的信任。1926年冬,中共郧阳党支部决定选派燕若痴等三人作为郧县的骨干赴武汉参加中共湖北省委主办的党训班学习。1927年春从党训班结业后,燕若痴随即又被选派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郧县国民党驻军和地方上的反动组织也相互勾结,对郧县革命力量进行疯狂摧残。就在燕若痴在汉学习期间,中共郧县党组织也同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党的活动被迫停止。中共鄂北特委为了尽快在郧阳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开展党的活动,决定派遣燕若痴回家乡恢复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受命于危难之中的燕若痴以特派员的身份,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回到郧县。

1927年8月的郧县,还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大革命失败后,幸免遇难的共产党员被迫分散在各地从事地下活动。燕若痴回到郧县后,立即投入实际工作,冒着生命危险,首先与大革命时期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取得联系;继而又千方百计争取群众,发展党员。经过艰苦的努力,经上级党组织的批准,同月恢复了中共郧县城关党支部。

1928年11月,中共鄂北特委决定把中共郧县城关支部改为特别支部,委派中共党员宋奎卿(均县人)到郧县帮助燕若痴开展党的工作,并担任特支书记,燕若痴为委员。燕若痴与宋奎卿紧密配合,互相合作,按照“八七”会议精神,做了大量实际工作。1928年冬,他们了解到大柳仕尹莲花山下出身农民家庭、毕业于郧阳中学的马树理、马树贤、马树光三兄弟不堪忍受恶霸势力的剥削压迫,自发组织了一支由20多名农民参加的农民武装时,燕若痴当即和宋奎卿商议,把这支武装改造成党组织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决定由宋奎卿化名熊哲身,以书记官的身份深入到这支武装之中。燕若痴配合宋奎卿一同前往开展争取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马氏兄弟接受了党的纲领。1929年春,燕若痴、宋奎卿介绍马氏三兄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中共大柳党支部,马树理任支部书记。随后又发展了刘朝美、许开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宋奎卿和燕若痴并将这支武装改称为鄂豫陕边联队,制定了三条纪律:第一,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第二,不许打骂老百姓;第三,练兵不准糟踏老百姓庄稼。为了壮大实力,提高战斗力,燕若痴、宋奎卿通过地下党联络员筹集银洋在汉口买回40多支枪充实队伍。在党组织的教育下,马氏兄弟入党以后,首先自觉实行“二五减租”,凡种他们家土地的佃户,一律少收租子,还主动把自家在大柳康家沟、张家坪的15石课的土地无偿地分给穷人耕种。马树贤还把200多人的队伍拉到家系大地主的妹夫邬开印处进行训练,并令其妹夫邬开印拿出300多石课交付队伍开销,将邬家一块20多亩的坪地做了个大操场,供训练队伍使用。为了站稳脚跟,宋奎卿、燕若痴指导鄂豫陕边联队在宜于隐蔽,有利战斗的大柳树五台山创建了枪炮修造厂,在夏耳河修筑两座哨楼。在进行根据地各项基础建设的同时,选准时机,主动出击,消灭敌人,先后奔袭大柳、大堰、黄龙滩、郧西三官洞等地,对地主恶霸的地方武装——保卫团进行围剿,缴获地方武装100余支枪和部分物资,杀死十恶不赦的保卫团总宋二贡,地主恶霸张茂兰、陈朝华等。到1929年冬,鄂豫陕边联队发展壮大到500多人枪,下设三个连,其中手枪40多支,机枪二挺,活动在鄂豫陕边区。

1929年秋,燕若痴与宋奎卿等人深入到南化的盐池、鲍峡的鲍家店等地组织了两支农民武装——南化赤卫队、鲍峡赤卫队。至此,中共郧县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三支农民武装总共发展壮大到1000余人,活动在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初步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同时还组织成立了城关、大柳、南化三个中共党支部。

1930年4月,郧县特支书记宋奎卿参加了中共鄂北特委在老河口召开的各县党的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郧县成立特区(县)委,由燕若痴任郧县特区(县)委书记,宋奎卿仍做党的武装工作。

土地革命时期,燕若痴在积极领导郧县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地热情支援和配合红军在鄂西北创建根据地。1931年夏,贺龙领导的红三军进入郧西北,首先攻破均州城,随后准备攻取郧阳城。身为特区(县)委书记的燕若痴积极开展工作,迎接红三军,并动员在郧县城关开私人医院的哥哥,做好救护伤员的准备工作。因郧阳城是国民党专员公署所在地,红军攻破均州城后又加强了防守力量,再加上敌人的尾追甚紧,红三军于是放弃了攻取郧阳城的部署,进入武当山区创建根据地。燕若痴的哥哥燕熏南的思想逐渐倾向革命。一次燕熏南到武汉购买药品回郧途中,在老河口境内把四大箱子药品无偿地献给红三军,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在鄂西北创建革命根据的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按照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旨意,加紧了对革命力量的摧残。1936年5月,燕若痴、王少白、赵霞灰等12名共产党员、进步青年被驻郧县的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军训处逮捕,军训处将燕若痴等逮捕以后,施以严刑逼供,背刺条子和压杠子,进行拷打审讯。燕若痴等共产党员没有泄露党的任何组织机密,进步青年也没有一个向敌人招供,敌人抓不住真凭实据。同年秋天,燕若痴等人被押解到武汉,关押在汉口玉皇阁马路陆军监狱。武汉绥靖公署军法处对燕若痴等进行了多次审讯,没有从燕若痴等人口中得到任何情报。西安事变后,燕若痴等七人被判二年徒刑,其余被释放。燕若痴等被定刑后,于当年12月中旬由汉口押送到武昌文昌门内湖北反省院。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也开始释放一些“政治犯”,经上级党组织的营救,燕若痴被释放,于1937年8月回到郧县。

燕若痴回到郧县后,在郧阳中学谋得了一个庶务员的职务,利用这个公开的合法身份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一边积极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起来抗日,一边秘密地与隐蔽下来的中共党员取得联系,积极准备恢复党的组织。1938年9月,中共鄂北特委派人以农业合作社特派员的身份到郧阳开展工作,经审查恢复了燕若痴的组织生活,成立了中共郧县支部,燕若痴任支部书记。到1939年2月,党员人数发展到50多人,党的组织由一个支部发展到一个党总支、三个分支部,使损失严重的郧县党的地下组织有了活力和生机。

此时正值抗战时期,燕若痴四处奔走,积极活动,一方面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一方面积极宣传抗日,组织广大民众起来支援前线。他利用中学庶务员的身份,在郧阳城小南门设立“书报流通处”,发行《新华日报》、《抗战读本》等进步书刊,宣传抗日,发动进步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发表演讲,示威游行,提倡国货,抵制和焚烧日货。1938年1月,燕若痴组织学校师生成立了郧县抗日救国工作团,共产党员赵霞灰任团长、燕若痴任总干事。抗日救国工作团成立后组织排练抗日节目,举办演唱会、演讲会,号召民众起来抗日。正当抗战热潮高涨之时,郧县籍共产党员、时任山西抗日决死队负责人的杨献珍给家乡的中共党组织写信,要求在家乡组织一批青年到山西抗日前线工作。接信后,燕若痴立即行动,号召党组织成员在郧县城乡进行动员,先后在郧县安阳、城关、茶店、十堰等地组织了30多名热血青年分两批奔赴山西参加了抗日决死队。这些青年走上抗日前线后,不负党组织期望,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大部分同志捐躯沙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燕若痴领导全体党员积极开展抗日工作,人民群众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形成了郧县抗日热潮。这些举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1939年10月10日国民党当局以“煽动民众,推翻政府”为罪名,再次将燕若痴抓捕入狱。敌人动用各种刑具对燕若痴进行拷打,威逼口供,企图将郧县党组织一网打尽。燕若痴坚定信念,宁死不屈,非人的监狱生活使燕若痴患了严重的肺病,在狱中受尽折磨,得不到治疗,身体状况逐渐不支,吐血不止,危在旦夕。

燕若痴被捕入狱后,中共郧县地下党组织利用各种关系设法营救,1940年4月获准保外就医,但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于6月10日病逝,时年34岁。

(骆红兵秦正科王天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