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勤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2-31 16:23

吴勤,原名吴勤本,1895年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第四区南浦村(今属佛山市石湾区环市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父亲早逝,吴勤从小就开始帮助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劳动之余,他嗜习拳术,练得一身好武艺。辛亥革命爆发后,吴勤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民军,曾当过孙中山的卫士,后返回佛山,建起武术馆,组织本村青年农民习拳练武,以对付地主民团的欺侮。

1923年,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佛山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吴勤全力支持工人罢工运动,并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1924年,他组建起南海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即南浦农团军,任团长。同年9月中旬,吴勤与胞弟吴俭本等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此间,聆听了孙中山、周恩来、彭湃、谭平山等领导人的演讲,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现阶段的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受训期间,参加了广东革命政府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斗争。毕业前,由谭平山、罗绮园介绍,吴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立下了跟定共产党、解放全民族的革命志向。他在农讲所受训一个多月后,回到南海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5月,在各乡建立农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南海县第四区农民协会,被推选为会长。他领导农会会员进行减租减息、禁烟禁赌、支持工人运动、维持治安,还自筹经费办起了农民子弟学校,让农民子女免费入学,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广东的国民党当局也残酷地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吴勤与农会骨干遭追捕,不久,其胞弟被敌人杀害,儿子得病夭折,房屋也被烧掉。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吴勤屈服。在广州起义前,吴勤根据党组织的部署,秘密地组织起一支有几十人参加的农民赤卫军,由他担任第二团团长,准备配合广州起义。12月11日,广州起义因泄密提前举行,吴勤闻讯,于12日果断地带领赤卫军消灭了佛山普君墟五街公所的敌人。后由于原计划受到破坏,吴勤只得带队撤退。

广州起义失败后,吴勤被迫到新加坡谋生。此时,他虽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一直没有忘记曾经舍生忘死为之奋斗过的革命事业,惦记着祖国和民族的安危。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吴勤和爱国华侨一起参加各种抗日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吴勤又直接回国参加抗日武装斗争。他始终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坚定地站到了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线,为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吴勤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佛山,热情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队。后来又组建的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活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英勇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吴勤在农民自卫队基础上,在广州南郊建立起一支有50多人的抗日义勇队,神出鬼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10月下旬的一天,南海市平洲夏蟯附近的河面上,停泊着两艘日军运输船,船上装满劫来的粮食、物品。吴勤掌握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队员商量,决定打他个措手不及。他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打日本仔,打好了,会有更多的群众跟我们干。大家不要紧张,听我的指挥!”

全队奔到小河边,在堤围的掩护下,吴勤仔细地观察了地形,然后叫几个队员在外围掩护,自己则带上三四十人悄悄接近运输船。这时,只见吴勤纵身一跃,跳到船上,举起手中的驳壳枪猛扣,一连打倒几名日军,队员们也跟着射击敌人。瞬间,船上的日军便横七竖八地躺倒在船中。吴勤命令队员们扛走敌人的枪械,而大米等物资则就地救济逃荒的难民。

不久,日军欲向西江地区进犯。吴勤又率抗日义勇队到了广(州)三(水)铁路小塘车站设伏,将铁路炸毁,阻延了日军的西进计划。

这两次战斗获胜后,抗日义勇队声威大振,也极大地激发了珠江地区广大群众的抗战信心,不少青年农民纷纷要求加入部队。11月初,为了使这支部队取得合法地位,得到武装给养,经请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同意,吴勤与撤退到广宁县的广州市长曾养甫取得联系,接受了国民政府广州市当局授予的广州市区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番号,并任支队司令。南海、番禺、顺德一带的堂口头领和一些地方实力派纷纷投靠到广游二支队,队伍很快发展到10多个大队,官兵数千名。

12月的一天拂晓,日军上千人从水陆两路包围了顺德县陈村镇广游二支队驻地,企图消灭这支抗日部队。吴勤沉着地指挥队员奋勇抗击,毙伤日军30多人。战斗越来越激烈,日军还派出了两架飞机助战。战斗整整持续一个上午。接近中午时分,吴勤考虑到敌人是有备而来,武器精良,援兵也陆续赶到,不宜硬拼,便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撤出陈村,转移到番禺南沙湾镇附近的石涌村。

陈村一场恶战,使吴勤清楚地意识到,广游二支队的力量还很单薄,孤军作战难以抵挡侵略者的进逼。而广游二支队当时虽然发展很快,但成分复杂,一些土匪、赌徒也混进了队伍,国民党当局还委任了反共分子史文坚为副司令监视吴勤的活动。这样一支缺乏政治、军事素质的队伍,怎能肩负起抗日救国的重任?吴勤在彷徨中决定找寻中国共产党。他赶赴香港与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廖承志联系,恳切请求派共产党员到广游二支队工作。

1939年元旦刚过,由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介绍来的共产党干部刘向东及一批党员干部相继来到广游二支队工作,分别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并建立起党支部。吴勤非常信任和尊重他们,用了几个月时间整训部队,把一些不纯分子清除出队,并与副司令、反共分子史文坚彻底决裂,同时,又吸收了20多名贫苦农民和失业工人入伍,以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和约束部队,使这支队伍的军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广泛地发动民众抗日,1939年5月,吴勤与禺南大石乡知名人士何福海一起,组织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半武装群众团体抗日俊杰同志社(简称俊杰社),大家推吴勤为社长。俊杰社积极配合抗日部队进行抗日锄奸活动,曾先后两次出击广州市郊东朗和南海盐步的伪军,又在三山、大石附近的河面伏击了日军船只,缴获汽船两艘,打伤和俘虏日军10名,其中包括一名叫山本正男的少尉军官。

1941年11月,吴勤根据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抗日,粉碎日伪军对顺德地区进犯的意图,在顺德陈村召开有国民政府军第四战区挺进第三纵队,以及顺德三、四、五区地方武装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联防自卫委员会,吴勤担任了副主任委员。会上通过了《抗日十大纲领》等行动纲领,并集结抗日武装700余人,统一由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指挥。由于吴勤积极配合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进行抗日,获得了一批爱国人士和开明绅士的支持,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抗日力量,使珠江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取得节节胜利。

正在这时,一股阴风却猛刮过来。从1941年秋起,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逆流,各种反动势力纠合在一起,企图消灭广游二支队。在他们多次“围剿”不能得逞后,便派出特务,以高官厚禄引诱吴勤,要他交出部队和武器。但吴勤始终坚持“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的态度,决心将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在艰苦的岁月里,他和战士们一起行军打仗、吃饭睡觉,身上长满了虱子,但他不以为然,还风趣地说:“我们吃的是‘革命饭’、生的是‘英雄虱’。”战士们被他那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对抗战胜利充满了信心。1941年12月,广东国民党顽固派发出“进剿”吴勤部和捕杀中共中心县委及广游二支队领导人的密令。驻顺德的顽军挺进第三纵队副司令林小亚即按密令精心策划,伺机捕杀吴勤。

1942年5月7日,吴勤携妻子和警卫员,从顺德独洲三三农场抗日据点出发,经陈村往南海平洲执行任务。中午时分,当吴勤一行人到达陈村附近的水枝花渡口乘船过渡时,不幸被预先埋伏的顽军挺进第三纵队大队长梁德明及陈村汉奸欧荣枪杀在河中,壮烈牺牲。

广游二支队全体官兵为失去一位好司令感到无比悲痛,他的亲密战友刘向东写了一首七律诗,深深悼念这位抗日志士:

陈村江水起洪流,难洗吴勤受害仇。

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1951年,佛山市人民政府为吴勤烈士建造纪念碑,纪念碑位于南浦村头。每年清明时节,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纷纷前往瞻仰。

(戴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