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武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4-01-03 16:00

徐尚武,又名徐荣耀,1912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出生山东省无棣县大庄街一个农民家庭。全家4口人,仅有1亩地,生活非常艰难。父亲和叔父,为了能让徐家这根独苗进学堂念书,从亲戚处借了100斤谷子作本钱,卖包子、做面条,辛勤劳作,省吃俭用,供徐尚武在本村上小学。

徐尚武天资聪慧,追求上进。在1930年他以每门功课都是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无棣县高等小学,两年后考入无棣县师范讲习所。在师范讲习所,他接触到中共无棣县委书记石景芳,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在石景芳等人的启发帮助下,他逐渐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贫穷落后?为什么会受帝国列强宰割的根源,认定了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1936年,徐尚武与石景芳、关星甫、于梅先、丁涌生等人,在无棣县刘丰台村,组织了友谊读书会传播进步思想。读书会会员后来发展到80多人,存有进步书刊百余册,参加读书会的成员普遍受到马列主义教育,有不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绝大部分成员参加了冀鲁边区抗日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并成为其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从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徐尚武先后到徐家园、温家庙等地教书。他带头反对封建师戒,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常用一些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大家的觉悟,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还亲自带领学生参加修盖校舍、种植菜园等劳动。

1937年冬,无棣沦陷,学校被迫解散。目睹日寇烧杀淫掠的血腥暴行,徐尚武满腔怒火,驱除倭寇,誓死报国的种子也在心中深深埋下了根。

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颁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消息传至无棣,徐尚武奋起响应。在县委书记石景芳的指导下,他于1938年2月在温家村宣传发动群众,公开提出了“除霸安良,打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并树起了抗日武装大旗。

当时,无棣县府曾拨出专款整修马颊河,大地主崔伯玉把承包工程后,大肆贪污这笔款项,却根本不管水利工程,遇到雨季水急浪大,崔伯玉便和民团头子胡振国沆瀣一气,企图扒开河道,淹没下游的村庄,激起群众义愤。徐尚武带领农民武装同崔伯玉、胡振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盛怒的农民缴了崔伯玉30多条枪,吓得他抱头鼠窜。这次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大家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尽管这支自发的农民武装后来被伪顽势力挤垮,但徐尚武的名字已开始在无棣叫响。

为将徐尚武招至自己麾下,敌伪六旅旅长张子良利用利生关系(张曾当过师范校长)来拉拢他,并许以高官厚禄,劝徐尚武率农民武装归顺国民党,遭到严辞拒绝。1938年3月的一天,徐尚武毅然率领部分农民兄弟投奔了抗日根据地。在庆云县,他们被编入了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抗日武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游击支队,后改为第三大队,徐尚武任大队长。不久,经于梅先、关荣亭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庆云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

同年,徐尚武又兼任除奸部长,负责鬲津河一带地下工作。他多次不危艰险,深入虎穴,亲手处决了一批作恶多端的地痞、恶霸和敌酋、匪首,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1939年4月,八路军第八团在庆云乡被日伪军包围,徐尚武果敢英勇,率部杀出一条血路,掩护八路军主力冲出了敌人的重围。徐尚武在战斗中的勇猛表现,受到上级的表彰。同年夏,他被调任临邑县县长。

当时,临邑县二分区腹地,斗争形势异常复杂。徐尚武到任后带领机关干部走乡入户,发动群众,了解敌情,开展工作。他决定首先从镇压那些民愤大、罪大恶极的汉奸、恶霸入手。有一天,徐尚武手持一把锋利的大砍刀,带着县大队的三位队长,找上门向那些恶棍们讨伐血债,当天他就亲手处决了26人。德平县的抗日干部经常被敌人杀害,徐尚武带领县大队两次去德平锄奸惩敌,使恶霸地主汉奸惶惶不可终日。同志们普遍觉得工作好干多了。

1940年春的一天,济南、禹城、德州等地日伪1000多人,在刘坡海村包围了八路军延安支队和县大队,支队首长命令固守阵地,抗击敌寇。因敌来势凶猛,加之武器精良,一中队阵地一度失守,这时,徐尚武亲自率领第二中队猛冲上去,以死相拚,硬是从敌人手中夺回阵地。敌人恼羞成怒,调集重型武器狂轰滥炸。在火海中,徐尚武沉着冷静指挥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深夜,直到掩护八路军主力安全撤出,才带领县大队突围转移。

敌人在垛桥上修筑了据点,里面驻有日军20多人、伪军100多人。他们经常到附近村寨催粮逼款,烧杀抢掠,成为当地一害。组织上决定伺机拔掉它,为民除害。为此,徐尚武多次和县大队负责人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在1941年5月的一天深夜,县大队在地下党内应的引导下涉水过桥,逼近敌据点,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营。一场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数十人,缴获电话机5部、枪40支、子弹数千发。

1941年农历四月初,冀鲁边区和第二地委在临邑台子刘村召开会议。徐尚武负责会议的安全保卫工作。不料第二天清晨,临邑、德平、商河、济阳等地日伪军5000多人,包围了会议驻地。敌我力量悬殊很大,战斗异常残酷激烈。又是徐尚武率领部队与敌人血战,掩护边区和地委人员冲出重围,但他却不幸腹部中弹,倒在一片苜蓿地里。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想到的是同志们的安全。他命令通讯员李裕林先走,说:“不要管我!敌人要是上来了,我就用手枪结束他几条狗命,最后处理自己”。当地群众将他藏在田间的地窑里,躲过了敌人的搜索。第二天一早,群众用担架把徐尚武送回台子刘村治伤。刚安顿好,侦察员来报告:“驻德平的敌一营兵前来偷袭。”徐尚武沉着冷静,便躺在担架上指挥排兵布阵,组织迎敌。在枪林弹雨的战斗岁月,他几度赴汤蹈火,生死危急冒死救险,又多次有如神助,奇迹般地生还,成为当地传奇的人物,令敌人十分头疼。

台子刘村战斗负伤后,徐尚武被送往八路军后方医院疗伤,数月后,伤情刚刚好转,便返回工作岗位。后来,党组织任命他为冀鲁边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在1942年间,他先后参加了田口、平原等多次战斗,打了不少漂亮仗,为开辟临邑、济阳、齐河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三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3年1月25日,日寇纠集济南、商河、齐河、临邑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在驻济南的日军司令铃木亲自指挥下,对鲁北一带实行大“扫荡”。一天,二分区和地委专署正在济阳皂户李庄召开整军会议,基干营和黄河支队共700余人被日伪军包围在方圆不足20里的圈内。徐尚武果断命令部队向北突围,行至王楼村时,同日军四、五百人遭遇,徐尚武急忙命令部队向西转移,迎面又碰上从齐河,禹城方向包抄过来的敌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

在万分危急情的况下,徐尚武考虑到自己对临邑的地理位置较熟便于指挥,于是主动放弃了随机关转移的机会,坚持留下来阻击敌人。徐尚武率部队抢占了王楼制高点,牵制住敌人,掩护机关首长和主力部队突出重围,自己和所部百十人却被敌人团团围住。他沉着指挥,英勇杀敌,打退了敌人数十次冲锋。为冲出重围,徐尚武带领战士们集中冲锋,但由于力单薄,伤员太多,无法冲出重围。徐尚武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大声疾呼:“同志们,有能力的跟我冲出去,就有活路。没有能力冲出的,留下来掩护同志、阻击敌人。实在不行了,留下一颗子弹给自己,我堂堂大中华的子孙,绝不能当小日本鬼子的俘虏!”说完,他撕开上衣,敞开胸膛,刺刀手持,象一只凶猛的狮子,带领战士们向着敌阵发起最后一次冲击。一部分同志冲出了重围,而徐尚武却身中数弹,已不能行走。他把警卫员叫到身边命令道:“你快走不要管我,再搭上一个不值得”。警卫员坚决不依:“我的任务就是保卫首长,我绝不贪生怕死自己走”,说完背起他艰难向东南走去。在刘屯村一位老大娘冒死将徐尚武藏在一个地瓜井里,不料却被伪保长刘金发看见。

刘金发向敌人告了密。日军闻讯,欣喜若狂,纷纷向徐尚武藏身之处围拢。这时,隐藏在附近的警卫员“叭叭”两枪击毙了两名日军,日军误认为是徐尚武开的枪,面对昔日的老对手,又曾多次领教他的神枪的厉害,敌人再不敢冒然上前,便向井里投掷了一枚毒瓦斯弹。徐尚武当即中毒牺牲。

王楼血战,徐尚武等73名烈士为国捐躯,而敌人则付出了包括1名旅团长在内的180余名日军伤亡的代价。徐尚武这个响亮的名字,在鲁北大地广泛传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临邑抗日县政府,县长就是徐尚武,为国家为民族,披星戴月不辞劳苦,除恶霸灭日寇,拯民水火胜父母,王楼战役威名扬,民族英雄垂千古。”

(张东明陈建广鲁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