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4-01-16 14:56

周山,原名周中奎,1917年生于浙江省定海县(今普陀县)芦花观?头一贫苦家庭。初中毕业后,由校方推举到上海“元泰煤号”即煤店当职员。在煤店中共地下党员指引下,周山阅读进步书刊,同几位同乡学友创办了《微明》刊物,撰写反映上海工人、店员的疾苦和斗争、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文章。革命活动使他逐渐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头号敌人,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不能代表人民利益,惟有中国共产党能拯救中华民族。他多次要求加入共产党。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周山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抗日运动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进步学友,四处张贴、散发革命传单。在要求抗日的示威游行中,他和时乐华等人走在队伍前面,冒着军警的阻拦和橡皮棍子的追打,浩浩荡荡地冲进上海北火车站,支援南京请愿的学生。在1936年2月的一次示威游行中,周山遭逮捕。他趁敌人不注意时,机警地将身上带的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小组成员名单吞进肚里。敌人拿不到证据,经煤店老板刘鸿生保释出狱。这年秋天,周山在中共地下党员叶进明、余业良的指导下,同洪德生等人组织了上海煤业职工救国会,他任中区理事。每当夜幕降临后,他就出入于上海麦根路叉袋角一带煤栈职工宿舍,开办图书馆,组织读书会,借此向工人、店员、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周山是上海煤业救护队的领导成员。他以炽烈的爱国热忱,带领救护小组,冒着枪林弹雨,出入于上海四郊的抗日战场,救护伤病员,散发传单,分发慰问品,为一线部队送水送饭送弹药,鼓舞中国抗日军队的士气。不久,淞沪、沪宁沿线城镇相继失守,煤业救护队被迫撤出上海,20余名队员,在队长罗希三带领下,押运装有药品等物资的卡车来到安徽省屯溪附近的谭家桥。当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云集南昌编为新四军的消息传来后,救护队的地下党员和进步队员、学生要求去南昌,参加新四军;但有的队员主张解散救护队,卖掉卡车,平分物资、现金,各自谋生。队长罗希三则想拉拢少数动摇分子,以救护队的卡车、药品和现金作资本,投靠国民党,换取一官半职。在决定救护队的方向、命运的关键时刻,周山挺身而出,揭露了罗希三的阴谋,慷慨激昂地向队员、学生说:“只有到南昌去,参加新四军抗日,才是当今有志青年惟一的出路。”他团结了大部分队员、学生,赶走了罗希三,改选了队领导。接着,周山和叶进明、杨志华等一起,扛起救护队的大旗,开着卡车,带领20余名队员和药品、现金,昼夜兼程,直奔南昌。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在欢迎救护队时,一手拉着周山,一手拉着叶进明的手,热情地说:“我代表叶挺军长欢迎大家。卡车、药品、现金,是我军目前最缺乏的东西,谢谢同志们的支援。你们的揭旗壮举,代表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进步势力,是全国抗日军民的榜首。”12月8日,周山等人在安徽省岩寺集体加入了新四军。他在当天的记事里写道:“从今天起,我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人了,一定要刻苦学习,顽强战斗,把毕生奉献给民族解放事业。”

1938年春,万物复苏。周山被选送到新四军军部教导队第一期集训班学习。他学习刻苦,进步很快,于这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他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调查统计科干事,在科长汤光恢领导下,工作任劳任怨。他经常跟随领导,深入到各支队和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常常白天调查访问,熟悉部队,了解战士,掌握第一手材料,晚上挑灯整理调查所得和军民抗战的事迹,受到政治部领导的奖励。

这年秋天,美丽富饶的江南,正是一片稻谷金黄,桂花飘香的景象。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挺进纵队北渡长江,驻江都县吴家桥。当时挺纵虽有一部电台,但无密码,与江南军部联络,只能靠交通员来回奔跑传递。有时交通站遭敌破坏,联络中断,给工作和战斗带来很大损失。军部决定派人尽快把密码送过江去。

派谁去呢?从皖南军部到挺纵驻地,要越铁路,过运河,渡长江。长江南北之间,敌宪警林立,处处有盘查,便衣特务像游魂,无处不在,不是勇敢沉着、机智过人者,是无法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的。军政治部领导考虑再三,想到了周山。

周山穿件灰色长袍,头戴毡绒礼帽,身背一把雨伞,装扮成商业老板,将密码揣在怀里上路了。为防不测,他还带上两个小伙计(组织上选配的两个侦察兵)随行。一路上,他们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盘查封锁,顺利到达吴家桥挺纵司令部。

挺纵参谋长张藩紧紧握住周山的手说:“你们一路辛苦了,现在挺纵能直接同军部联络,是你们三个的功劳。”此后,周山留在挺纵工作。1940年初,他被任命为挺纵军法处负责人;后任挺纵政治部调查科科长。

1940年5月中旬,周山随挺纵由地区狭小的吴家桥,转移至邗江县北的郭村。这是一个有近万人居民的小镇,是日、顽空隙地带,有利新四军东进。国民党江苏主席韩德勤,怂恿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进攻郭村。原表示“中立”的李长江纠集13个团共一万余人的兵力,叫嚷要血洗郭村。为避免内战发生,说服李长江不做反共先锋,挺纵接陈毅指示,派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调查科长周山,携带陈毅给二李的电报,深入虎穴,前往泰州谈判。

不料,谈判没有结果,他们也被软禁起来。他们身陷虎口,仍坚持新四军严正立场,继续严词驳斥群顽对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攻击和诬蔑,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7月初,挺纵一举击溃李部的进攻,直逼泰州。为表明团结抗日诚意,挺纵主动停止攻击。躲避在兴化城里的李明扬急忙回来,收拾残局。他一到泰州,立即请出被押的陈同生、周山,设宴道歉,派人护送陈、周回部。

同年10月,周山参加了著名的黄桥战役。在通讯中断、战斗最吃紧的时刻,他几次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把指挥所的命令、指示及时传达到前沿阵地,为战役全胜做出了显著成绩。两个月后,在讨伐韩德勤的曹甸战斗中,新四军反复冲锋,与敌肉搏了数十次,但敌人的第三防线始终未冲破。在关键时刻,叶飞司令员来到前线指挥,周山振臂大喊一声:“叶司令员来了,快冲啊!”他带领警卫员、炊事员、卫生员、饲养员等,率先冲向敌人。在他的带动下,饥疲交加的前沿部队,顿时士气大振,猛扑过去,一鼓作气,终于突破了防线,歼灭了大批敌人。周山的英勇行为,受到叶飞的多次赞扬。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难时期。为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组织上派周山参加地方政权建设,兼任中共苏中三地委组织部长。当日、伪在泰兴路南地区进行“铁壁合围”、“篦梳扫荡”,搞所谓重点“清乡”的危急时刻,他受地委指派,率一支精悍的小分队和20余名干部,深入该地区,统一领导泰兴、靖江的反“清乡”斗争。他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甘共苦,浴血奋战。并针对当时基层干部群众流行的“恐日症”,反复深入地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增强群众的民族自尊心;组织广大青年抗日积极分子挖断公路,毁掉桥梁,藏起船只,破坏交通线,使敌人无法行动。他还率县、区武工队,穿插于敌伪据点,开展小股游击战,袭击敌人,惩治汉奸,挫败日、伪妄图在路南建立伪政权的阴谋。

周山注重在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中考察、培养、使用干部,为各区、县选拔、输送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经得起残酷斗争考验的骨干。他作风踏实,平易近人,尤其对有缺点错误的干部,总是热情相待,循循善诱。三地委的干部都把组织部看成是干部之家,有话都愿意给组织部的同志讲。周山在三地委工作仅一年时间,他的组织才华和优良作风就给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组织上调他到一地委工作时,有几个县的干部联名向上级提出,要求周山继续留在三地委工作。

1943年3月,兼任苏中一地委组织部长的周山,顾不上患有严重肺病和脚气病发作的疼痛,拄着拐棍或乘坐小船深入基层,足迹遍及江都、高邮、宝应县的村村镇镇,河叉田埂。他带着地委工作组到高邮县夏集区(今宝应县)柳堡乡搞新乡制试点,一放下行李,便深入到群众家里访贫问苦,调查情况,征求各阶层人士对建立新乡制的意见。在选举试点中,发动群众揭发不法分子,除掉恶霸汉奸;培养骨干,发展30多名党员,组织民兵基干队。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以贫雇农为主体的、联合各阶层抗日进步人士组成的“三三制”政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战斗在苏北敌后的抗日军民,心潮激荡,欣喜若狂。不久,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建立了华中局和华中军区,政府和军区机关设在淮阴,周山任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兼两淮公安局局长。

淮阴、淮安都是古城,自古以来是苏北的战略要地,也是社会情况最复杂的地区。这里有敌特、汉奸和“土皇帝”。淮阴一解放,这帮家伙即刻转移到乡村,组织封建帮会,私设公堂,明抢暗夺,敲诈勒索,群众深受其害。周山同以往一样,一上任就深入到两淮各区、乡,张贴《紧急惩治条例》,建立村、乡惩治小组,发动群众揭发坏人,开展惩治运动,从重从速地处决了“清乡”特工、汉奸和罪大恶极分子。经过半年的斗争,两淮境内出现了社会安定,群众恢复家园,安居乐业的局面,军民誉称周山为“两淮卫士”。

1946年11月24日,周山在掩护军民突破国民党军和还乡团包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一生奋斗留战绩,两淮人民唱英雄。苏北人民永远怀念自己的优秀儿子——周山。

(夕月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