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从周,字心番,1878年5月4日生于云南省玉溪县新民村。幼时刻苦读书,曾为清朝文生。清朝末年,曾在新兴州大营街开办小中药铺行医。
1911年,云南“重九起义”后,熊从周参加援川滇军第二梯团开赴泸州援助四川起义。1914年4至9月,他任云南盐津县县长。1914年秋,云南民政长(省长)李鸿祥赴京任总统府顾问,熊从周陪同北上。1915年,袁世凯称帝,李鸿祥、熊从周离京赴粤,参加广东军北伐讨袁。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总统,李鸿祥、熊从周认为护国之愿已偿,乃离粤北上。1921年,顾品珍通电“驱唐”,唐继尧逃走,李鸿祥、熊从周离京返云南。1922年初,熊从周任新平县知事(县长),历时半年。唐继尧返滇,顾品珍在督战中被拥唐的土匪吴学显袭击阵亡于陆良天生关,李鸿祥、熊从周被迫先后离滇赴粤。1925年熊从周任广东番禺县长,与王德三结识。1927年12月11日,熊从周支持和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经香港、河内返滇。1928年,熊从周任云南临安(今建水)县长,在昆明北郊莲花池畔英国花园墓地与云南地下党领导人王德三长谈,并经请唐用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秘密党员。
1928年底,国民党政府委派他到陆良出任县长。时值中共云南临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云南东南部的州县农村之际,他以其特殊身份为掩护,在陆良积蓄力量,建立据点,发展组织,等待时机,组织武装暴动。1929至1930年间,省临委先后派中共党员吴永康、王启瑞、赵光明(杨东明)康建侯、徐文烈、丁锡禄、李希伯等到陆良工作,以城区、马街、三岔河、旧州等学校为据点,积极进行建党、建军、统战和武装起义的准备。
1929年春至1930年,陆良党的组织有了发展,先后建立中共陆良特别支部和中心县委。此间,经吴永康与熊从周取得联系,争取了退役军人方鹤鸣。熊从周以县政府名誉,委任方鹤鸣为县团防中队长,配给了枪支弹药,组建了近300人的武装队伍,成为党组织掌握的基本武装力量。此时,党组织在三岔河、马街、老鸦召等地也相继组织了数百人武装。陆良中心县委经请示省临委批准了暴动计划,组成暂编红三十八军。1930年7月3日晚,暴动枪声首先在板桥打响,击毙了公安分局长卢永庆、旧州分团首李兰亭后,乘胜向县城挺进。曲靖县长段克昌闻讯,星夜派人上省禀告龙云称:“共党在陆良暴动,请主席发兵进剿。”龙云电询熊从周,熊接电后沉着应付,随即复电:旧州事件系私人仇杀,限一星期办毕俱报,不必兴师动众。
由于暴动缺乏经验,指挥失误,致使东路军未按时到达汇合地点,西路军转移进入牛头山区,暴动武装遭国民党击溃,起义失败。熊从周被迫表面奉命缉拿起义领导人,实则把省临委派来的党员干部王启瑞、徐文烈等秘密送出境;对于康建侯,表面上公开悬赏捉拿,暗地保护转移。他在会同省府陪审官公审几个被俘农民时,只牺牲自称参加暴动的个别农民,竭力保护参与和拥护革命人员,不承认参加暴动的以证据不足立即释放。熊从周还借口“倡乱者应陪杀”,暗令执法军官处决杀害方鹤鸣的凶手方懋图(保董)。接着,熊从周以“无名散匪假借共党之名,行抢劫报仇之实”上报,机智果断地解决了武装暴动的善后问题。
1944年,熊从周再次出任陆良县长,时年66岁高龄。他壮志未酬,不负重望,到任后即进行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之大业,筹集资金,组织劳工修建新坝闸,续炸西桥滩阻,开展了治理南盘江的水利工程。1945年,县城及附近乡村多次发生美军公开淫辱妇女事件。熊从周满腔义愤,即以县政府名义发出照会,揭露和抗议美军暴行;对于少数不听劝阻者,予以制裁。他对地方豪强施抑制之道,国民党省府公派陆良上交的数百吨军米,强行分给豪绅负担,违抗者格杀勿论。他主持陆良政务清正廉明。一次一个乡长送他50万元,他不予接受,而把施贿者抓捕投牢。对于乡镇招待及馈赠礼物,一概谢绝。熊从周身为一县之长,不图享乐,烟酒不沾,穿着朴实,常常步行乡里,体察民情。为了减轻赋税,他曾创办食盐平价公卖,以赚取款项,充作行政经费,减轻人民负担。他对亲属要求甚严,从不搞特殊,在任期间,他夫人前来探望,他总是以“这里是官府之地,不宜久留,久住必有弊端”,劝其迅速返回。
1945年春,熊从周创办陆良高中并兼任县中校长,广揽人才。此时西南联大一批进步青年(有的是共产党员),通过熊翔之约,先后到陆中任教。在熊从周的掩护和支持下,陆良高中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倡导民主管理学校,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教育部分有觉悟的进步学生,秘密组织读书会“星火社”,学校民主气氛高涨,学习风气浓厚,学校声誉大振。熊从周还巧妙地委任地方豪绅孙某为三岔河镇长兼三岔河学校名誉校长,选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并利用其作掩护和保存党的秘密据点。后来,他把三岔河学校升办为玉山中学,形成与马街的翠山中学相呼应的陆良东南两区联合革命的态势。12月1日,昆明发生“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学生运动,熊从周积极支持陆良中学的声援活动。并筹备十万元,分发给马街、三岔河两所中学,支持了两个革命据点。
1946年5月,熊从周秘密支持民主人士杨体元当县参议会副议长,推进了“东南两区联合”革命的进程。
陆良革命力量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云南省党部的注意,密报称“熊从周伙同熊翔窝藏共党分子,把持陆良中学,宣传赤化,笼络人心,搜集枪支,图谋不轨。”并派出军警包围陆良中学,熊从周沉着机智,保护地下党员全部安全转移。
1946年7月13日,熊从周被国民党特务毒害。7月下旬,陆良20个乡镇民众数万人在县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厚葬熊从周于陆良西华寺旁。1946年9月2日,《新华日报》发表远思《记陆良县长熊从周》一文,悼念熊从周。1986年7月7日,曲靖地区行政公署批准追认熊从周为革命烈士。1991年12月7日,经中共陆良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其遗骨迁葬于陆良县青山烈士陵园,以缅怀先烈,昭示后人。
(张云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