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新:《大刀进行曲》创作者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李行知2014-01-17 15:08

正当开鲁县农民斗争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的烈火也烧到了科尔沁草原,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战略防御,放弃一些大中小城市,转入农村,积蓄力量,以待反攻。

1946年10月22日通辽失守,开鲁也要放弃。按照地委指示,县委号召各区立即搞好武装,准备转移打游击。当时,麦新正带县委工作队,在六区问题最多、工作最难开展的义隆德村发动群众,帮助解决“假农会”问题。他做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把受地主蒙骗的农会主任、武装队长教育过来,斗争了外号“笑面虎”的地主刘富,才把群众发动起来。

麦新参加县委召开的紧急扩大会议后,立即和六区区委书记刘哲策马赶回区政府所在地小街基,召开全体带枪的党员大会,进行战斗动员,并把区武装队和县、区工作队编到一起,麦新亲任联防队书记。队伍刚刚编成,敌军已进攻上来,形势十分危急。麦新急忙集合队伍,每人发给一支旧式大枪、三颗手榴弹,连夜撤出小街基,转奔十家子,与地委书记吕明仁率领的大部队会合。

10月24日,开鲁失守后,队伍继续北撤,10月30日到达鲁北(扎鲁特旗)。吕明仁把各县、旗汇集来的武装编在一起,成立了“长江骑兵团”,开鲁县机关人员和县大队编为第五大队,下设两个连和一个干部中队,麦新任干部中队的指导员。“长江骑兵团”在以后的游击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麦新也在实战中学会了骑马打仗,成为一名既会做政治思想工作,又能指挥战斗的武装干部。

这年初冬,麦新带领干部中队活动到扎鲁特旗的罕山脚下的蒙古营子地方,队伍刚进营子,就被几天前逃窜到这里的七八十名善于骑射的土匪包围起来,前后左右都响起激烈的枪声。在这危急时刻,麦新沉着机敏,立即从各排抽出骁勇的骑手40名,组成两个“敢死队”,从敌人兵力薄弱的罕山脚下打开一个缺口。接着,他又指挥全中队人马突围上了山。队伍被困在山上,麦新一面组织人采集草药为伤员治疗,一面安排队伍训练学习,教大家唱歌。他还创作了一首没有留下底稿、短小有力的《咱们的游击队》歌。战士们燃着篝火,高唱战歌,情绪饱满,斗志旺盛。

罕山自古就一条道,山前、山后是悬崖峭壁,紧贴山脚流着一条水深浪急的大河,所以山后敌人防守薄弱,只有一个班的兵力。麦新果断地决定突围,同时布置了战斗任务:体弱病伤的30人留守山上,管理全中队的马匹,等山下响起枪声,吸引住匪军兵力,立即驱赶马匹冲下山路。其余的人全部跟麦新从山后险路摸下山。黄昏时队伍到了河边,用事先准备好的马缰绳结成的五根长绳,分五排人,一个挨一个,渡过没脖深的冰冷河水。上岸后,一枪没放,就把正在吃晚饭啃羊腿的一个班的匪兵全部缴械。

第二天清早,麦新率领队伍沿河边绕到山前,摸过大桥,向安营在山口附近的匪连部发起猛攻,并集中火力封锁住山口。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打得晕头转向,胡乱向山上退去。山上的同志听到枪声,知道战斗打响,立即把几十匹战马驱赶下山,顿时如山洪暴发,从狭窄的山路上奔腾而下,势不可挡。败退上山的匪军,有些被马群踩死撞伤,有些被枪射中,上不去,不下来,最终全部被消灭。

战斗胜利后,营子里的蒙古族牧民杀牛宰羊,欢迎麦新的队伍。麦新高兴地喝着牧民们捧出的马奶酒,拉着四弦琴,奏起蒙族人民最喜欢的传统曲调《奔布来》,老牧民即兴地唱起《酒歌》,姑娘、小伙子们跳起了欢乐的草原舞,军民共庆罕山脚下的蒙古营子第一次获得解放。

麦新在游击转战中,不仅锻炼成为一名军事指挥员,还发挥专业特长,为部队谱写了《好战士别想家》、《反扫荡》、《民主联军打胜仗》等歌曲。领导和战士们称赞他,“不仅是个音乐家,而且是个坚强的战士”。

经过4个来月的艰苦战斗,科尔沁草原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收复了许多失地。1947年2月下旬,麦新又回到第二次解放的开鲁县,担任了县委组织部部长职务。3月间,他来到前段地主反攻倒算最严重、土匪活动最猖狂的五区,发动群众,消灭土匪,恢复政权,组织春耕生产。

麦新先到五区区政府所在地双合兴村,了解到本区万发永屯最穷,最复杂。于是,他身披破棉袄,头戴破毡帽,赶到万发永屯,访贫问苦,走访军烈属,使这个平日冷冷清清的屯子变得生气勃勃,春耕和参军支前搞得热火朝天,样样走在前面,受到县委的表彰奖励。

然而,被赶出开鲁县境的顽匪“西来军”,这时又卷土重来,涉过西拉木伦河,潜入到双合兴、大榆树一带活动,与被打倒的地主暗中勾结,里应外合,伺机反扑。土匪们公开叫嚷:“打八路,灭穷党,抓住干部就听响。”

1947年6月1日,在比较紧张的形势下,麦新接到上级通知,带着通信员王振江离开万发永屯,到一个秘密地点去参加县委工作会议,总结前一段工作和布置新的任务。6月4日中午开完会,他立即骑马赶到县委机关,忙了一天一夜,编好他主管的《工作快报》刊登的稿件,并布置尽快印发。

6月6日上午,麦新又来到大榆树四区区委,传达布置了6月份工作。中午,他和通信员小王离开大榆树村,骑马赶回五区双合兴。下午太阳火热,晒得沙土烤人。麦新骑着他和县委徐书记新换的一匹没有经过训练的烈性大红马,一边和小王谈着当前的工作,一边向前赶路。

当他们走出30里地,来到河西刘祥营子以南芦家段时,突然前面不远的树林中腾起一片沙尘。麦新立即勒马观望;大好的晴天,没有一丝风,哪来的沙尘?一定有马队。果然不出所料,就在他稍微迟疑间,20余名土匪,每人双马双枪,从沙尘中钻出来,疾速地扑向他们。

“不好,是红眼贼!”小王惊呼着。

麦新临危不惧,说了声:“别慌,跟着我!”就拨转马头伏身马背,向南奔去。

他们没跑出多远,前面又出现了八九十人的大队骑匪,拦住他们的去路。麦新感到情况严重,便不顾自己生命危险,立即命令:“小王,你赶快冲出去,找县委报告,我顶着……”

“麦部长,我不能扔下你……”小王动情地说。

“赶快走,不要管我,这是命令!”麦新厉声地催促。

王振江心痛万分,看着麦新严峻的目光,只得含泪策马驰去……

土匪像一群饿狼扑向麦新,枪声骤起。他的烈性大红马受惊暴跳,直立起来,麦新用尽全力也控制不住它,从马背上跌落下来,大红马啸叫一声,脱缰而去。麦新只得卧伏沙丘,挥动手中匣枪,只身奋战群匪。

这时,解放军募集粮食的一辆马车正巧路过这里,闻声赶来。押车的李排长和两名战士不畏强敌,以车轮为掩体,援助麦新,与群匪展开激烈的枪战。

麦新和李排长四人英勇地抵挡了100多名土匪的凶恶攻击,整整血战了两个小时,李排长和两名战士先后中弹牺牲,麦新仍是孤胆顽强对敌,毫无惧色。土匪集中火力射击,稠密的弹雨打得尘土翻滚,荒草生烟。最后,麦新子弹打光,身中数弹,卧伏不起。

群匪蜂拥而上,把麦新包围起来。开始,土匪不敢下马,只是在马上绕圈观察,见麦新真的不动,这才下马,夺去麦新手中空无子弹的匣枪。身负重伤的麦新怒骂土匪,奋力搏击。群匪挥动枪托、马鞭,乱击他的头部。这位英雄的歌手、战士,血染草滩,壮烈牺牲。

王振江跑回五区,报告了麦新遇险情况。县委徐书记立即带一个骑兵连赶到战斗地点,然而已经晚了,他看到的只是四位烈士的遗体。李排长和两名战士的旧军服全被土匪剥去,只有麦新的衣服还在,因为他一向关心同志,爱护群众,把好衣服送给别人,自己穿着缝满补丁的衣服,破旧不堪,以致连土匪都嫌破没要。徐书记和战士们看着这痛心的情景,流下悲愤、敬重的眼泪。

6月10日,开鲁县委在双合兴村外的大草坪上,举行了2000余人参加的追悼安葬麦新大会。人们痛哭失声,沉痛地哀悼这位为开鲁人民的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著名革命音乐家。麦新的遗体安葬在双合兴村南一片绿树掩映的墓地里。开鲁县委决定把他最后工作的五区改名为“麦新区”,万发永屯改为“麦新村”,以志对这位年仅33岁的人民音乐家永久纪念,愿他的英灵永在,歌声长存,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来源: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