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锐,1922年出生在江苏省沭阳县吴上庄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从小就很器重,他刚满7岁时,双亲给他穿上新装,挎上书包,把他送进了学堂,一直读到中学。不料到1939年春天,日本侵略军把战火烧到了苏北大地。更可悲是,在凶狠的日军扑来之际,国民党守军竟一枪未放就逃之夭夭,致使沭阳在内的苏北十几个县城沦于敌手,惨遭蹂躏。年轻的鲁锐对国民党消极抗战极为不满,一心盼望着早日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
1940年秋天。黄克城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苏北,配合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一举粉碎了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队的封锁夹击,开辟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苏北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拍手称快。鲁锐听到消息后,非常振奋。最使他高兴的是:挺进淮海地区的以张爱萍为司令、韦国清为政委的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在沭阳县城东南张圩办了一个随营学校,招收广大青年入学参军。鲁锐坐不住了,他迅速约了几个同学到支队司令部驻地陈圩报名投考。鲁锐顺利地通过考试,被编在第三队学习。
在随营学校学习期间,鲁锐很努力,加上他文化高,接受能力强,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他都是佼佼者,不久被提升为副班长。
当时环境极端艰苦,战斗频繁,战斗部队伤亡人数日益增多,急需补充。鲁锐仅仅经过几个月的短暂学习就被分配到部队工作。1941年初,被留在第三支队第七团机关担任书记、会计等工作。同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鲁锐非常羡慕那些手握钢枪、冲锋陷阵、英勇无畏拼杀在抗日最前线的战友们,决心要当一名真正的战斗员。他三番五次地向领导要求到连队去工作,到火线上去冲杀。领导看他言切意诚,就批准了他的要求。从此,他紧握钢枪,在血与火的抗日战场上冲锋陷阵,摸爬滚打,一洗从前的书生气,在频繁的征战中成长为一名大无畏的革命勇士。三年以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鲁锐从一名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我军的初级指挥员。他又以新的姿态,迎来了伟大辉煌的解放战争。
1946年12月,抗日战争的烽火刚刚熄灭,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内战,迅速把战火烧向江苏宿迁以北地区。人民解放军山东和华中两支野战军并肩战斗,密切合作,在这里发起了华东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全歼国民党中将师长戴之奇带领的整编第九师三个半旅,共两万余人。
在这次战役中,鲁锐任华野第二纵队第九旅第二十五团第八连政治指导员,率第八连队担任攻击敌师部所在地人和圩的任务。突破口选在西南角。敌人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外有鹿砦铁丝网,内有深壕高堡,且有重兵把守,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第八连经过连续战斗,伤亡较大,连长、副连长都英勇牺牲。这时,指挥全连的任务落在鲁锐一人身上。鲁锐面临严峻的考验。
鲁锐首先集合全连进行了有力的战前思想动员,他说:“团首长说了,‘如果八连攻不上去,叫九连从我们头上爬过去’!鲁锐万分激动地反问大家:“我们能让九连从我们头上爬过去吗?”战士们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不能!绝对不能!”鲁锐接着坚决地说:“对啊!英雄面前无困难,八连个个是好汉。同志们,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来到了,我们一定要突进人和圩!”在他的鼓动下,战士们磨拳擦掌,斗志高昂。鲁锐很快把爆破组、架梯组、突击队和火力队组织好,并带领突击班长、排长和爆破手到现场察看地形。
12月18日晚10时30分,乌云密布,一片漆黑。几颗信号弹划破夜空。我军对戴之奇的毁灭性打击开始了。总攻发起后,鲁锐率领全连勇士,勇猛顽强地攻破了敌人的一道道防御工事,按照预定计划,从人和圩西南角打开了突破口,冲到敌人碉堡下的圩壕里,架梯组发现携带的梯子短了。这时,敌人居高临下,拼命扫射,手榴弹不停地向下投掷,全连伤亡不断增加。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鲁锐叫架梯组长李世杰把梯子架在自己身上,让突击队爬上去,消灭了地堡里的敌人,并连续打退敌人三次疯狂反扑,巩固了既得阵地。接着,鲁锐又亲率突击队向纵深发展,为保证这次歼灭战的胜利立下了头功。
鲁锐作为一名政工人员,能够带领全连出色地完成了攻打突破口的战斗任务,受到全团赞扬,被誉为“身先士卒的指导员”、“军政兼优的好干部”。战后,他被评为一等功臣,并荣获了“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的称号。
宿北战役后,华东野战军放弃沭阳城镇,北移山东,鲁锐改任第八连连长,率队先后参加了讨伐郝鹏举叛军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屡立战功。
在1947年7月的南麻战役中,第八连担任主攻石钱山的艰巨任务。石钱山是敌人防守的主要阵地之一,设有两道子母堡外围阵地。在鲁锐的指挥下,全连勇猛冲击,打上了石钱山,还有最后一个地堡未及夺取,天已亮。敌人乘第八连立足未稳,从正面和侧翼连续反扑。在这危急时刻,鲁锐沉着冷静地观察分析了敌情和地形之后,向各排、班明确地交待了任务和处置各种情况的办法,然后向全连战士大声喊道:“同志们,要沉住气,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在我们的阵地前沿!”他那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给战士们以极大的鼓舞。敌人成群地向他们反扑,成堆地倒在他们面前,石钱山阵地终于保住。
1948年初春,中央军委命令华野第二纵队从山东南下,与坚持苏北斗争的第十一、第十二纵队组成苏北兵团,担负苏北战场的作战任务。鲁锐听说部队要南下,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自从撤出苏北后,他无时无刻不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他说:这次重返苏北,我一定要为打开苏北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他率领全连参加了解放苏北重镇益林的战役。战后,鲁锐升任第三营营长。接着,他指挥全营参加了运河防线攻击战,协同兄弟部队全歼了众兴守敌。
1948年11月17日,浩浩荡荡的苏北兵团分成多路向徐州方向猛插。第三营走在右纵队的前面,鲁锐率领第九连作为尖刀连走在最前面。夜12时许,当部队正在旷野里急进时,忽然前面响起了枪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这突然的遭遇,谁也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情况,部队都就地卧倒在田野和路旁。鲁锐深知大部队在行进中和敌人遭遇给尖兵分队带来的严重后果。他带领尖兵排行进到王塘村南,俘获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两个电话兵,迅速查明了敌情,知道王塘驻有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三团一个营,敌闻枪声已就地展开,抢占守备工事,以猛烈的火力向第九连射击,第九连被阻在王塘村南一线。鲁锐一面向团首长报告情况,一面察看地形,调整全营部署,变行军队形为战斗队形。
为了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团首长根据上级命令,决定集中全团兵力消灭这部分敌人,并决定把第二营调上来作为主攻营,从村西头发起攻击,第三营协助第二营佯攻。根据团首长指示,鲁锐迅速把第八连调到王塘东北角防止敌人逃窜,并命令第九连由南面,第七连从东南向王塘逼进。深夜2时5分,第七连首先发起攻击,以快速的动作,协助第二营主攻。敌人火力很猛,第七连遭到了较大的伤亡,除了少数战士冲上去和敌人格斗外,大部分人员被敌人火力压制着前进不得。鲁锐当机立断,命令第九连突击。第九连一举突破前沿,但在向纵深发展时遭到敌火力较大杀伤,转入固守。跟进到突破口的鲁锐,冒着密集的敌火,冷静地观察了战场形势,他分析敌人的疯狂射击并不是实力的显示,而是胆怯虚弱的表现,只要在这节骨眼上投入预备队,就定能消灭敌人,拿下王塘。鲁锐想到了英勇善战、屡建战功的第八连,于是,向身后叫了一声第八连连长的名字:“张春礼!”就在鲁锐作出了这一果断的决定以后,一颗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
张春礼听到鲁锐这一声召唤,立即领悟到,这是营长命令他们连前进。张春礼带着部队扑上去,和敌人展开了逐屋争夺战。敌人以密集的炮火和成排的手榴弹封锁着每一条巷口,燃烧弹打着了房屋,但是,第八连勇士毫无惧色,顽强拼搏,把一座座院落从敌人手中夺了过来。最后,全连只剩下六个人,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全歼了守敌,于拂晓前,为我军夺下了一个威逼徐州的前沿阵地。
11月16日拂晓,王塘战斗胜利结束不久,鲁锐的遗体被抬回团部。战士们含着泪水清理着他身上的遗物时,发现一张已被鲜血染红的他亲笔所写的纸片。纸片上写着:“我是淮海人,在这次伟大的淮海战役中,我要率领部队打先锋,……不惜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场的各级首长和同志们都泣不成声,泪如泉涌。
1950年10月,上级领导机关追授鲁锐“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
(胡奇坤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