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1944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62年8月,刚刚初中毕业的杨林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沈阳军区某部三营炮连。
入伍不久,杨林随连队到“北大荒”执行农业生产任务。劳动中,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第一年就受到连队的奖励。1965年初,他任炮连七班班长。部队到吉林珲春地区施工,七班负责坑道口的掘进任务。一次,在坑道切口放炮后,拱顶残留一块巨石,稍有震动就可能坠落,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此时,杨林主动请战,及时排除了险情。1966年5月,连队赴大兴安岭执行扑火任务,途经嫩江,一时找不到渡船,杨林便果断地跳入冰凉的江水中,先后往返6次,双腿多处被乱石划破,终于探明了最容易徒涉的水域。在他的带领下,全连迅速渡地过了嫩江,为完成扑火任务争取了时间。由于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于1968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深知边防守备的重要性,防守时总是严肃认真,以身作则,就是在患有严重胃病的情况下,也能够带领战士们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1969年3月2日,苏联军队入侵珍宝岛,企图以武力强占中国领土。在遭到中国守军的反击后,苏军继续向边境增加兵力。面对敌人武装挑衅的侵略行径,杨林义愤填膺,决心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他三次给党支部写决心书要求参加战斗,并立下了“不彻底消灭来犯之敌,誓不下战场”的誓言。战斗前,他把个人全部存款280元从银行取出,交给战友保存,并对战友说:“如果我牺牲了,请一定把这笔钱作为我们最后一次党费交给组织。”
早春三月,北国边疆乍暖还寒,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珍宝岛仍然处在被积雪覆盖的银装素裹之中。3月15日凌晨4时许,苏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登陆潜伏在丛林中,企图再次偷袭中国边防军。在苏军向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士兵猖狂挑衅后,中国边防部队提出了严正警告。苏军非但不予理睬,反而于8时左右悍然向中国军队开枪开炮。危急时刻,杨林带领无后坐力炮排七班全体战士与营长冷鹏飞带领的一个加强排迅速登上珍宝岛,支援岛上守军战斗。他们依托岛东南的天然沟壑,与苏军展开对峙。杨林指挥战士们,一方面集中火力,对进至200米以内的苏军步兵予以猛烈还击;另一方面集中无后坐力炮射击敌人的装甲车部队,使装甲车与步兵脱离,无法掩护步兵前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国边防守军打退了苏军的第一次进攻。
9时46分,气急败坏的苏军再次发起进攻。他们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由2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组成一队,从珍宝岛北端登陆;由5辆坦克组成一队,驶向珍宝岛南端,迂回到中国守岛部队的后侧,前后配合,发起猛烈攻击。同时,在苏方江岸上,苏军用大口径重炮向珍宝岛江叉及四周进行疯狂轰击,纵深达7公里之多,企图封锁、拦阻前来支援的中国边防部队。面对攻势强劲、疯狂叫嚣的敌人,中国守军临危不惧,沉着迎战。他们一面在珍宝岛西侧留置少数兵力阻击南端迂回而来的坦克,同时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抗击正面进攻的苏军。此时,正在阵地上激战的炮手杨林,奉命率七班、八班攻击由南而来的苏军坦克。杨林带领战士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隐蔽待机。当列纵队的4辆苏军坦克高速驶近到距他们10余米远时,杨林带领几名战士,突然跃起,接连投出了5枚手雷。轰隆的爆炸声使苏军坦克车形大乱,行进在前面的一辆T—62型坦克为躲避手雷而驶进中国军队布设的地雷区,右侧履带当即被炸断,动弹不得。另外3辆见状,急忙掉转方向循原路逃跑。此时的杨林不愧为英勇机智的炮手,抓住战机,命战士们在冰面上架炮跟踪射击,首发射中了驶在后面的一辆坦克。杨林带领战士们乘胜向前行进。这时,又有3辆苏军装甲车向他们袭来。杨林操纵无后坐力炮瞄准,待装甲车驶近到80米左右开炮,击中1辆装甲车。在另一辆慌忙逃窜之际,杨林操炮追射,又将其击毁。就在这时,突然一发炮弹在杨林身旁爆炸,他的左手负伤,右手也被炸断了3个指头。当看到敌人1辆坦克和1辆装甲车在炮火的掩护下,又向战士们冲过来时,杨林忍着巨痛,以钢铁般的意志,用血模糊的双手操炮射击,将敌人装甲车击毁。正当他向剩下的敌坦克瞄准射击时,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
杨林牺牲后,沈阳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姜东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