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沛毅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1-07 09:43

马沛毅,原名马培义,又名宜轩,化名马逸波、马一波,1906年生于河南省杞县县城南街。7岁入学,15岁高小毕业。在校学习勤奋,各门功课几乎全是满分,且又是文艺、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是学校里一名出类拔萃的高材生。

当五四运动浪潮波及杞县时,正在高小读书的马沛毅了解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他那天真纯洁的心灵里产生了对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他痛恨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敬佩北京和全国各地学生、工人的爱国行动。不久,他进入杞县著名爱国人士孟墅恒、孟新垣老师开办的私塾。在这所名为私塾,实为爱国主义的启蒙学校里,聚集了张勃(张海峰)、吴殿祥(吴芝圃)和韩绍堂(韩达生)、杜宏远(杜孟模)、高光履(高炳坦)等一批进步青年。他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肯于思考钻研的马沛毅反复思索,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是,国家的大权又落到了封建军阀手中,外强凌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根本没有改变。于是,他下决心要找到一条彻底进行社会变革的道路。在一次讨论会上,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沛毅你若先找到拯救中国的办法,一定尽快告诉我们!”

1921年秋,马沛毅考入河南省开封二中。当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马克思主义已在各地传播。马沛毅悉心阅读了一些进步书报杂志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2年初,马沛毅为了扩大视野,追求真理,转学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同年春,马沛毅从同学的来信中得知,张海峰、吴殿祥、韩绍棠、高光履、杜宏远等十多位青年,在杞县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和《向导》《新青年》《中国青年》等是“读书会”成员经常研读的书刊。他立即致函张海峰、吴殿祥等人,表示热烈支持,并利用假期返乡或用通信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读书心得。

1924年夏,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上海大学教授恽代英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发表讲演,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马沛毅感到恽代英的讲演为他指明了方向,使他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讲演刚刚结束,他便跑到讲台前,向恽代英恭恭敬敬地鞠个躬,然后说:“老师,我是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的学生,叫马沛毅。您住哪?我能到您房间里去吗?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恽代英看看马沛毅,用右手一指说:“我就暂住那间小平房里,欢迎你去!”在那间小屋里,经过恽代英的教导,马沛毅的思想产生了新的飞跃。他对恽代英说:“我无条件接受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愿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希望您能帮我加入这个党。”恽代英笑着点点头说:“我可以帮助你入党,但现在还不行,你还要学习党的知识,接受党的考验,还得由党员介绍……。”没等恽代英说完,马沛毅就接过话茬说:“老师,您就是共产党员吧!我觉得见到您就像见到了共产党,我一定照您的教导去做,就请您做我的入党介绍人行吗?”他见恽代英面带笑容,并且听得很认真。他继续说:“还得请老师快些,在杞县、在开封还有几十位同学,他们也在焦急地寻找革命的道路呀”。恽代英最后说:“好,你叫马沛毅,听口音是河南人,你说的事情,我记住了。”不久,经恽代英考察和介绍,党团组织批准,马沛毅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杞县籍第一位青年团员。

8月,马沛毅暑假返回杞县,与在开封读书的张海峰、吴殿祥等人商量,将他们原先组织的“读书会”改为“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会”。他们的主张得到了会员们的赞同和支持,随即在开封二中成立了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会,并吸收了在汴上学的信阳、卫辉等地的会员。杞县因会员较多,设立了分会。马沛毅以社会科学研究会为核心,团结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在河南的发展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马沛毅返校后,随即向团中央汇报了社会科学研究会的情况,得到了团中央和恽代英的支持与指导。

1925年初,马沛毅转为中共党员,2月转入中共中央创办的上海大学学习。他再次向团中央汇报了开封、杞县的社会科学研究会成员的思想状况和加入党、团组织的要求,受到团中央的高度重视。随即,马沛毅与恽代英介绍张海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恽代英函告张海峰在杞县立即开展农村调查和建团工作。同时马沛毅又致函中共中央派到河南工作的彭振纲,向他介绍了在杞县、开封各校上学的几十位进步青年的情况。彭振纲经过考察之后,很快便吸收吴殿祥、韩绍棠、杜宏远、高光履等加入青年团组织。之后,段镜三(家让)、韩晓亭、刘耕初(开田)、李维忠(李子贞)等一批进步青年也陆续加入了共青团,为中共河南省党团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大学,马沛毅在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切教导下,一面积极学习革命理论、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7月,马沛毅被团中央派到开封从事青运工作,任共青团开封地委农工委员,领导开封的青年工人、农民运动,创办工会,发展团的组织。

五四运动之后,河南青年运动发展很快。开封一些学校的进步青年先后建立了不少自己的组织,著名的有省立一师的“青年学社”,省立二中的“青年社”,中州大学附中的“青年救国团”和“青年干社”等。这些组织都立志变革现实,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但组织形式不同,又都具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色彩,自立山头,互不来往,对开展革命运动十分不利。

为改变这种分散状态,共青团豫陕区委书记李求实提出了统一合并开封各青年团体的意见。开封团地委指定马沛毅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马沛毅首先深入各青年团体中调查研究,找各团体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谈话,深入了解各个组织的情况和意见。在调查研究之后,他向各团体负责人明确指出:“据我了解你们各团体的宗旨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还要去唤醒工农,为全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知识青年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否则将一事无成……”。各团体负责人一致表示:要在豫陕区团委和开封团地委的领导下尽快联合起来,共同战斗。

1926年1月10日,在李求实、马沛毅的组织和领导下,在开封召开了河南青年协社成立大会。大会由即将联合起来的四个团体全体社员400多人参加,邀请了一些非社员青年学生列席,铁路和妇女联合会派代表到会祝贺。马沛毅在大会上作筹备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他主持起草的协社宣言、章程和运动纲领,选举出了协社领导机构。会后,对全体社员重新进行了登记,对基层组织进行了整顿,建立健全了杞县、信阳、郑州、卫辉各分社和开封市内各支社,创办了《河南青年》半月刊。河南青年协社成了团结全省广大青年的党的外围组织,促进了河南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6年1月18日,共青团开封地委召开大会,马沛毅当选为书记兼组织部长。之后,他主持举办了开封团干训练班,请中共豫陕区委、团豫陕区委领导王若飞、李求实等为团干部讲授《资本主义社会之本质》《资本主义社会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之出路——无产阶级革命》《党的知识》《无产阶级革命之组织》和《列宁主义概略》等,进一步提高了团干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为河南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

4月,马沛毅亲自组织和领导了开封兵工局各厂工人要求补发工资的斗争。他组织团员到枪厂、子弹厂、修械所协助发动群众。经过宣传鼓动一切准备就绪。汽笛一声长鸣,三个厂(所)的几百名工人一起拥到兵工局办公室门前高声呐喊,“不发工资,没饭吃,怎么上工干活,再不补发欠款就罢工”。兵工局局长迫于工人的压力,不得不当众答应立即补发全体工人3月份的欠发工资。斗争胜利了,提高了团员和工人的觉悟,扩大了党的影响。在这次斗争中发展了三名团员,使开封团员总数达到101人。

1926年5月9日,中共豫陕区委决定党、团执行委员会合署办公,组建统一的工运、农运、宣传、青运和国运5个委员会,马沛毅领导青运委员会,仍担任团开封地委书记兼宣传、组织部长。

河南全省革命运动的中心在开封,开封青年运动开展如何,对全省青年运动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马沛毅紧紧抓住搞好团开封地委工作这个关键,以推动全省青运工作的发展。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共青团组织全面开展支书、组长与团员、团员与团员之间的谈话活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调动团员和青年的革命积极性。在为纪念“五一”、“五四”、“五卅”运动期间,各校团支部组织和领导团员青年都出了“墙刊特号”;青年协社印发了宣传大纲,组织宣传队在工厂和附近农村进行演出宣传;召开了2000多人参加的市民大会,组织了游行示威,散发了二十多种数千张传单;恢复了开封学联的各种活动;并组建了“光明少年团”,下设总团和六个队,在市区和近郊开展宣传活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封青年运动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马沛毅充分显示出做青年工作的卓越才能。

1927年5月10日,马沛毅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团中央经济斗争部长;6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河南省主席冯玉祥也公开支持蒋汪反共,实行“清党”,镇压工农运动。大革命失败后,河南出现一片白色恐怖,中共党、团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9月27日,在一个风雪交加之夜,叛徒领着国民党河南省警察局侦察队将共青团河南省委机关包围,越墙而入,将马沛毅等人逮捕。马沛毅被关入国民党河南省第一监狱。敌人对马沛毅进行严刑拷打,打得他皮开肉烂,昏死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打,又用老虎凳、竹针穿十指心等酷刑。他几次不省人事,但对敌人的回答仍然是“不知道”。最后他被折磨得浑身是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警察局长无奈,只得令警察把他从审讯室抬进了牢房。

马沛毅在狱中,虽然受尽严刑拷打,多次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在他的供词记录上只有“我不知道”这几个字。一次他受审之后,紧闭双目躺在牢房的地板上。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在喊他的名字。他吃力的睁开眼睛一看,是老同学、老战友、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张海峰坐在他的身边,还在喊着:“沛毅、沛毅!”马沛毅吃力地说:“海峰,你也被捕啦?”张海峰点点头,说:“你的伤很重,不要动,我还能照顾你。在这个狱中,有很多我们的‘同学’,得想法组织起来,与他们斗争,想法与外边的‘同学’联系,让他们尽快营救我们。”张海峰边说边吃力地把马沛毅瘫软的身子托到一堆潮湿的谷草上。

马沛毅、张海峰在狱中秘密串联党员,建立了党支部,揭露国民党的黑暗腐败,多次发动和组织难友与敌人斗争。

1929年3月,中共河南地下党组织及互济会利用蒋、冯矛盾和“清理政治犯”之机,积极营救狱中党、团员和革命群众。马沛毅因证据不足,又无口供,与狱中200名难友,一同获释,被中共开封市委安排,暂时回家隐蔽。

马沛毅在家隐蔽期间,暂时中断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他像失去母亲的孩子,异常苦闷,时刻都想找到党组织,见到党的领导和战友,听到党的指示,看到党的文件。

1930年农历正月初三,吃过早饭,马沛毅照旧在他的房间里看报纸。鹅毛似的大雪下个不停,马家大院一片肃静,只有外边不断传来“啪!啪!”的爆竹声。上午10点多钟,邮差敲门,马沛毅放下手中的报纸,急忙迎上前去。邮差说:“报纸里还有封信,不是马老先生的名字,是您的吧?”马沛毅拿出那封信,说声:“谢谢!”送走邮差,回到自己的房间。他拆开信一看,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上级党组织或同志来的密信。他迅速关上房门,找出一瓶碘酒,用支新毛笔在信纸上抹起来,很快出现了“召开省委全会,速来汴火车站旅社见面”一行小字。他高兴万分,顺手拿起桌上的火柴划着,烧掉信封和信纸。

晚饭后,马沛毅走到父亲的房间,恳求地说:“爹爹,明天我有要事到开封朋友家去一趟。”父亲摇摇头说:“不行,正月初五之前家里任何人都不能外出!这是老规矩,你是咱马家的独生子,我辛辛苦苦供你上中学、上大学,我为了啥?我和你娘起早贪黑做生意,赚钱为了啥?这不都是为你么!你不仅明天不能走,永远也不能离开这个家!”马沛毅笑着说:“我知道您为儿子操心,您辛苦大半生置这个几万元的家业不容易,我感谢您老人家。可是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去年我被国民党抓到监狱里,不就是朋友搭救出来的吗?!现在朋友有事我怎能不去呢?!”父亲看说不过儿子,勃然大怒,“明天你要走,就永远别回这个家,我们断绝父子关系!”马沛毅看父亲把话已经说绝,走出了父亲的房门,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躺在床上一夜没有睡觉,他想到了领导对自己的教导和爱护;想到了在革命斗争中同志间的友爱和每次斗争胜利之后的喜悦……。直到四更雄鸡啼鸣,他借着雪光悄悄离开了家,踏上了去省城开封的大道。

马沛毅从2月17日至22日秘密参加了中共河南省委重新恢复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政治任务和工作路线。会议之后,他根据全会的决议先后在开封、唐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1年底,马沛毅受组织派遣到武汉组织中心城市暴动,因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全国解放后,马沛毅被杞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孙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