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永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1-15 11:11

王基永,号季培,曾用名王鸣真,1903年12月29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莲花桥。父亲王蔚屏,是一位教蒙馆的塾师。他从小由父亲课读,并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1918年,王基永考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新书报,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因而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1920年,他又考入湘乡驻省中学,次年转入长沙妙高峰中学。他在校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组织“新人学会”,创办《新人声》刊物,以满怀的革命热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公开提出“社会幸福人造就,解放人群我担当”的主张,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以解除民族忧患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在学生中颇有影响。以后,无论是协助夏曦主持湖南学生联合会干事部事务,还是参加省城各界人民要求收回旅大的斗争,亦或声讨日本在长沙制造“六一”惨案,王基永都热情高涨,尽心尽力,不甘落后。他的活动也引起湖南省长赵恒惕的注意,并因此成了赵恒惕下令通缉的人物之一。1923年夏,他与龚际飞出席了全国学生总会在上海召开的反日爱国动员大会,并当选为全国学生总会执行委员。不久,经全国学生总会推荐,他考取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造就革命干部的高等学校,能够在这里读书,王基永是多么兴奋啊!他更加努力学习,要求上进,经蔡和森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1日,又以上海大学党员代表资格出席了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1923年,王基永按照党的指示,作为全国学联的代表,由上海前往广州,晋谒孙中山,陈述政见。归途中,正值他20岁生日,望着自己乘坐“绥阳”号船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地前进,他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想自己亦如一只在大海中航行的小船番追求,几番探索,马克思主义犹如引路的灯塔,使他的人生航船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他不禁情涌笔端,洋洋洒洒写下了《二十周年纪念自述》一文,叙述自己求学和参加革命的经过,并表达了今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从事社会革命”的坚强决心。

1924年底,王基永奉党的派遣回到湖南,任中共湘区委委员,负责党的财务工作,并以国民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的筹建工作。次年5月,国民党湖南省第一次代会大会在长沙秘密召开时,他被选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这时,他与湘乡县第三女子职业学校学生龙亦飞喜结良缘。

1926年春,吴佩孚和张作霖面对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撮合下,拟定了“联合讨赤”的计划。为了粉碎直、奉军阀的进攻,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扫荡封建军阀。王基永毅然走出温馨的小家庭,来到了衡阳,同其他同志一起做唐生智部的联络工作,争取唐部拥护广州国民政府,拥护北伐。为迎接北伐军入湘,他不辞劳苦,奔波于广州、韶关、衡阳、长沙之间。在此期间,他用笔作为武器,以“基永”、“季培”等笔名,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揭露英、日帝国主义和吴佩孚、段祺瑞的暴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不要向任何恶势力屈服,为真理,为祖国,为民族奋起而斗争。

北伐军入湘后,王基永被派往常德,任国民党湘西党务专员和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在这一期间,他着手培训了创办湘西民校的骨干。更为大快人心的,是他用计谋除掉了贵州军阀袁祖铭。1927年元月的一天,驻常德第八教导师师长周斓忽然接到一份来自省城的重要信件。周斓审慎地拆开封皮,赫然跃入眼帘的竟是省主席唐生智发来除掉袁祖铭的密令。原来袁祖铭那时任北伐军左翼军总指挥,并于1926年底进驻常德。名为北伐将军,不去讨伐北洋军阀,反而与吴佩孚眉来眼去,又和孙传芳暗送秋波。周斓身感事关重大,当即找来王基永秘商除袁大计。王基永认为对付这样一个阴险狡诈、穷凶极恶的军阀只能智取,万万不可蛮干,提出了设宴诱杀之计。

1月30日这天,地处东门外贺八巷的商业研究社现出一派喜庆迹象,街道上人来人往,一切依旧是往常的模样,不久,袁祖铭一行大摇大摆地应邀前来赴宴,早已等候一边作东的周斓含笑上前,热情地将袁祖铭等迎上楼来。一阵寒暄过后,周斓趁敌不备,看到大好时机已到,便一声令下,左右拥上来当场将袁祖铭及其参谋长朱崧等一举击毙。与此同时,在工农群众的协助下,将袁部分割包围,俘缴其全部官兵和枪械。

此后,王基永又同进驻常德的叶琪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叶琪继袁祖铭进驻常德后,与湘西各县逃往常德的豪绅地主勾结,攻击农民运动“过火”,而且干涉农会对一些豪绅地主的斗争,甚至制造了一起士兵与农民发生冲突的流血事件,然后用一个连搞所谓“抬尸游行”,把予头指向县农民协会。在这种情况下,王基永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在全县各机关团体会议上,据理驳斥叶琪的恶毒诬蔑,用铁的事实,说明叶琪正是这件所谓血案的罪魁祸首,并要求将这一事实经过向省府报告,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后来,省府不得不把叶琪调回长沙,了结此事。

这年3月,王基永调任扩编的唐生智第三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并随部返回长沙,着手组建政治部的工作。但不久,长沙发生马日事变,他不得不迅速转入地下,前往湘潭,参加柳直荀组织的农军反攻长沙。后农军进攻长沙失败,他被迫潜回湘乡,到永丰一亲友家隐居了一个时期。虽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他始终信念不移。后来,他以外出“走江湖”为名,寻找党的组织。这时,各地一片白色恐怖,大批共产党员被杀,他的同乡、战友龚际飞已经遇难。他不听父亲的劝阻,仍然到衡阳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后在一挚友的帮助下,他远走甘肃天水,到冯玉祥一个部属的家里暂避,并被推荐到临近的礼县县政府当文书。这时,他已改名王鸣真。不幸的是,在1930年6月发生的震惊全国的甘肃“礼县屠城”惨案中,他也一起被土匪头子马廷贤杀害,时年27岁。

王基永虽然被杀害,但他投身革命,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50年5月8日,毛泽东在致王基永遗孀龙亦飞的信中,对“王基永同志殉难,极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