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积垒,1906年4月出生在福建省平和县九峰镇。幼年的朱积垒曾在本镇的奎文小学读书,15岁高小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读书。在这所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学生运动十分活跃的学校里,朱积垒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曾为自己取名“朱先锋”,意在要做改变社会现状的先锋。
1926年初,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朱积垒被录取为学员。尽管在农讲所的学习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这却成了朱积垒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讲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农民问题》,周恩来讲的《军事运动和农民运动》,彭湃讲的《海丰及东江农运情况》等,都对朱积垒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使他学会了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农民问题,认识到当前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认识到旧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总病根在于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同年6月,朱积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先后在广东《岭东国民日报》和《少年先锋》杂志上发表了《帝国主义的末运和世界革命》及《告盲目反“共产主义”的人们》等重要文章,宣传革命思想。
1926年10月,他以国民党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到家乡,他就在九峰上坪村办起了平民夜校,以生动通俗的语言向农民宣传革命的道理,启发和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他把农民比成“吃的是草,却终日犁田、耙田,还要挨人鞭打”的牛,把地主豪绅比做“吃得饱饱的,吃完就睡大觉,养得胖胖的”猪,并引导农民说:“是谁把他们养肥的?”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们种田人。”“养肥了怎么办?”“宰来吃!”农民们的思想之火被点燃了,朱积垒又趁热打铁,组织农民群众成立了上坪村农民协会。并仿照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做法给每个会员发了《农会会员证》,证上印有“不劳动,不得食,宜同心,宜协力”的字样。这对于祖祖辈辈深受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来说,还是平生第一次。颤抖的手中持的不再是税捐的证据,高利贷的借条,卖身的契约,而是体现农民地位和权利的农会会员证,这给农民以极大的鼓舞,也使他们焕发出极大的革命热情。于是,以上坪农民协会为中心,周围100多个小山村处处燃起了农民运动的烈火。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继续在南京、无锡、杭州、福州等地,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着神州大地,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1927年9月间,在朱积垒的努力下,成立了中共平和县第一届临时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平和县农民协会。朱积垒既是临时委员会的书记,也是县农民协会的会长,担负着领导闽南革命斗争的重任。朱积垒根据福建临时省委关于当前党的任务“主要是领导农民运动,搞农民武装斗争”的决定,着手布置各乡农民协会成立农民自卫军,千方百计地收集枪支,把农民们武装起来。
1928年2月上旬,朱积垒决定利用2月11日传统“天穿日”的机会,在县城九峰中学召开第一区属各乡农民协会代表大会,以扩大影响和声势。反动县长方日中得知农民要进城开会的消息后,组织地主豪绅进行密谋,并策划了调遣小溪警卫队和保安队伏击农会会员,破坏农会行动的阴谋。对于敌人的这些活动,朱积垒毫无察觉,2月11日这天,各村的农协会员们在按计划前往开会的途中突然遭到袭击,结果十余人被捕,整个计划遭到了失败。
朱积垒悔恨不已,第二天他主持召开了县委会和县农代会,在会上明确提出了“打倒国民党”、“暴动夺取政权”的口号。24日,又召开了县委和支部的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武装暴动的问题,成立了暴动委员会,并对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
正当暴动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情况发生突然的变化,省委派来帮助组织暴动的2位同志夜宿客店时被捕,情况万分危急。接着又传来敌人将杀害狱中农友的消息。为应付这一突然情况,避免更大的牺牲,朱积垒立即召开了暴动委员会紧急会议,根据新的情况,对暴动的时间、攻城的方案作了新了部署,并果断决定提前于3月8日举行暴动。为了达到攻城与营救战友的目的,朱积垒派出一支小分队,事先化装进城作内应,并担任破监救人的任务;由他自己率领以长乐乡工农自卫军一、二大队和九峰上坪自卫军中队,特务连以及广东饶平步枪队组成的主攻部队,从城外发动主攻;另派长乐乡工农自卫军第三、四、五大队及永定“铁血团”从北路配合。
1928年3月8日,天刚蒙蒙亮。突然,地处闽粤边境的平和县城九峰镇外“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黎明的沉寂,紧接着,洋号声、海螺声、枪声、土炮声、喊杀声交织一片。平和暴动按计划打响了。在迎风猎猎的红旗下,只见一位身材高大、脸色黝黑的人,手握左轮枪,指挥攻城的农军潮水般地涌向城墙,这位指挥员就是被当时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称为“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的平和农民暴动的领导人朱积垒。朱积垒带领主攻部队冲到城墙下,下令架梯攻城。敌人企图据城顽抗,朱积垒投掷的一颗手榴弹在敌人头顶爆炸了,趁着手榴弹爆炸后的烟幕,他指挥突击队几名农军战士攀木梯攻上墙去,并迅速打开了城门。大队人马似决堤的洪流,涌入县城,杀向四面八方。朱积垒率领队伍冲到了县衙门,反动县长方日中早已闻风丧胆,逃之夭夭。朱积垒命令把以斧头镰刀为标志的红旗插到衙门前的钟楼上。同时,另一路农军已冲向监狱,砸开牢门,救出了狱中的战友,暴动的主要目的达到了。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朱积垒及时决定将队伍退回长乐乡,以长乐乡为根据地继续开展斗争。
平和暴动犹如一颗重型炸弹,震得敌人魂飞胆丧。军阀张贞急忙调集一个营的兵力到平和,与当地保安队联合,对农军进行疯狂的反扑,对长乐乡进行残酷的烧杀抢掠。找不到朱积垒,他们气急败坏地放火烧毁了朱积垒的祖房和其他许多农军战士以及一些农民的住房。朱积垒得知敌人的暴行后,写了下面这首歌谣来鼓舞战友:
莫须怨来莫须愁,
男儿须要报乡仇,
革命成功分田地,
烂屋烧掉住洋楼。
在朱积垒的领导下,农军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7月26日,朱积垒主持召开了县委会议,提出了新的斗争策略,采取“敌来我去,敌去我回”,“分成小队,多方袭击”的灵活战术,与敌展开游击战争,并正式成立了红军第二营,同时在各乡村加强党的组织工作,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巩固长乐这个根据地。
为了发动各地的革命斗争,朱积垒不顾体弱多病,每天爬山越岭,深入到各村农会和党支部去开展工作。不幸,在去往广东大埔县岩上乡苦竹凹时被敌探盯上而被捕。在狱中,敌人对朱积垒遍施酷刑,用竹夹夹他的手指、脚趾;用竹篾紧圈他的手脚,再用竹尖打进去;用辣椒水灌鼻,朱积垒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几度昏死过去。可肉体上的痛苦,并不能动摇朱积垒精神上的信念,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操。
敌人看硬的不行,便来软的,假惺惺地对朱积垒说:“上司有令,只要先生申明,今后不参加共产党活动,并带领游击队下山归顺,不但可以免受重刑,还可以重用。”面对敌人的无耻引诱,朱积垒轻蔑地说:“要杀便杀,何必多言。共产党人好比韭菜,是越割越长的!”
敌人无计可施,想把朱积垒押回平和行刑示众,但又怕押送途中遇劫,于是决定将朱积垒就地枪决。临刑前,敌人企图强迫朱积垒跪下受刑。但朱积垒高昂着头,瞪圆双眼,硬挺着身躯巍然而立。“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胜利万岁!”临终前,朱积垒用尽全身最后力气发出的高亢响亮的口号声盖过了敌人行刑的排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