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梓林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1-21 08:49

何梓林,又名南薰、梓八,1875年12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沙田丫婆山。父亲何文光,是个贫苦农民。何梓林凭着幼时六年私塾所学,先在家乡设馆课读,因学生不多,便改学中医,这为他日后以行医为生和当军医打下了基础。

何梓林性情耿直,对不公不平之事总是嫉恶如仇,常常与盟兄弟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等在乡间专替穷人撑腰,敢向恶人挑战。有一次,一位姓余的长工拿了祠堂一点积谷给挨饿的小孩充饥,何氏宗祠的族长知道后,淫威大发,竟将长工关在祠堂,准备沉塘处死。几两陈谷岂能抵得一条人命!何梓林闻讯后,与何叔衡等人手持利斧,在当晚将余某救出,并资助他全家逃往华容谋生。还有一次,何梓林被王财主请去给他儿子看病,正巧看见财主在门外毒打一老人。原来,老人讨饭来到这家大户,满以为会被施舍点什么的,冷不防从门里窜出一条恶狗扑上来就咬,情急之下,只好举棍驱狗。岂不料狗恶人更恶,财主叫嚷老人打狗欺主,便对老人施暴。何梓林气极,飞步上前,怒吼道:“如此欺人,我梓八实在难忍!”只见一拳捣去,王财主已是四脚朝天了。可怜的老人,他哪里知道,在那黑暗的年代,有时候人被狗咬,竟然不能有自卫和防御的权利!梓林这一拳,是砸向恶财主的一拳,也是砸向“人不如狗”的旧社会、旧制度的一击重拳!为了避开王财主的报复,他在何叔衡劝告下,远走他乡,行医谋生,但他“利斧救长工,铁拳惩恶财”的仗义之举已被四乡八邻传为佳话了。

走出家乡,他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求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原籍湖南湘阴的清军水师管带张树臣,被收留下来权且做些杂活。他不以位卑而自弃,行事有度,举措得体,张树臣爱惜他是一个可以造就的有为青年,1908年推荐他进了福建武备学堂,随后转到桃园岭军医学堂。两年后,何梓林被派到驻闽新军第十镇第二十协协统许崇智部当上了一名军医。不久,他与知遇恩人张树臣之女张祝华结成伉俪。1911年4月,他经湘籍同盟会会员彭寿松介绍,加入军警特别同盟会。从此,他转战各地,北伐东征,将自己的一生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何梓林投身革命,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砥砺品性、磨炼意志,改造自己成为了有功于革命的一代新人。他常以孙中山的“发愤自雄,易旧为新”,“蹉跎岁月,寸功不展,可羞之极”等格言来勉励自己。在那动荡的岁月里,他始终不渝地秉持着这种自雄为新、展志立功的信仰,并以此为支撑,才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谱写了一行行壮丽的诗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驻闽新军也举起了义旗。何梓林在直捣总督府的战斗中,奋力向前,英勇杀敌,毙敌首于枪下,置生死于度外,因功被授予一枚云麾勋章。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1913年孙中山、黄兴发动“二次革命”。何梓林参加了在福建举兵响应的讨袁战争,失败后同许崇智、万云陔、张祖汉等于8月底从福州出走,然后分道而行。他曾一度在厦门鼓浪屿寺庙当和尚,借以隐蔽下来。寺庙的宁静熄灭不了何梓林心头救世的热情,4个月后,他同张祖汉前往江浙一带,联络各方人员,从事反袁活动。1914年,何梓林与刚从日本回国的万云陔在上海相遇,在万云陔介绍下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此后便以更饱满的热情积极反袁。1916年春,张祖汉不幸遇害,万云陔再度亡命扶桑,何梓林掩埋好战友的尸首,擦干脸上的泪痕,放眼满目疮痍的乱世,怀着对袁世凯祸国殃民以及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无比愤慨,赋诗一首:

项城盈恶安能善?孙公辞职林深怨!

暴虎归阴凶狼獗,民国依稀民遭劫。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大旗,组建军政府,亲任军政府大元帅职。何梓林闻讯后,迅速由上海启程,取道湖南,南下广州,急切参加护法运动,并受命随粤军入闽作战。1920年何梓林因战功卓著由连长升任营长,后又升任粤军第十四团团长。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感到失望,他在给何叔衡的信中说:“林观时局,从今以后,更无宁静日也。林之在外,断非谋一人之权利及无救国之想耳,吾恨吾现无措施之手,断不能不暂为之保其位置。”同时,他又希望“若万不幸,又望再出一个黄巢,血洗中华”。可见,即使在革命受挫愁怀难遣时,他仍怀着“救国之想”,并且抱定了同那些危害国家、民族的军阀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6月何梓林即率部随粤军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在攻克古水、盘市后,又在怀集县城南门外横洞与桂军谭明河、罗美玉、徐梁林等部展开战斗,大败敌军,首占怀集县城,次取广西贺县。8月进抵桂林。孙中山举兵北伐、统一全国、实现民主共和的主张使他深受鼓舞,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对友人说:“成功之日,亦我中国之幸也。”

1921年11月27日,何梓林率部迎接孙中山从广西昭平抵达平乐。12月4日,又护送孙中山、许崇智等行抵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不久,他率部护送孙中山等,于1922年4月8日将设在桂林的大本营迁往广东韶关,改道北伐。殊不料,部队在移防途中,他所在旅的旅长谢文炳投靠阻挠孙中山北伐的陈炯明,首先将何囚禁起来,然后率部向陈炯明部的洪北麟师靠拢。情势万分危急!当天深夜,何梓林机智脱险后,速将此事密告许崇智。谢文炳的叛变终于被及时制止了,谢畏罪潜逃。何梓林因功被提升为第七独立旅旅长。此后,他率部返桂林休整。5月8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发布总攻击令,分三路向江西进攻。何梓林被任命为北伐军前线支队司令官,率部进军江西。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何梓林奉命率部由赣返粤平乱,结果被陈炯明重兵阻于赣、粤、湘边界地区。一次次的斗争,换来的仍是“民国依稀”!面对熄灭不了的四起狼烟和灭不绝的大小军阀,何梓林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他开始认识到:只依靠军阀力量来实现北伐已经不可能了,必须另找出路。此后,他开始倾向马克思主义,并于8月写信给何叔衡说:“林以足下言过激主义救我中华为然耳”,“俄国革命之方,乃救我中国之法也。”

孙中山在广州脱险后,北伐军改为东路讨贼军,向福建进攻。何梓林仍率部担任先锋。9月21日,他由闽西之营口,经建瓯、古田向南逼进,于10月12日抵达水口镇,在水口附近的白塘街一带与李厚基部展开激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7岁。

11月26日,在福州西湖公园北伐军东路讨贼军为何梓林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追悼大会,孙中山发来唁电,廖仲恺致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