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琳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1-21 08:51

宋玉琳,字建侯,亦名豫琳,1880年生,安徽怀远县人。他天资聪明,少年读书时即显露才华,被街坊誉之“神童”。

15岁的宋玉琳遵从父命参加秀才考试,在凤阳府考了第一名,但是,他不想走科举道路成为封建官僚,而是立志要做消灭封建专制的斗士。他常对人说:“大丈夫当马革裹尸,安能随诸磕头虫后学趋跄耶。”为推翻清王朝,他20岁时投笔从戎,在安庆参加了当时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的新军,任某标(相当于团)书记,并加入反清秘密团体——岳王会。此间,他结识了同盟会员范传甲,深得范的信任,并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范认为他是其友“徐锡麟后一人也。”

1908年,宋玉琳与范传甲等人一起,协助熊成基,发动了安庆马炮营起义。不幸起义失败,范传甲被捕遇害,宋玉琳避往他乡。1910年秋,宋复返安庆,密谋起义,未成。遂考入安庆高等巡警分校,后肄业。

1911年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计划在广州发动起义,推举黄兴、赵声为统筹部正副部长,主持起义事宜。宋玉琳应召,率97名江淮志士奔赴广州。赵声所部因改期起事之议退去。宋玉琳即约数人,代表赵声于马鞍街二牌楼组建机关,负责江、浙、皖、鄂、湘、桂、闽、滇等地革命力量的联络,为起义筹粮办饷。他工作废寝忘食,深受同志们敬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起义爆发,宋玉琳跟随黄兴攻打清两广总督衙门,带头冲入敌阵,后又转至华宁里与敌激战,当情况万分危急时,同事劝其离去,他却说:“安庆举事(指马炮营起义),我未能为国捐躯,这次我将为民族含笑九泉!”激战至日暮,终因寡不敌众,弹尽力竭,不幸被俘。敌人多次刑讯,他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屈。在法庭上,宋玉琳陈述黄兴主张即时进攻,有三大理由:

一、革命党人屡次失败,此次全力以赴,不能临时苟延;

二、筹备此次起义,耗资十多万元,皆为募集而得,如果不起义,必断以后筹款之路;

三、奉命而行,不能不战而退。

宋玉琳言词慷慨,当时讯问官及观审者没有不为之感动的。他视死如归,从容赴难,年仅32岁。

宋玉琳烈士的忠骨葬于广州黄花岗,英名列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