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达,1885年11月9日出生在广东梅县桃尧石螺岗的一户贫苦农家。父亲张瑞兴因家贫赴南洋谋生,张民达出生不久,母亲病逝,无所依靠,9岁便随叔父张福赴马来西亚庇能(加)父亲处。曾就读英文学校,继入方言传习所。毕业后,通晓多种语言,先后在吉隆坡、芙蓉、怡保等埠审判厅当传译员。他热爱祖国,向往革命。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漫游南洋各地,张民达通过同盟会南洋组织负责人之一邓泽如的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从此,他在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下,矢志忠于革命事业,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成立,11月,他受孙中山致函邓泽如的委托,负责南洋英荷各属的筹款事宜。1915年5月,由邓泽如介绍东渡日本,在东京谒见了孙中山,请命开展反袁活动,到北京伺机刺杀袁世凯,为孙劝止。他随后加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特派他为联络员,仍返马来西亚,一面联络党人,一面进行筹饷工作。
1917年,孙中山南下护法,张民达即返国投效孙中山,9月返抵广州,在大元帅府侍卫孙中山。1918年他加入援闽粤军第二支队(司令许崇智)任军事委员,出发援闽,旋以功绩升任少校副官。1920年秋粤军回粤时,他任许崇智部五十七营营长,1921年5月,又被提升为第九旅第十八团团长。1922年10月,提升为第八旅旅长。1924年春,建国粤军正式成立,同年6月,张民达由孙中山任命为第二师师长。
张民达1925年1月15日,孙中山北上后,盘踞东江流域的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支持下,乘机反扑,自称“救粤军总司令”,准备进犯广州,推翻广州革命政府。广州革命政府决定东征陈炯明,当日发布东征命令。由粤、桂、滇、湘、鄂、豫军组成东征军,分左、中、右三路作战。
在这次东征中,建国粤军(许崇智部)第二师师长张民达担任右翼(路)军前锋指挥,与参谋长叶剑英密切配合,提出了以猛攻猛进为唯一的作战方案,沿淡水、平山、海丰、陆丰及潮汕、兴梅的进军路线挥师出击,所向披靡。
1925年2月1日,张民达师和下辖第三旅(许济旅)从广州燕塘出发,沿广九铁路下石龙,肃清沿线陈炯明军的前锋。张部于3日占领石滩,4日攻克石龙。在东征军的猛烈进逼下,陈炯明叛军节节败退,向淡水方面逃窜。2月10日,广九铁路沿线的敌人基本被肃清,东征军很快地占领了平湖、深圳等地,然后向东乘胜前进,直指惠阳县之要镇淡水。这里地势险要,周围筑有一坚固的城墙,且有敌第五军熊略部等约共4000人驻守。要攻下淡水,并非易事。2月13日,张民达师在淡水外围的新圩遭到第五军熊略部的阻击,激战数小时,敌军被击溃,旅长、团长各一人及士兵数百人被俘。次日,张民达师进至淡水城下,黄埔校军亦进至淡水城外。敌人洪兆麟部得知东征军进攻淡水的消息后,便下令驻惠州、海丰等地敌军增援淡水。这时,摆在东征军面前的问题是攻还是不攻?攻,势必要在敌援军赶来之前;不攻,将会腹背受敌,惨遭损失。在这关键时刻,东征军的将领们及随军的苏联顾问及时召开战地会议,通过周密的研究,决定立即组织攻城,由黄埔校军负责攻城,张民达师负责阻击增援之敌,许济旅为预备队。
2月15日拂晓,攻城的战斗打响了,黄埔校军炮兵在南门外高地首先向城上发炮,轰击敌人工事,紧接着,由黄埔军校将士组成的奋勇队(敢死队)奋不顾身地逼近城墙,冒着敌人的炮火爬城,因敌人用密集的炮火顽强抵抗,不少队员血洒疆场,英勇牺牲在淡水城下。然而,战士们并没有因此而退却,相反的更激起了战士们的斗志,于是,他们采用了苏联顾问提出的“人梯法”爬城,终于歼灭了城墙上的敌人。敌人的炮火被压下去了,战士们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各个城门冲进城内。守城敌军见大势已去,急向东门逃窜。此时,负责阻击增援敌军的张民达师速向东门赶来,与黄埔校军内外夹攻,协同作战,将敌熊韬旅长以下官兵1000多人尽皆俘虏,缴获大批武器和战利品,胜利地攻下了淡水城。
15日晨,敌援军7000余人向淡水反扑,黄埔校军与粤军奋勇迎战,激战大半天,将敌人打退。傍晚,敌军再次来袭,粤军在张民达指挥下,奋勇作战,终于将敌人击溃了。
东征军占领淡水城之后,继续向东挺进,于2月20日在洋塘围击溃了驻守在平山的敌洪兆麟部后,次日,张民达师则占领了平山。
2月23日,右路军将领们举行军事会议,针对当时的形势进行反复研究分析,决定部队继续东进,指向海丰和陆丰。张民达奉命率二师、七旅进攻盘踞在三多祝的敌洪兆麟部。三多祝前面有一片丘陵地带,地名叫破崩岗,敌军在那里构筑了坚固的军事防御工事,后面有一山岭叫猪兜岭,敌军在那里布有炮兵阵地。岭上有一个海拔1000多米的牛皮嶂,洪兆麟军亦在那里布防了一批兵力。如若进行强攻,则不易取胜,必须采取出奇兵智取。战斗急在眉睫,粤军第三旅张和团受命执行奇袭敌军任务,派出精兵绕道秘密进入牛皮嶂山脚,入夜爬上制高点,于次日早晨,出敌不意,从山上猛攻下来。敌遭突然袭击,弄得丧魂失魄,仓皇向山下溃退。这时,张民达与莫雄立即指挥部队全线出击,前后夹攻,歼灭了不少敌人,并迅速占领了洪兆麟的指挥部。敌军无法立足,只得向海丰方向狼狈逃窜。张民达马不停蹄,率部紧追不舍,逼近海丰。2月27日,在海丰农会的配合下,粤军和黄埔校军攻占了海丰县城。
部队攻占海丰后,许崇智、蒋介石等主要将领研究制订了分三路进攻潮汕的军事计划,决定由粤军第七旅和黄埔校军教导团为左路,沿海丰、公平、河婆、棉湖、普宁一线进军;由粤军第二师一部为中路,沿陆丰、葵潭、普宁、揭阳、惠来和潮阳一线进军,追击敌军主力;由粤军另一部为右路,从汕尾乘船,向汕头进军。3月3日,各路军按既定路线进军。中路军张民达部从海丰出发,沿陆丰、葵潭进军,于3月6日占领了潮阳,次日逼近汕头。此时,潮汕一带均为革命军所控制。随后,张民达分兵追击棉湖、河婆战役溃退的林虎残军至黄冈、饶平,然后回转沿韩江北上,于24日占领了梅县县城;接着分兵两路截击从兴城之役北逃的溃军于平远、蕉岭,并将其重创,残敌被逼退窜闽西。至3月底,潮梅全境亦为革命军所占领。这时,盘踞在惠州的杨坤如部,眼见大势已去,无法再作抗拒,只得被迫拱手献出惠州,惠州于是落入革命军手中。这样,从2月1日开始的第一次东征,至此取得了重大胜利。张民达却为这次东征绞尽脑汁,作出极大的努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创造了40多天击溃了盘踞在东江一带达3年之久、为数在四五万之众的陈炯明逆军的伟大战绩,完成了广州革命政府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给了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以沉重打击。
1925年3月底,张民达驻防蕉岭。此时,滇、桂军阀却在广州无视革命政府,企图叛乱。他连接师部后方主任侯山来电告急;同时许崇智亦急电张民达赴汕头共商回师广州大计。此时此刻,张民达痛孙中山逝世,愤军阀横行,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赶到汕头。4月5日,当他经松口抵达潮安时,正值数天大雨,韩江暴涨,铁路又被淹没。他曾与许崇智通了电话,许劝他水退过后才去汕头,随从的副官亦说乘船危险。张民达说:“我辈以身许国,难道还怕死吗?”又说:“我是侨生,懂得水性。”说完旋即登舟。不料,船触湘子桥铁索,全船覆没,张民达及6名随从全部殉难,享年40岁。
张民达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转战千里,先后参加了许多战役,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出了他特殊的才能和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
1926年3月13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第二团团长、前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等著文呈报国民政府,从优褒恤。同年6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叶剑英等呈报,追赠张民达为陆军上将,后由许崇智择地,隆重葬于广州东北郊,即今先烈中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已将其墓重新修葺,叶剑英元帅书题墓道。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给予张民达以烈士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