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雨霖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1-22 10:34

季雨霖,字良轩,生于1881年6月1日,湖北荆门市(原荆门县)沙洋区烟垢镇官桥季家人。季雨霖少有大志,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选择了革命救国的道路。他认为,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已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只有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才是救国救民的惟一出路。当时刚满20岁的季雨霖,毅然摈弃“科举”道路,邀约一批好友,于1902年来到武昌城湖北布政使司,投笔从戎,参加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办练的湖北新军,在武建军前锋营充当哨长(相当于排长),不久,保送将弁学堂(湖北新军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在校,与李长龄、贺公侠等人在学兵中组织自治会,举贺公侠为会长,秘密宣传民主革命。毕业后,季雨霖被派任湖北新军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第三营督队官(相当于副营长)。1904年,日、俄两国军队在中国东北地区交战,昏庸懦弱的清政府反而宣布严守中立。如此奇耻大辱,更激起武昌军、学界中知识分子的愤愤不平。为了反抗清王朝,刘静庵、张难先等人在武昌阅马场多宝寺街成立了湖北最早的反清秘密组织——科学补习所。补习所成员大多是湖北籍文学堂学生、新军士兵和下级官佐,季雨霖是其中的骨干人物。后因补习所计划乘湘、鄂两省军政要员聚会庆贺慈禧太后寿辰之际将其一网打尽,但事机不密,被敌侦知,科学补习所被封闭。1906年3月,刘静庵、张难先、季雨霖等原科学补习所主要成员经过活动,取得美国天主教中华圣公会同意,利用该会设在候补街高家巷称作“日知会”的公共阅览室作为党人秘密聚会场所,圣公会还聘任刘静庵为日知会司理,所以刘静庵、季雨霖等人便得以日知会作掩护,重新组织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宗旨的秘密革命团体,这个团体也索性命名为“日知会”,以便于活动。经过宣传、串联,参加日知会为会员的新军官兵和学界人士近千人,刘静庵被推举为总干事,季雨霖、张难先是主要负责人。日知会的荆门籍会员,除季雨霖外,还有祝制六、廖汇川、陈雨苍、徐祝平、李少翘、张佩绅等人。这些人日后都积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

日知会经常举办时事讲演会,论述世界形势和国内危局,公开鼓吹反抗清王朝统治。演讲者慷慨激昂,讲到痛切处,往往声泪俱下,激起群众共鸣,于是引起官方侧目。仅碍于日知会有宗教外衣作掩护,因而官方暂时对其无可奈何。这时候,大多数湖北留日学生都参加了孙中山于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1906年5月,孙中山得悉季雨霖、张难先等在湖北组织的日知会革命活动的成效后,高度赞赏,便派余诚为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回国领导湖北省的革命运动。同盟会以日知会为据点,宣传孙中山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革命主张,并吸收了包括季雨霖、祝制六、徐祝平、廖汇川等人在内的许多日知会员加入同盟会;还协助日知会办好江汉公学、明新公学和东游预备科(即留日补习班)等学术团体,以造就革命人才。

日知会的革命活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恐慌,企图扼杀这一革命团体。季雨霖等人也察觉情况紧迫。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日知会一部分首要骨干聚集在武昌左家巷群学社,焚香刺血,誓结生死同盟,决不吐露革命组织,并公推季雨霖为盟主。会后,推派一些党人各自回家乡活动,结交有志之士,或游说殷商大户,响应和支持起义,从而又发展了不少日知会员。同年10月,孙中山在东京为组织萍乡、醴陵起义,特派梁钟汉等三人回湖北策动响应。梁到武昌后,邀集季雨霖等日知会骨干分子在当阳伯牙台秘密商议湖北响应的步骤和活动经费问题。当时,季雨霖正在鄂军当督队官,奉命在武昌招募一个新兵营。伯牙台与会者一致同意趁机全体混入新兵营,待条件成熟,联络其他营队举枪夺取兵权。正当起义准备进行之际,事机为接近党人的骗子郭尧阶所悉,他为了贪功邀赏,竟向官方告发季雨霖等人是日知会作乱的策划者,并提供了31人的黑名单。此时,萍、醴起义失败,湖北当局根据清廷密电,立即悬赏白银1千两通缉所谓“湖北会党首领”。于是,秘密大搜捕于1906年(丙午年)11月开始,先后被捕的有季雨霖、胡瑛、李亚东、刘静庵、张难先、梁钟汉、吴贡三、朱子龙、殷子衡等九人。这便是当年轰动全国并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同情的“丙午日知会谋反案”。季雨霖被关押折磨一年多后,经多方营救才获准以保外就医为由释放出狱。出狱后,季辗转四川、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继续发动革命,虽屡遭失败,但革命之志始终不渝。

1911年10月10日(即辛亥年8月19日),由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夺取了武汉三镇,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组织了湖北军政府,宣布: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的皇帝年号。季雨霖在北京闻讯,昼夜兼程,绕道驰回。他带领两名随从乘车南下,机智地混过武胜关,于10月12日到达汉口过江去武昌。由于武昌革命军政府戒严,城门关闭,不许出入。季雨霖递入名片,城内欢呼,奔走相告:“季大人回湖北来了!”季雨霖被引进革命军政府,都督立即委任他为标统(团长),统率京山起义胜利后又分拨来省增援的数千新兵参加汉口保卫战,与清政府派来镇压武昌起义的大批陆、海军进行殊死搏斗。季雨霖身先士卒,三战三捷。阳夏争夺战,战况惨烈。从10月18日开始,战斗进入激烈阶段,湖北革命军民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条件下,孤军抗击清军进攻。双方在汉口外围刘家庙展开拉据战,革命军英勇抵抗,死伤惨重。接着,清军向市区紧逼,这时民军总司令黄兴由上海到达武昌,立刻到汉口组织反攻。10月30日,黄兴发出军令,令汉口民军“警戒汉口街市各要地”。当夜,民军以战斗队形彻夜警戒。第二天清晨,清军以大炮扫荡推进。民军官兵,或攀上屋顶射击,或匿藏户内放枪,迫使清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很大代价。民军拼死抵抗,转战、角逐于一街一巷、一室一椽、无休无懈、不食不眠,战士们个个被战火硝烟熏得黧黑,几乎辨认不清谁是谁。冯国璋见民军如此英勇顽强,悍然下令清军向汉口街市纵火,焚烧一段,推进一段,放火烧民房三天三夜,迫使民军无处藏身。火线上,一弹飞来,穿透季雨霖肋间。民军总司令部派人抬送第一医院抢救。经十数日治疗,伤口愈合,派为军政府一等军事顾问。同年10月底,革命军撤出已成一片焦土的汉口,退守汉阳。但武昌首义的胜利,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后大江南北反清浪潮迭起,各省相继起义响应,宣告独立,脱离清朝政府,从而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奠定了基础。

当阳夏争夺战展开时,鄂军都督府为了打通安襄、荆宜、抄清军后路,侧面出击南援清军,乘势收复旧安襄郧荆道,特委派季雨霖为安襄郧荆招讨使,先收拾鄂西北和江汉平原负隅顽抗的清王朝残余势力,及早迫使清帝退位,光复全国。

安襄郧荆三府一直隶州自前清以来便是湖北省在西北部的一个行政区,设置有安襄郧荆兵备道,计管辖安陆、襄阳、郧阳三府和荆门州等20余县。

招讨使部组建时,鄂军都督府将安襄郧荆三府一州及所辖各县知事的木质铜镶新官印交与季雨霖招讨使,让他携去沿用途换回清政府的铜质官印。同时指派张难先等人为招讨使顾问官,荆门籍陈雨苍为军事参议。季又邀请荆门人毛凤池担任秘书。追随季招讨使北征的幕僚中,聚集了不少原日知会的老同志。当时缺兵少饷,又无足够的枪械弹药,季本人的伤口刚愈合,许多人都为季捏一把汗,担心他此番是否能完成招讨任务。

同年11月20日,季招讨使率领僚属60多人和一个步兵营从武昌出发,溯汉江北伐,当时到达沔阳城关仙桃镇。次日,借用一处善堂设立招讨使行辕,着手收抚地方独立势力和其他散兵游勇,并拨款遣散没有作战能力的老弱病残兵,整顿地方治安。在仙桃,为了发展革命力量,季雨霖接受张难先的建议,与各路民军进行联络,先后收编了李亚东、梁钟汉、刘英等地方起义部队。季得以此三方面的武装力量为其基本队伍,加上兼并的其他零散武装,使季军从小到大,至此已有8个营的武装了。招讨使行辕在仙桃定下安民计划与整军方略,宣布了八项政策;一是安士绅,抚百姓;二是集溃军,缴枪械;三是禁民间私藏军火;四是招降、不准滥杀满人;五是剿土匪;六是禁勒派军饷;七是严拿冒名招谣;八是官票与民票一律通用。务令军纪整肃,于民秋毫无犯。由是义声大振,兵力雄厚,豪杰来归,市井安定。

当时,汉口、汉阳均被清军占领,革命大局很不稳定。季雨霖革命意志坚定,召集全体属员反复讨论,终于作出决策:飞报黎元洪,请坚守武昌以待各省援军;招讨大军决定光复襄阳,进占新野、南阳,直捣洛阳、郑州,以遏制清军南援。第二天先派一支部队光复了荆门州的沙洋镇。

汉阳失守后,军饷来源被切断,季派陈雨苍回荆门,向殷商富户讲明义军革命宗旨,向他们筹集军饷。荆门商民大悦,乐捐巨万。沙洋光复后,招讨使行辕随即进驻沙洋镇。这时,荆门、潜江一带土匪猖獗,商民深受祸害。季决心维护这一带治安。他每到一地,一面平抑物价,招抚散兵游勇,扶商贾复业;一面分派部队清剿匪霸。曾派李济臣率队前往潜江剿除土匪,捕获匪首全明洪,将其斩首示众。后又派吕丹书、李凤鸣为缉匪专员,带队从沙洋出发,经商桥、李市、邓州、蝴蝶咀、官叽口,沿途围剿,然后从沙洋折回,经过拾回桥到达后港,先后捕得匪霸张世凯、刘顺华;再由后港转到积玉口,捕得匪首罗寿喜等,均一一处决示众,民心大快。在此之先,还在沙洋杀了假冒季招讨使名义向荆门各界勒派巨款的王宗杰、王禹清父子。

季雨霖在驻节沙洋期间,得悉汉江官堤年年溃决,人民生命财产屡遭洪水灾害的情况后,深为痛心。他认为:推翻清廷是国家大事,人民安居乐业亦是大事,再不能让百姓受此浩劫。于是,他召集各界人士开会,决定重修沙洋汉江官堤,指派专人组建堤工局,向沙洋、沙市商界募捐筹款,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将沙洋堤整修一新,堤身高出水面3米多。民众为纪念季公德政,在沙洋垭坝堤修建了季公祠,将沙洋堤改名为“季公堤”。

这时候,由于唐牺支起义军先后光复了宜昌、沙市、当阳和荆门州,切断了襄阳与荆州互相支援的通道,唐便迅速带领革命民军围攻荆州城,但清军闭城死守。唐部因缺炮,电请驻沙洋的季招讨使部以炮援夹击荆州。招讨使部决定在沙洋分兵;季雨霖率领大部分武装西援唐牺支部攻打荆州,另以高仲和为军事参赞,组成军务处,代表招讨使率领选锋队北上钟祥、宜城、襄樊。沙洋分兵后,季雨霖率部迅速进逼荆州城,并发出通知规劝清军守将献城出降。清军守将见大势已去,要求以不杀满人为条件投降季军。季雨霖接受清军要求,率部浩浩荡荡进驻荆州城,收缴清军枪械,出榜安民,委派李亚东为荆州知府。季部夹击荆州立下大功,受到鄂军都督府很高的奖励和优厚的慰劳。随后,季雨霖率部回师沙洋,下令全军作准备,北上钟祥、襄阳,并安排辎重船只由水路打前站。这时,由荆门人王伯膏、陈荣钟率领的一支敢死队武装(170多人)辗转宜昌等地来到沙洋投归季军,受到款待。

1912年1月5日,招讨使本部人员离开沙洋渡河向钟祥进发,百姓夹道欢呼。季雨霖坐高头大马上频频挥手,向欢送人群致意,爆竹声阵阵相随。次日晨,到达钟祥城郊。季军在事前曾派人送信去钟祥,分别向清军第二十九标第三营管带张楚材以及刘蕴玉等劝降,希望他们反正合作。但张楚材表面周旋,暗中与全明汉策划进击义军,并截留了季部先遣到钟祥的辎重船只。季招讨使忍无可忍,下令攻击,未及半日,敌军溃败,季军擒斩为首闹事的全明汉以惩暴乱。张楚材携带妻妾逃走,季雨霖通电各地缉捕。张、全两部纷纷投降,被整编为一个营,由阙龙任管带。

1912年1月8日,武昌军政府将原有湖北新军8个协(旅)扩编为8个镇(师)。招讨军编为民军第八镇,季雨霖为第八镇统制(师长)。次日,接到省部督府来电:孙中山已在南京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这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阳历)。第二天,季部官兵齐集汉神庙,举行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典礼,季雨霖发表演说,鼓励军士们“戮力同心,北扫幽燕,以光复祖国为惟一之目的,死生所不暇顾”。不久,南北和议(即袁世凯与武昌革命军方面的议和)破裂,招讨使部奉令克日北伐。于是,季军从安陆府(知府设在钟祥)开拔,经两日的急行军到达襄阳,襄阳守将张国荃、黄仁炎已于不久前宣告反正,这时也开城出迎,季部进驻城区,襄阳光复。当时,随州、枣阳虽已光复,但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季雨霖派队清剿,处决了匪霸陈流山等。意大利传教士借口剿匪时伤及教民多人,向省里控告季雨霖。妄图挑起教案,省里电令季雨霖查究,季派书记官夏贵三充当翻译,陪同襄阳知府梁仲汉前往枣阳查勘,经严词辨析、批驳,该意大利神父理屈词穷,自愿了息。从而得出经验,凡与帝国主义者打交道,决不可像清廷官吏那样示弱,方免外交失败。

襄阳光复不久,省里电令季雨霖速率所部北上攻打河南,支援陕西,并以季为总司令官。这时,安襄郧荆三府一州及所属各县先后平定,军队整编就绪,军威已树立。季雨霖接到电令后,先投书南阳清总兵谢宝胜劝降,又印发语体文告示,号召南阳各地及时反正,并分别通电宜昌、重庆、成都、陕西各友军“切取联络,以会师中原,直捣黄龙”。季雨霖将全部兵马编为三个纵队:中锋一路,由新店铺沿白河直通新野;左翼一路,由老河口直攻邓州,占领河南省南部地带;右翼一路,绕枣阳出击唐县,以接应新野。约定三路大军在南阳会师。次日举行誓师大会后,各路大军出发,季率本部人员殿后。三路大军势如破竹,唐县、邓州不战而下,新野也接着于激战后被攻克,季率本部进驻新野,三路北征大军同时告捷。接着,收编南阳清军部队,并派兵清剿河南省的土匪,整顿治安。正要准备挺进中原,攻打洛阳、邓州,适逢南北议和告成,清帝宣告退位,季军奉鄂都督府令班师回省。季部随即返抵襄阳,安排好各项公务后,又由水路抵达沙洋。这时接到黎元洪电令,将季属第八镇的武装部队就地分驻汉江沿岸各处,只许季统制带领镇与部人员东下。季雨霖在沙洋水师船上,邀集张难先、阙龙、陈雨苍、廖汇川、陈子惠等10人开会,分析了省里的政治局势和革命营垒内部派系斗争的复杂性,认为南北议和虽成功,但情况仍混乱,如果对此没有思想准备,回省以后,很有可能被排挤,革命胜利果实被篡夺。为了预防今后政治变故的发生,10人在水师船上歃血为盟,誓共生死。众人以年岁排列次序,年纪最大的是张难先,最小的是章裕昆,仍以季雨霖为盟首。季等次日离开沙洋,经仙桃、汉川回到武昌。黎元洪指定汉阳门内的门庭学堂为招讨使署。季雨霖进入都督府禀复招讨安襄郧荆的使命已完成。招讨使部至此结束。

季雨霖自受命北伐至返回武昌,历时一百二十五天,征程3603里,攻克了这些地区的32个城镇,兵力从一个营扩大到一个师,计有陆军11376人,水师824人。1912年3月26日,黎元洪发表了600字的《副总统致招讨使慰劳将士布告》,对季雨霖领导的革命民军北征的壮举大加表彰和赞誉。接着,湖北民军八个镇被改编为鄂军八个师,季任第八师师长,授衔为陆军中将,勋位三级。但这时的季雨霖实际成了“无兵司令”,第八师的全部武装部队均分散驻扎在襄河一带。一个立下显赫战功的革命将领竟然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它暴露了革命营垒内部的问题,预示着一场新的斗争即将到来。

武昌起义后,中外反动派竭力绞杀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不几天,袁世凯就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统率水陆各军攻打汉口和汉阳,后又提出与武昌方面议和。这时,钻进革命阵营的立宪党人和官僚政客大叫“赶快议和”、“南北统”,同盟会内部也有很多人动摇起来,以致使革命军方面终于在袁世凯的诱骗和威胁之下,接受了停战议和。对此,季雨霖曾几次致电孙中山,向他说明南北议和的危害性。后又在另一封电文中指出鄂军政府不让他的招讨部队继续乘胜北征河南、陕西是错误的:“……纵然即一心求和,亦当分途北伐,海陆并进,使敌军不敢妄动,然后和局可成。”可惜,季雨霖等人这一类的真知灼见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辛亥革命的成果终于被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轻易篡夺了。

篡夺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上台不久,就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势力发动了进攻。孙中山主张的北伐被全面停止。接着,袁指使黎元洪借口湖北财政不足,军饷难筹,于7月间将鄂军8个师缩为3个师。季雨霖被迫交出兵权,季属第八师全部被改编和遣散。袁世凯也知道,季这时虽然没有兵权,但他的势力不可低估,便想将季调去北京。季雨霖同样很明白,一调去北京,被养尊处优地“供奉”起来,这实质上和被软禁没有什么区别,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因此他拒不北上。从此,在黎、袁的互相勾结之下,湖北的革命党人,或被收买,或被遣送日本留学,或被排斥,甚至被暗杀。在湖北最先被杀害的是祝制六、江克国、滕严纲三人。湖北的领导权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手中。几个月后,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的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又将国民党在南方几个省的都督免职,公然撕毁南京临时约法,背叛民主共和。这都引起了公愤,全国各阶层纷纷通电声讨,孙中山先后发表《讨袁檄文》《讨袁宣言》。

为了开展讨袁斗争,孙中山和黄兴在上海派田桐送亲笔信给武昌的季雨霖等人,指示说,实行反袁的第二次革命仍应由武汉方面首先发动。田桐到汉后,先约季雨霖在旧法国租界第一码头的江南春旅馆晤面,将孙、黄的两封亲笔信交给季雨霖,并面告机宜。次日,季雨霖召集孙、黄来信中点了名的诸位老同志到武昌昙华林第八师留守处举行秘密会议,传达了孙中山和黄兴的指示。会议决定,先策动季雨霖原师的李荣升团(李团原是最早拨给季雨霖北上招讨的基本队伍;八师解散后,这个团驻守都督府,保卫黎元洪,归黎元洪直接调遣),计划在有黎元洪出席的军事会议上,通过李荣升团劫持黎元洪,以宣布黎元洪历来勾结袁世凯破坏革命的罪状,武装夺取兵权,然后由各省响应,打倒袁世凯。几天后,季雨霖和田桐在江南春旅馆宴请各部队团长以上军官与政界高级人士共五席。宴后,一部分人留下来,继续举行秘密会议,商讨活动步骤,并推选季雨霖为这次湖北起义的武昌首领兼鄂西北军事总指挥,其他同志都一一承担了任务。他们经过多方面联络旧有军队,秘密组成“改进团”,以季为团长。“改进团”以“改进湖北军政,继续革命事业”为口号。机关分设在汉口碧秀里,武昌大朝街与巡道岭等处。

黎元洪获得季雨霖等人组织改进团要造反的情报后,大为震怒,连日部署侦破,致使设在汉口碧秀里的改进团总部被破获,捉走正在会宴的旅团长几十人,被秘密处死20余人。黎元洪又将原八师李荣升团解散。季雨霖等首要党人躲藏在汉口日租界日军司令部。黎元洪知道后,便宴请驻汉日军司令官也仓上校,要求引渡季雨霖,遭到拒绝。当晚,也仓上校派遣部队护送季雨霖登上停泊在江心的日本轮船“岳阳丸”号,匆匆驶离汉口,直达上海。季到沪后,投奔上海都督陈英士。黎元洪通缉季雨霖,悬赏告示指出:“能生获季雨霖,赏银10万;生获熊秉坤,曾尚武各赏银5万。”又通电中央政府及各省都督府,宣布季雨霖的罪状。袁世凯也下令宣布褫夺季的中将军衔、三级勋位和师长官职,通电各地缉拿归案法办。黎元洪还组织军法处举行缺席会审,袁世凯派代表从北京赶到武汉旁听。于是,缺席宣判季雨霖等人绞刑。绞桩已命衙役钉好,等捕齐季雨霖等人之后,与在押者一同执行。

1913年6月,孙中山发动全国讨袁。黄兴再派季雨霖从上海潜回武汉。季藏在汉口日租界日本人开设的松乃家旅馆,加强与其他革命派联系,并将原来的“改进团”改成“参谋团”,以国民党的名义再次策动倒袁,计划于6月25日在武昌首先发难。季派熊秉坤和原八师的军法官侯静安拿了季的亲笔信去沔阳、沙洋一带活动,密令刘铁在沙洋起事。于是,驻沙洋的原八师第十五旅第三十团在刘铁领导下,于6月21日宣布武装独立,自称“鄂西讨袁军”,刘铁任总司令。接着,刘率部攻打荆州。这是湖北省惟一揭竿起义讨袁的一支革命武装。可惜,由于袁世凯派重兵围攻,使刘部被击散。这第二次湖北方面的讨袁运动又宣告失败。季雨霖和唐牺支等人再次乘日轮逃往上海,接着东渡日本。后来在东京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一直与湖北的党人保持密切联系。不久,季又从日本潜回东北进行倒袁活动。当时,北京、上海、汉口各报纸经常有关于“乱党”首领季雨霖的消息报道。被捕的革命党人中,有的供称是受季的命令,有的供认是为季筹措活动经费。于是,季雨霖成了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季雨霖这个名字常使各地的统治者惴惴不安。

1916年6月6日,自称大总统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声中忧惧而死;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当上国务总理。于是大赦政治犯,黎元洪恢复了季雨霖的官衔,季从此结束飘泊生涯。

1917年6月,黎元洪与段祺瑞争权夺利,段利用张勋率兵进京,解散国会,驱逐黎元洪下台。不久,张勋拥宣统复辟,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段祺瑞又反过来,又以反对清帝复辟为名,乘机打倒张勋,拥推冯国璋为代理总统,自己复任国务总理。他们的这些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维护临时约法,孙中山主张声讨,并在广州组建了护法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领导南方各省军队抗击北洋军阀的军事进攻。

当年曾在季雨霖招讨军当过协统(旅长)兼北伐河南右路司令的阙龙,这时正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军事参议。孙中山特派阙龙回湖北,敦请季雨霖策划湖北方面起兵相助。季毅然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积极与原鄂军第一师师长石星川、第六师师长王安澜等联络,共商起义大计,在季的策动下,各地老部属纷纷响应。大家考虑到季雨霖对襄河一带驻军有号召力,便建议季雨霖担任湖北护法联军的西路司令。季欣然接受,立即召集旧部属在沙洋成立了护法联军司令部。这时,阙龙也在沔阳组织了农民起义军,攻下仙桃镇,率队前来沙洋与季雨霖会合。

季雨霖在沙洋策反的消息,被黎天才九师驻扎钟祥某旅的旅长由犹龙得知后,即派人将季雨霖、阙龙、卿定福,毕壮飞四人从沙洋绑架至钟祥。当时,张难先、梁钟汉等人均至致电黎天才,请勿加害。但黎天才为了向北洋军阀邀功献媚,竟不择手段,迫不及待,于绑架季等到钟祥后的第二天(1918年12月11日),在拘留室中,将季雨霖等四人乱枪杀害。

季雨霖为辛亥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牺牲时年仅37岁,他短暂的一生,闪烁着革命的光辉。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其伟大功绩一直在江汉平原和鄂西北人民中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