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珍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2-01 09:11

刘和珍,号素予,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一户贫寒人家。家庭的贫寒使刘和珍从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优良品德。1918年,她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投身于运动之中:组织同学上街讲演,抵制日货;成立女师学生自治会;改革学校不合理的校规,等等。她的行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支持。

1921年,刘和珍又公开向封建势力宣战。她带领同学在江西首倡剪发,两三天内,剪发者达百余人,学校当局对她的行为非常气愤,以“首倡剪发,有伤风化”为名,勒令她退学,广大学生闻讯后集体签名退学,进步报刊也纷纷发表支持女子剪发的文章,校方被迫收回成命。刘和珍认为,中国女子要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赶上时代的潮流,就应有自己的舆论工具,她发起创办“觉社”,亲自担任“觉社”出版物《时代之花》的主编和《女师周刊》的主编。在她的领导下,《女师周刊》成为爱国学生进行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阵地,被誉为“女界的明星”。

1923年,刘和珍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预科(今北京一五八中学所在地),后转入女师大英文系。她到校仅几个月,就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刻苦好学,认真作读书笔记,老师们无不交口称赞。如果是为学校或集体做事,哪一回也少不了她。有一次,同学们演话剧向老师借了很多服装,演出结束时,天已经很晚了,别人都回去休息了,刘和珍却提着个大皮箱到各家还衣服。老师问她累不累,她却笑容满面地畅谈演出时的盛况,自己累不累全没放在心上。每次有学生集会或游行,她不但积极参加,而且总是手执校旗,走在最前面。由于学习好,思想进步,和同学关系好,刘和珍很快就赢得全校同学的尊敬和信赖,入学还不到一年,就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并成为当时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为寻求改造社会的方法,她经常不顾劳累前往北大,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回来后,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她十分崇拜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尽管经济上并不富裕,她却仍然坚持订阅《莽原》半月刊杂志。在她看来,精神粮食远比物质粮食重要得多,只有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解放妇女,改造社会的重任。

1924年11月,女师大校长杨荫榆无理拒绝学生提出的关于辞退不称职教员的要求,并要处理为首的刘和珍等人,引起学生强烈不满,进而爆发了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1925年1月18日,学生自治会召开全校学生紧急会议,通过了驱逐杨荫榆的决议。刘和珍受同学委托起草了“驱杨宣言”。5月9日,杨荫榆以校长名义贴出布告,决定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令她们立即出校。这一霸道行径,立即引起了进步师生的愤慨,同学们将布告撕下,查封了杨的办公室和寝室,禁止杨进入女师大。杨荫榆四处活动,连续印发《告诫学生函》《致学生家长函》《对本校暴烈学生之感言》,以开脱自己,并将开除6名学生的决定呈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要求给予支持。27日,鲁迅等进步教师,针对杨在女师的活动,在《京报》上联名发表《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

此时,北洋军阀政府加紧指使杨荫榆制定捣毁女师大、迫使学生离开学校的计划。为了保护学校,刘和珍和同学们坚持夜间睡在校门口的石阶上。8月1日,在军阀的支持下,杨带领武装军警及其私党百余人闯入女师大,以断绝饮食、水电等手段,迫使学生离校。刘和珍率同学采取绝食和坚持不出校门的对策。杨竟唆使军警殴打学生,刘和珍等20余人被打伤,其中5人重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遂向外界人士呼吁,以求得同情和援助。在北京各界人士和学生的声援下,杨的企图未能得逞,只好离开学校。

6日,章士钊下令解散女师大,由教育部接管;10日,正式颁布女师大停办令;17日,教育部决定将女师大改为国立北京女子大学;此后,又令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刘百昭率领武装警察和男女流氓400多人,3次打进女师大,逼迫学生离校。刘和珍带领全校同学与之展开了坚决斗争,并通电各界:“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决誓死以殉校。”但终因众寡悬殊,许多同学受伤,7人失踪,刘和珍等学潮骨干被抓,并押送法院,因法院不予受理,又被关押于一潮湿小屋内。刘和珍鼓励大家:“受挫折不要灰心,重新团结起来,我们要有信心,真理是会战胜强权的。”经各方援助获释后,刘和珍继续带领一些同学,四处奔走,坚持斗争。中共北方区委和鲁迅、许寿裳等进步教师对女师大学生的正义斗争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刘和珍等人得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复校斗争。她们在北京西城宗帽胡同租赁房子作为校舍,于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鲁迅在典礼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11月,北方革命运动高涨,段祺瑞政府要员纷纷逃离北京。30日,女师大学生60多人由宗帽胡同返回石驸马大街原校舍,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牌重新挂上,并发表了复校宣言。12月11日,正式开课。刘和珍主持召开了有300多人参加的庆祝复校斗争胜利大会。

为了庆祝斗争的胜利,刘和珍、许广平等20多位同学在校门口合影留念,并请鲁迅题词:

民国十五年八月一日杨荫榆毁校,继而章士钊非法解散,刘百昭率匪袭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蒙从来未有之难,同人等敌忾同仇,外御其侮。诗云: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此之谓也。既复校,因摄影,以资纪念。十二月一日。

1926年3月12日,日军军舰炮击我大沽口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于是,日本帝国主义借此向段祺瑞政府施加压力,提出抗议,并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7国,以维护《辛丑条约》为借口,于3月16日向我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津沽间军事行动和撤除大沽口的防御工事等等,并限48小时内答复。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激起北京各界人士的无比愤怒。在中国共产党和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各界民众纷纷起来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刘和珍也奋起呼吁:“外抗强权,内惩国贼,非有枪不可。”

18日上午,刘和珍以自治会名义打电话给林语堂教授,请求停课一日参加天安门示威大会。这天,她正患重感冒,不顾病痛,坚持动员和组织工作。队伍集合后,她发表了激昂而简短的演说,即带领同学们向天安门示威大会会场奔去。她高擎校旗,斗志昂扬地走在队伍的前面,她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同学和路边的群众。示威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经东长安街、东单、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浩浩荡荡向位于铁狮子胡同的段祺瑞执政府进发。游行群众手拿小旗,沿途散发传单。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她把校旗扛在左肩上,右手举起拳头边呼口号边大踏步向前走着。在执政府门前,游行的学生们面对紧关着的大铁栅门高喊:“段祺瑞出来!”“要求段祺瑞拒绝八国通牒!”学生们要求会见国务总理贾德耀遭到拒绝。有人提议前往吉兆胡同段宅,话音刚落,突然传来尖利的警笛声,广场的东西两个出口布满了全副武装的警察、军队,蓄谋已久的军阀政府向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下手了。伴着笛声,无数枪弹射向请愿群众,站在前排的人倒下了。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军警挥舞大刀乱吹乱杀。共产党员王一飞一边喊卧倒,一边指挥群众疏散。敌人堵住了街口,向疏散的群众射击,顿时血肉横飞,惨不忍睹。面对残忍的敌人,刘和珍愤怒了。她对同学说:“不管什么,我都不怕”,仍高举校旗站在游行学生的前面。刘和珍沉着冷静和那大无畏的英姿,表现出对凶残敌人的极大蔑视。穷凶极恶的刽子手一齐把枪口对准刘和珍,7颗子弹射入了她的胸膛,她仍坚持着,反动军警的大刀木棍又向她头上砍去……当同学们冲上去救护她时,她担心的是同学的安危,急切地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敌人穷凶极恶,又一排子弹射向了她和救护她的同学,女师大的杨德群也当场被害,她们一起倒在血泊之中。

年仅22岁的刘和珍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阴霾的苍穹映衬着勇士的鲜血,低吼的寒风为赤子送行。女师大的学生满怀悲痛哀悼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同学,在摇曳的烛光下用痛泪和着清水净洗”这位“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学生领袖的血尸,“和珍,你放心的归去吧,我们将踏着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刘和珍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争取民族解放、独立、自由的诗篇。她的英名将永垂北京妇女运动的史册。在北京158中学校园西侧的庭院中,矗立着一座方柱尖顶汉白玉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16个大字: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每年3月,当碑两侧松柏遍染新绿,玉兰花重吐芳芽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来到碑前讲述先烈的革命事迹,敬献上亲手制作的花圈,表达他们对先烈的敬仰和纪念。刘和珍烈士的斗争精神将永远鼓励后来者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