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山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2-06 08:55

杨景山,1903年生于直隶(今河北)高阳县城南街,祖籍河北省清苑县大庄村。其父杨占卿店员出身,自营商业,后移家至高阳城内相府街建房定居。

杨景山8岁开始读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经常到离家很近的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孙承宗的孙氏祠堂去玩。孙承宗率兵抗敌,收复失地400里、御敌700里,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英雄事迹,在年幼的杨景山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1917年,杨景山升入高等小学,以学习成绩优异与同学王锡疆、王重民并称高阳学界“三杰”。当时的高阳县长敞文藻非常欣赏“三杰”才华,沿袭清朝地方官的故伎,意欲罗致门下,以沽名钓誉,培植个人势力,对“三杰”时加褒奖。杨景山与王锡疆相约:接受奖励,但不拜师称门生。

杨景山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民族矛盾十分剧烈的年代,也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开始与命运抗争的年代。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运动迅速波及到保定。5日,保定学生开始罢课,并于22日成立学生联合会。24日,保定中等以上学校总同盟罢课,北京、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到高阳。正在高阳高等小学读书的年仅16岁的杨景山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号召百姓抵制日货,同时杨景山说服家人和乡亲,带头不买日货,得到父亲杨占卿的赞扬与支持。在同学们的宣传鼓动下,高阳县城也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爱国反帝运动。

五四运动的壮举,震撼了杨景山的心灵,在这个少年的心里播下了爱国反帝的种子。高小毕业后,他与好友王锡疆一起到保定求学,以优异成绩考入直隶(今河北)省立第六中学。这期间杨景山在完成课业之余,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为使自己和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杨景山和同学王重民在学校建立了书报贩卖部,与育德中学及女二师书报贩卖部协作,推动了进步书刊的传播、流通活动。

1921年冬,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负责人、杨景山的挚友王锡疆,正准备介绍杨景山入团,并酝酿在六中建立团组织的时候,直系军阀头子曹锟发出了逮捕王锡疆等人的命令。王锡疆被迫化装离开了保定。刚刚受到组织关怀的杨景山突然又远离了组织,他陷于苦闷彷徨之中。

1922年春,杨景山与王重民在六中组织“努力读书会”,与同学共同研读马列主义著作,探讨社会问题,并参加团的外围组织“社会问题研究会”的活动,逐渐向党领导下的先进组织靠拢。

一年后,杨景山于保定六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入北大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杨景山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1924年1月,李大钊经孙中山先生指定,做为北京的代表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返回北京后,他即着手组建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杨景山积极参加了组建党部的活动。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北方区执行委员会成立,李大钊任书记,杨景山协助李大钊做组织工作。

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杨景山兼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书记。这之后,杨景山与王锡疆、陈毅(负责统战工作并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等在李大钊领导下,并肩战斗,全力投入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3月,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200多人代表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地方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参加了会议。这是一次各革命阶层联合,反对段祺瑞操纵的反人民的“善后会议”的大会,在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传播了革命思想,极大地提高了各阶层人民的觉悟。

此前,1918年,杨景山与高阳县南蔡口村农家姑娘王氏结婚。夫妻相敬相爱,杨景山在学业之余经常给妻子讲解浅显易懂的革命道理,教妻子读书识字。在杨景山的帮助下,王氏逐渐懂得了革命道理,坚信丈夫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她承担了侍奉公婆、抚养幼女、照顾弟妹的责任,默默支持杨景山的革命工作。

在杨景山的教育、影响下,杨景山的胞弟杨企山也走上革命道路,于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共产党民国大学支部书记。

杨景山一生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工作努力,待人厚道,办事精明。他还博学多才,精通英语,曾于紧张工作之余翻译革命著作数种,可惜限于当时条件未能付印流传。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为深切悼念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杨景山领导北京的共青团员积极行动,配合了党组织发动的大规模的悼念活动,形成了广泛的政治宣传运动,进一步唤起了广大民众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孙中山出殡时,10余万人为他送葬,成为一次悲壮的示威游行,给反动的北洋军阀一次沉重的打击。

5月30日,上海发生了帝国主义巡捕向游行的工人、学生开枪,打死1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的五卅惨案。噩耗传到北京,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立即组织声援。陈毅、杨景山在北京学生界积极活动,组织了“沪案雪耻会”,北京工人也组织了“工人雪耻会”,随后又成立了“北京各界对英、日帝国主义惨杀同胞雪耻大会”,并于6月3日、10日、25日连续举行了数万人到数十万人参加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杨景山以旺盛的革命斗志夜以继日地协助李大钊组织、发动和领导这些活动。

这时,段祺瑞政府为欺骗人民,欺骗舆论,与帝国主义勾结,提出召开“关税会议”。中共北方区委针锋相对,于10月7日与共青团北方区委联合发出了《告工农学生军士书》,揭露了关税会议的反动本质,提出“关税自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口号。全国展开了反对关税会议,要求关税自主的运动。北京工人、学生、市民举行了多次示威游行。26日,杨景山与其他同志一起带队游行,反动军警横加阻拦,企图驱散游行队伍,导致游行队伍与军警发生冲突。他冒着生命危险,指挥队伍疏散,掩护其他同志撤退。

三一八惨案后,奉军入关。张作霖残酷镇压革命活动,白色恐怖加剧。杨景山等随李大钊与北方区委转入地下活动,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同年秋,杨景山接任中共北方区委秘书,不久兼任组织部长。

1927年初,国民军第3军某负责人因病住进德国医院,杨景山以同乡关系去医院做他的工作,争取他支持革命,并在医院建立了秘密联络点。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北方区委与各方面的联系。

同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无视国际公约悍然下令搜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在旧俄兵营内坚持领导北方对敌斗争的李大钊、杨景山、谭祖尧、陶永立等共产党人和路友于、邓文辉等国民党人及无党派人士共计60余人。一时舆论大哗,各界人士奔走营救。

在狱中,杨景山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他凛然不屈,严守机密,避免了党的更大损失,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

28日,残暴的奉系军阀黔驴技穷,知道根本不可能从李大钊、杨景山等人身上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于是恼羞成怒,不顾强大的舆论压力,将李大钊、杨景山等处以绞刑。

行刑那天,李大钊被处绞刑后,敌人狞笑着问杨景山:“害怕吗?你太年轻了,死了不觉得可惜吗?如果有悔改的意思,现在还来得及。”面对敌人在生死关头的威逼利诱,杨景山怒视敌人,一句话也没说。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戴着刑具,抬头挺胸,从容地走向绞刑架,时年24岁。

杨景山的牺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革命情操和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暴露了敌人凶残的阶级本性,同时也唤起了更多的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革命觉悟。

为了世代铭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杨景山的英雄业绩,党和人民政府于1965年在河北省高阳县烈士陵园兴建了杨景山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全县的党、政、军和各界人士及青年学生都要前来祭奠,悼念先烈。

杨景山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烈士精神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