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狷之,原名周天瑜,化名尤迟,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现为六安市)陵波乡一豪绅地主家庭。
幼年读私塾,1920年由安庆江淮中学转入当涂安徽省立第十中学读书。五四运动后,新思想广泛传播,为探索真理、寻求出路,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主义ABC》《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有关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刊物。同时,通过六二学生运动和反对三届省议会选举,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斗争的实际锻炼,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转变。开始认识到劳动人民是创造世界的主人,认识到封建地主阶级及反动军阀的罪恶。他反对妇女缠足、穿耳、束胸,反对“三从四德”的封建理论,主张妇女识字,男女平等。对妻子平等相待,而且关心体贴备至,相敬如宾。他曾在自己的卧室门上贴上“反对封建旧礼教,建设民主新家庭”的对联,公开叛逆自己的阶级。
在周狷之的教育和帮助下,他的妻子、弟弟周叔平和弟媳卢宜锦均参加了革命。
1926年6月,周狷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派遣去武汉迎接北伐军。1927年春,他随北伐第三十三军回六安县城,成立六安左派国民党临时县党部,发动群众配合北伐军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3月上旬,他代表六安临时县党部出席在安庆召开的左派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上海、杭州、武汉、安庆、芜湖等地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受组织派遣先后回到六安。根据中共安徽省临委的决定,在六安城关紫竹标小庙里召开会议,成立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周狷之当选为区委委员。他与特区委书记胡苏明一起,开始改组国民党临时县党部,使一批共产党员打入县党部,继续坚持和维护六安局部性的国共合作局面。周狷之等组织发动群众惩办商会会长王筱、教育局局长王敬山,斗争土豪劣绅董福初、高子舞;处决衙役霸头邓宏发;领导六安黄烟工人“摸狍子”(罢工)斗争,并争取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中兼六安县长陈雷的支持,保证了罢工的胜利。同年10月,第三十三军调离六安。国民党安徽省清党委员会派人来六安“清党”,六安革命形势开始由高潮转入低潮。周狷之和特委其他领导,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除留少数身份没有暴露的共产党员坚持城区斗争外,其余全部分散回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发展秘密农民协会。
特区委刚刚撤到农村,不久,中共安徽省临委负责人竟然指示六安特区委“立即发动六安农民暴动”。中共六安特区委在苏家埠黄莲寺召开区委会议,专门讨论省委指示。周狷之和书记胡苏明等绝大多数同志,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认为六安不具备立即举行暴动的条件,因此,决定报告省临委,请求改变决定延长暴动期限。但省临委负责人一味坚持错误决定。迫于压力和组织原则,特区委只得表示服从,但始终未能“立即暴动”。省临委对此十分不满,于11月改组中共六安特区委,以“抵制省委决定”为由,撤销胡苏明书记职务。
1928年1月29日,省临委书记尹宽在六安南岳庙召开六安、霍山、霍邱三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撤销中共六安特区委,成立中共六安县委,王逸常任书记,周狷之、周范文等任委员。4月,中共六霍县委为解决阻碍农民运动发展的地方会党、土匪组织问题,在紫竹林召开了专门会议。周狷之认为,大刀会原是农民自发的反封建组织,由于其主要领导被地方当局收买,成了反动阶级统治的帮凶,但下层群众多是被胁迫、受蒙蔽的,应当采取孤立首领,争取会众下层群众加入农会,瓦解其组织。根据周狷之的意见,县委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政策,深入到会众中,争取基层群众,提高党的声望,从而排除了农民运动的阻力,保障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是年,周狷之变卖了自家的庄园田地以筹集经费,购买枪支,在家乡第一次组织了农民武装“摸瓜队”。他带领这支秘密武装镇压当地大土豪陈坤才和叛徒张朝席。派遣胞弟周叔平和党员施先明,在县城开设生活书店,建立党的秘密交通站,接送和掩护地下工作人员。
1929年春,六安、霍山发生严重春荒。中共六安县委召开六安、霍山党员联席会议,制定了反春荒斗争策略。六霍两县的农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扒粮”斗争,从而解决了广大农民春荒缺粮的困难,也大大提高了农民斗争的勇气。经过春荒斗争的锻炼,六霍地区革命斗争进入新的阶段,5月,六安各地各保联络自卫团起义成功;5月17日,六安四区徐集武涉山农民举行了农民起义;未几,霍山诸佛庵民团举行了起义等,使六安、霍山农民武装暴动成为一触即发之势。为了迎接新的斗争形势,7月,中共中央巡视员王步文在豪猪岭召开六安、霍山党代表会议。周狷之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为会议起草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了举行秋收起义,成立六霍暴动总指挥部等决策。10月6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和六霍暴动总指挥部,舒传贤任书记兼暴动总指挥,周狷之任常委兼组织部长、六霍暴动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中心县委决定于11月中旬在六安独山三区举行秋收起义。11月7日夜,独山三区三乡农协会秘书何寿全等三人被捕,何寿全随身携带的农民协会会员花名册被敌搜夺,形势十分危急。当时舒传贤正在外出巡视工作,周狷之听取三区区委汇报后,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立即举行起义,迅速动员群众,借营救何寿全等农协会会员之机,变群众示威为武装暴动。8日上午,万名农民协会会员由四面八方汇集独山镇,武装包围了马氏祠。在起义群众的强大声势下,敌首魏祝三被迫释放何寿全,交出花名册,缴枪10余支。但起义群众坚持要敌人全部缴械投降,双方对峙至深夜。魏祝三在得到南岳庙反动民团姚子后的接应后,率部纵火溃逃至苏家埠。起义农民胜利占领独山镇。9日,舒传贤赶回独山镇,主持召开六安中心县委、三区农民协会联席会议,成立了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下设独山暴动总指挥部,同时建立六支红军游击大队,配合各地起义。16日,六安六区七邻湾、古埠冲、南庄畈等地相继举行起义,获得成功。19日,周狷之协助舒传贤领导了霍山西镇起义,建立四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和四区红军游击大队。
1930年1月上旬,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改编独山起义的武装编为安徽第一游击纵队,西镇起义的武装编为第二纵队。20日,游击纵队改编为红十一军三十三师,师长徐百川,政治主任姜镜堂,下辖两个团,直属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指挥。30日,红三十三师首次攻破霍山县城。成为鄂豫皖苏共根据地的三支主力红军之一。3月20日,周狷之作为六霍党和革命根据地的代表,出席了在豫东箭厂河召开的鄂豫皖边区党代会。
1930年4月,六安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霍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4月12日,红三十三师第二次攻克霍山县城。周狷之等乘机发动和领导了霍山东北乡、六安南山和流波等地农民起义,使六安东南大片土地成为赤区,六霍苏区已连成一片。
7月6日,由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使皖西革命根据地遭到很大损失,白区地下党组织被破坏殆尽。为了挽救危局,恢复组织,周狷之主动要求深入白区开展工作。时任六霍前方办事处主任的周狷之,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潜入六安县城,与组织接上关系后,遂在六安西十里桥秘密召开城区党团联席会议。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群众的斗志,周狷之带领游击队秘密镇压了恶霸地主黎三老爷;亲自起草党的“七一”宣言,印成传单广为散发。7月28日夜,周狷之来到北门一带检查布置工作,夜宿在城北菜市湾的团员李守成家,不料被叛徒王德才出卖。翌日清晨,他和城区团委书记汪先榘等10多名党团员不幸被捕。
1930年10月20日,敌人将周狷之押往老衙门。周狷之面不改色,高呼:“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当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刑场上祭奠他的英灵。周狷之的遗体被安葬在六安苏家埠陵波乡白浒圩。
周狷之虽然牺牲了,但他宁死不屈的共产主义高大形象,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