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壮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05 16:20

唐伯壮,字身烈,1899年4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县黄都乡唐家吊楼子。中学毕业后,入四川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

当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时期,革命之风盛行,《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广为传播,唐伯壮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些进步杂志,产生了“革命救国”的志向。

1926年12月唐伯壮弃法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在这里,他接触了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努力学习军事知识和革命理论。在斗争中,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黄埔军校大肆“清党”。唐伯壮经请示党组织同意,立即动员几个同学一道转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夏斗寅、杨森叛变革命后,他与学校师生一起,配合叶挺独立师,讨伐夏、杨叛军,受到了锻炼和考验。1927年8月2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奉命讨蒋,由学生组成的教导团准备参加南昌起义。船到九江时,被新军阀张发奎缴械。唐伯壮冒着生命危险,几经周折,辗转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这年秋天,他被派回家乡,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发动武装起义。

唐伯壮回到家乡,立即串联返乡的大、中学生魏传统、唐仲明等进步青年,组织剧团,演出文明戏,宣传革命思想。同时又在黄都附近乡场访贫问苦,搞扎根串联等活动,办起平民学校,启发群众阶级觉悟。他们还在南岳山区的造纸厂、煤碳厂发动工人,建立工会,为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为了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唐伯壮把返乡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将党中央给他寄来的《布尔塞维克》《红旗》《上海报》等报刊,及时组织党员学习,并转发给达县、宣汉等县委,使党组织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斗争方针、策略,明确斗争的方向,使广大党员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坚定了革命到底的信心。

与此同时,唐伯壮找到了当时被党派到万源、宣汉、达县、开江、梁平一带发动武装起义的川东军委书记王维舟。此后,唐伯壮被推选为川东地下党的领导成员,到万源、宣汉一带,协助李家俊开展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1929年1月,唐伯壮同王维舟一起到开江普安场建立了中共“宣汉特别支部”,并负责指导工作。唐伯壮又在达县大树、梁平虎城一带开辟了虎(城)南(岳)工作区,建立农会,发展党员,组织武装,使这一区域成为党在川东的重要活动基地之一。唐伯壮还通过同学、朋友等关系,联络发动黄埔军校的同学及军阀部队的一些下级军官参加革命。后来,他们大都成为川东游击军第一路的骨干力量。

3月,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的指示,组建了万源固军坝起义领导小组。李家俊任组长兼总指挥,雷玉书任副组长兼副总指挥,唐伯壮任党代表。他们立即确定了起义时间、地点及实施方案。4月26日,唐伯壮等带领达县、开江、梁平等地参加起义的人员到宣汉、万源边境的官渡乡(今新华乡)集结,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反对苛捐杂税等斗争。随即,唐伯壮率领参加起义的人员进入宣汉、城口、万源三县边境的固军坝,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四川东部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的序幕。固军坝起义点燃了四川土地革命战争的燎原之火,为后来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红四方面军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9年4月27日,在四川东北部的万源县固军坝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固军坝起义,宣布成立了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司令员是李家俊,党代表是唐伯壮。起义军在干坝子杀掉了作恶多端的收款委员张全武,并张贴了声讨军阀刘存厚的布告,号召农民“拿起锄头、铁钯、镰刀、斧头,与他们干!”

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引起了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的极度恐慌。军阀刘存厚急派一个连前往固军坝“查缉清乡”。5月11日,敌连长单群率全连100余人抢驻进了固军坝区署所在地白羊庙,耀武扬威地吹嘘:不出三日,一定把“共匪”清剿干净。

5月12日夜,天空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军阀兵早已昏昏入睡,街上只有哨兵像幽灵似地荡来荡去。夜深了,四周静寂无声。哨兵也困了,便坐在石阶上打起盹来。

此时,唐伯壮、雷玉书等率领起义军,分三路翻梁涉涧、攀藤附葛,乘夜暗向白羊庙开来。唐伯壮指挥战士们灵活地向前运动,飞速地接近敌人。他们撞开庙门,向庙内各厢房冲击。敌连长见起义军势不挡,急忙带几个残兵从庙后门逃命。这时,起义军的另两支队伍也已包抄过来。在起义军的勇猛攻击下,敌人纷纷举枪投降。这次战斗共歼敌70余人,缴获长短枪50多支。

白羊庙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川东游击军第一路以井冈山为榜样在宣汉、万源、城口三县边境,大张旗鼓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农会,并夜袭固军坝,杀了土豪关泽生、杨子文,把粮食、田地、财物分给贫苦农民,振奋了民心。群众踊跃参加起义军,川东游击军第一路迅速扩大到近2000人,建立了以固军坝为中心,方圆百里的革命根据地。

川东游击军第一路的建立,震惊了军阀刘存厚。他慌忙急调廖雨辰代理第三路司令,统率三个团的兵力,采取“剿抚兼施”的反革命策略,疯狂镇压起义军。

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唐伯壮、李家俊等正确分析了形势,制定了发动群众,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他们带领川东游击军第一路有秩序地撤出白羊庙,驻扎在龙潭河一带休整。休整期间,川东游击军第一路还不时派出小股部队,采取“飘浮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在此期间,唐伯壮接到了中共四川省委的命令:到梁山(今梁平)、达县边境组织群众,迎接和掩护遂(宁)蓬(溪)起义军——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到来,相机建立川东革命根据地。唐伯壮立即离开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到梁山虎城、达县南岳一带发动群众,准备迎接起义部队的到来。红军四川第一路遭到军阀残酷镇压,不幸失败。唐伯壮积极主动地做好起义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在返回途中,由于坏人告密,于8月1日不幸被捕。

唐伯壮被捕后,党组织曾多方组织营救,没有成功。

敌人把唐伯壮关押了一个多月,虽软硬兼施,刑具用尽,却毫无所得。于是决定秘密杀害唐伯壮。

9月20日晚,唐伯壮被凶残的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30岁。

全国解放后,达县人民政府将唐伯壮的名字镌刻在高耸入云的达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将唐伯壮的部分诗句和英勇斗争事迹镌刻在碑文之中。唐伯壮永远活在革命人民的心里。

(唐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