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南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09 09:37

王炳南,1889年5月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五里桥乡(现并入澧源镇)高桥村一个白族农民家庭。由于家贫,少年时代就开始种田务农,挑煤卖钱,养家糊口。1919年,他毅然参加贺龙组建的农民武装,投身革命。由于身材高大、性格豪爽,办事认真、作战勇敢,他深受贺龙信任。1926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贺龙任师长,该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五团代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参加北伐。9月,经师政治部主任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王炳南跟随共产党搞革命武装斗争,参加南昌起义。在战斗中,他率部驻守牛行车站,拦截敌人,负责从铁路上对德安方面的警戒,同时解除一部路警的武装,立有战功。南昌起义军南下转战失利后,他突破重围,回到家乡,拉起500多人的队伍,继续革命斗争。

1928年3月上旬,贺龙、周逸群等人回到桑植洪家关重整旗鼓开展湘西斗争。王炳南闻讯大喜,立即将自己掌握的队伍全部交给贺龙指挥,加上其他队伍也纷纷来投,使贺龙很快集结了一支拥有700支枪、3000多人的队伍,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4月,王炳南率部参加桑植起义,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大队大队长,从此开始在党的队伍内的革命战斗生涯。1928年6月,他随贺龙率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从鹤峰回师桑植,歼敌1个连,活捉敌旅参谋长,缴获一批军用物资,壮大了革命力量。

桑植起义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连战失利,队伍大部溃散。王炳南坚定不移,紧跟贺龙坚持斗争,他还回到桑植拉起一批人马参加贺龙的队伍。前往桑植、鹤峰边界之红土坪一带收集散部三四百人重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贺龙,在艰难转战中得到王炳南的鼎力支持,十分高兴,称赞他干得好,并指示他继续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发展党员,开展农民运动,培养骨干力量,迎接新的斗争。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重新组建后,很快发展到1500多人,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政治委员(未到职),黄鳌任参谋长。王炳南任大队长,协助贺龙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严密封锁,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处在异常艰难的境地。为有效地麻痹敌人,贺龙让王炳南担任总指挥,自己秘密指挥。期间,王炳南代理军长职务,兼第一路总指挥,负责对外联系和军事指挥工作,连连粉碎鹤峰、桑植、五峰团防联合“清剿”。

贺龙率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进击石门县,策应石门南乡暴动,牵制敌人对湘东红军的包围。王炳南奉命作为前锋,突击敌人防守泥沙的保安队。与保安队狭路相逢时,他佯称是团防局的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一举缴获30多支枪。这时石门暴动已失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迎战敌人重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在这一带活动,并且游击于湘鄂边区的松滋、澧县,镇压土豪劣绅,收缴团防枪支弹药,恢复革命地方组织,扩大土地革命的影响。

贺龙率军进至石门北乡磨市、渫阳,在大堰垱、王家厂一带遭到国民党军李云杰教导师的袭击。由于石首县委军事部长叛变投敌,致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陷入敌人包围,战斗打得很激烈。部队损失很大,军参谋长黄鳌英勇牺牲,一师师长贺锦斋也不幸阵亡。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得不返回桑植、鹤峰边界休整,王炳南协助贺龙安定人心、鼓舞士气,做了大量工作。王炳南一面果断处理滕树云、朱炳章阴谋拖枪投敌事件,一面联系贺龙的大姐贺英为部队输送一批军需品。他还设法安置了伤病员和家属,减少了部队的后顾之忧。经过整顿和精减,部队共91人、72支枪,这部分人员是在几起几落中锻炼出来的精兵强将,可以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为以后的扩军发展提供了干部基础。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得到中共湘鄂西特委的支持和配合,逐渐打开湘鄂边境的革命形势,部队迅速发展到700多人,攻占鹤峰县城,建立联县政府,并向龙山、宣恩、五峰开辟新的根据地。1929年3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王炳南担任红四军第一路指挥,下辖5个团。7月,他率部参加了南岔、赤溪河战斗,连战连捷,在创建湘鄂边、湘鄂西苏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

在敌人调集2万兵力“围剿”根据地时,红四军迫于敌强我弱的态势,决定撤出桑植、鹤峰,转战破敌。谁知第五团团长叛变投敌,为了追回被叛徒胁裹的部队,王炳南立即率部追击,途中陷入敌李觉部的包围。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红四军第一团团长贺桂如、第四团团长陈宗瑜牺牲,王炳南率余部冲出重围,之后为牺牲的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

1930年5月,红四军主力东下洪湖,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成立了红二军团。红四军改称红二军,王炳南任第二军第四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巩固发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在津市击溃敌罗效之部,缴获甚丰;并设计收编甘占元、张轩二部3000人,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1931年3月以后,红二军团奉命改编为红三军,并建立湘鄂边特委和独立师,王炳南任特委委员兼洪湖独立师师长、湘鄂边独立团团长,担负根据地反“围剿”战斗的艰巨任务。他采取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奔袭突袭、“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术,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夺取了一连串战斗的胜利:在长阳生擒团防头子伍伯云,收编200人枪;在桑植打援,击溃敌人1个旅、2个团,缴获迫击炮两门、重机枪1挺;在鹤峰、石门打得进犯根据地的敌人惊恐不安、四处逃窜。10月,任红三军第九师参谋长。

1932年3月,红三军主力返回湘鄂边,占领鹤峰,攻下桑植,王炳南复任红三军第九师参谋长,后任红三军独立师第一团团长,继续参加反“围剿”战斗。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湘鄂西苏区和红军中全面贯彻、造成“肃反”扩大化恶果,1933年2月,在红三军西进途中,王炳南被“左”倾领导者诬为“改组派”加以逮捕刑讯,继而于6月20日深夜于鹤峰县中营乡麻水村惨遭杀害,时年44岁。随后,王炳南次子、红军营长王芸生也遇害,年仅20岁。

王炳南不仅是一位忠诚为党、有勇有谋的红军指挥员,而且是一个关心人民疾苦、仁心仁义的无产阶级战士。1930年,他将家中田产主动分配给当地的贫苦农民。他青年时曾学过兽医,1930年湘鄂边部分地区流行猪瘟,他利用战斗间隙,亲自采制草药,给百姓家的牲畜灌牛药、治猪瘟,控制了疫病的流行。以至在他牺牲后,湘鄂边群众每遇灾害、病害,总会奠酒祭拜这位英雄,祈求烈士英灵保佑。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炳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恢复了他作为红军优秀军事指挥员的名誉。1951年,王炳南被鹤峰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其遗骸被移葬至鹤峰县城满山红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