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抗战英烈:史忠恒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8-01-22 09:10

史忠恒,1906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此时,中国已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但人民的苦难反而日甚一日。史忠恒父母和哥哥终日劳作,全家仍难以温饱。史忠恒9岁就给地主放猪打短工。一次,一头小猪跑丢了,地主硬说是小忠恒偷卖了,狠狠地毒打他。小忠恒咬紧牙关,一声不吭,若不是长工求情,他真要被打死。世道的不公,困苦生活的磨难,使他从小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憎爱分明,富于反抗的精神。

1926年,史忠恒终于不堪忍受屈辱离家出走,决心自找一条生活出路。他靠打短工,做学徒,历尽千辛万苦,几经辗转,投到吉林督军署卫队团当兵。他以为这下就不会再受欺辱了。哪里料到,在这里,不但由于各级长官层层克扣,士兵的薪饷异常菲薄,而且森严的等级制度更让人难以忍受。军官把士兵当“奴隶”,动辄恶语相加,痛施刑罚。士兵在人格上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加之队伍内成份复杂,吃喝嫖赌俱全,史忠恒很快就厌恶了这里的生活。此时恰逢王德林招募新兵,他便决定前去投奔王德林,改变一下环境。

1929年,驻扎在延吉县瓮声砬子的东北陆军第十三混成旅第七团第三营招募的新兵中,有一位身材魁梧、粗眉大眼,纯朴中透着刚毅,憨厚中透着精明的青年。他在训练中吃苦耐劳,很快就在新兵中初露头角,深得营长王德林的赏识。他就是史忠恒。

王德林出身绿林响马,性格粗犷豪放,重义气,讲本事。史忠恒心情舒畅起来,劲头也十足,不久被提升为班长。王德林看史忠恒是块“好料”,又把他送到旅部军事教育连受训,为史忠恒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基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大规模地向中国东北进攻。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得手沈阳后,迅速向东北腹地推进。身为军人的史忠恒,面对领土被占、人民的苦难,想和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又感到势孤力单,作用不大。

一天,史忠恒找了几个平日无话不谈的“哥们”班长计议,史忠恒开门见山说:“日本人越来越凶,当官的不抗日,我们跟着挨骂。”

“是呀,军人不卫国还有什么用!”一个班长说。

“唉!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又一个班长叹道。

“他妈的,当官的不抗日,我们自己干。”

“对,我们豁出去拼一场。”

大家七嘴八舌,主张抗日的情绪像蒸腾的沸水到了顶点。史忠恒说:“我看咱们先建立个组织,平时多和弟兄们唠唠,打鬼子人多势众才行。”

众人觉得史忠恒说的在理,决定成立反日会,由史忠恒当会长,其他人是会员,任务是宣传抗日。从这以后,抗日的思想迅速在士兵中传播开来。

1931年10月,日军修路测绘队强行闯入三营防区,测绘地图,并旁若无人地直趋三营炮位窥测。史忠恒闻讯,立刻找来几个反日会会员,对他们说:“我们天天想抗日,今天得动真格的了,先收拾来测绘的日本鬼子。”出乎意料,在场的战士谁也没搭腔。史忠恒心情沉重了:打鬼子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自己仅是小小的班长,既无力号召众人,也无法保护别人。他理解大家的担忧,但又不想改变初衷。他像是面对大家,又像自言自语道:“你们都不干,我自己干。我情愿作战死鬼,也不当亡国奴。”在场的人被史忠恒如此坚定的抗日决心所感动,当即宣誓:“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史忠恒率领十几个士兵袭击了日寇测绘队,击毙测绘队队长和一名队员,余下的逃走了。

行动胜过宣言,惩处侵略者的枪声宣告了史忠恒等人正义事业的开始,也给猖狂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当头一棒。日本驻龙井领事馆立即通牒伪警备司令官吉兴,要求捉拿杀人“凶手”,汉奸熙洽电令王德林尽快严惩史忠恒等人。史忠恒领着十几个人闯进了王德林的营部。“营长,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不连累你,把我绑去交给日本人吧!”史忠恒边说边双手托枪站在王德林面前。其他人刷地跪下,几乎同时喊道:“营长,不能这样做呀!”

做“绿林”时就除霸安良、扶贫济困的王德林,“九一八”后就有反日之心,今天他更为部下能有如此爱国之举和慷慨赴死之胆略而感动。王德林扫视着每个官兵,说道:“弟兄们,请起。忠恒是好样的!你们是好样的!我王德林从今天起反正抗日,愿意抗日的跟我干,不愿意的请便。”史忠恒和随来的官兵忽啦一下把王德林围了起来,异口同声说:“我们跟着你干!”

1931年11月23日,王德林毅然率部打起抗日的旗帜。1932年2月8日,在延吉县小城子召开了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成立誓师大会,王德林自任总指挥。事后中共东满特委派共产党员李延禄等人到救国军工作,王德林请李延禄任救国军参谋长。在共产党人的协助下,救国军发展很快。后来,救国军又组建两个补充团,李延禄兼任补充第一团团长,史忠恒被编入该团,升任第九连副连长。

李延禄团结了一批出身贫苦、忠勇正直的官兵,他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为建立党组织作准备。史忠恒开始接触共产党,感到共产党是真心抗日的,是穷苦人可以信任的。他还从周保中、李延禄等人身上,看到共产党员和蔼谦虚、平易近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他对加入共产党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一天,史忠恒找到李延禄,向他打听共产党要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加入党。李延禄笑着对史忠恒说:“共产党要坚定、勇敢、能吃苦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为解放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奋斗。眼前说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这是艰苦的斗争……”“我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史忠恒握住了团长的手。

在李延禄的帮助下,史忠恒进步很快。1932年底至1933年初,许多义勇军上层发生动摇,队伍相继瓦解。在这严重关头,史忠恒依然坚定抗日的信念,更自觉地靠近党组织,接受党的领导。他不愿南下关内或转赴苏联,决心留在东北坚持抗战到底。1933年1月,史忠恒等七名工农出身、作战勇敢、坚持抗日的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秘密党支部。

1932年2月20日,救国军决定攻打敦化县城。该城北通额穆、宁安,南达安图、桦甸公路,是吉林的军事重镇。敌人在城的四周筑起高高土墙,门旁还有炮楼,可谓易守难攻。救国军制定了佯攻南门,主攻东、西门的战斗部署。20日夜,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进入阵地。21日拂晓,战斗打响。负责攻打东门的补充团在机枪的掩护下,向敌人发起冲锋。敌人依据炮楼,居高临下,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出现伤亡,战事受阻。团长李延禄十分焦急,问史忠恒有什么好办法,史忠恒说唯有炸掉敌人的机枪,并请求承担爆破任务。李延禄说:“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了,战斗能不能继续下去就看你的了。”

史忠恒迎着呼啸的子弹,向城墙爬去。突然,肩部中弹,鲜血流出。可是,就在敌人机枪喘息的瞬间,史忠恒猛地窜起,冲到城下迅速放好炸药,点燃导火索,紧接着就势一滚。随着炸药的爆响,城墙塌下一个大口子,史忠恒又第一个冲了进去。一阵激烈的枪战和反复拼杀,终于拿下了东门,为大部队攻城杀开了一条通路。敦化县城战斗告捷,共消灭30余名日军和大批伪军,大振了抗日军的军威。不久,史忠恒升任第九连连长。

在战场上,史忠恒勇敢无畏,能在战斗的变化中捕捉战机,夺取胜利。1932年3月15日,在史忠恒指挥下,取得了墙缝伏击战的胜利,重创日军上田支队,毙敌几十名。史忠恒抓住战机,及时向参谋部建议:挥师猛进,乘胜追击。参谋部在他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火烧松乙沟,追歼残敌”的战斗方案。战斗连续进行,战果不断扩大,3月27日,又将从敦化调来的日军田野部击溃,敌死伤惨重,而救国军则名声大振。这次战斗后,史忠恒被提升为第三营营长,第三营被称为“史营”。

1933年1月,日寇以一个联队的兵力在大炮的配合下,向救国军驻地穆棱县磨刀石一带发起猛攻。李延禄率部防守在磨刀石车站,“史营”埋伏铁路南的一个山包上。黑压压的敌人像蚂蚁一样向山包上涌来。当鬼子刺刀上的太阳旗红白分明可见时,史忠恒一声令下,轻机枪、手榴弹、手枪万弹齐发,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战斗间隙,史忠恒挨个工事检查,对精疲力尽的战士们说道:“弟兄们,你们都是硬汉子,小鬼子就怕硬汉。我们打退了他三次,可是敌人还会扑上来。眼下我们只有打到底,坚持到天黑就是胜利。”话音刚落,一阵猛烈的炮火泄向小孤山包。史忠恒对战士们说:“节省子弹,靠近打。”不久,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了,史忠恒指挥战士果断地冲出掩体。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杀得敌人又一次败下阵去。天黑以后,“史营”突出重围,向宁安北五虎林转移。

史忠恒从入党那天起,便坚决听党指挥。为了吸收和组织散在各地的义勇军小部队,党组织曾让“史营”在一段时间保持救国军的番号。1933年春,他的部队被编为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第三团,年底又改编为救国游击军第十四旅。无论是当团长,还是当旅长,史忠恒都按党的指示去做,团结各抗日武装,使队伍不断扩大。

1936年,东北抗日战争出现了大好局面,东北党组织为了统一行动,指挥大规模的抗日斗争,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同年3月,史忠恒部编入抗联第二军第二师,史忠恒任师长。“史旅”加入抗联第二军的宣言曾经在巴黎的《救国时报》上发表,成为当时的新闻。

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史忠恒总是和士兵同甘共苦。战士不吃,他不先吃;战士不换军衣,他不先换。有时为了避敌锋芒,几天甚至十几天的在深山老林里转。部队得不到给养,只靠野菜野果充饥,在大雪封山的冬天他们有时整日不进粒米。无论多么艰苦,史忠恒出现在战友面前时总是乐观的。

一次,史忠恒率领部队从汪清石头河子、罗子沟向宁安转移。十几天里踏着过膝深的大雪,跋涉在深山老林之中,随身带的粮食吃光了,仅有的几匹战马杀掉吃了,饥饿随时都有可能夺去战士的生命。史忠恒想起自己还有三瓶药酒带在警卫员身上,忙命把药酒拿出来。战士们知道药酒是给首长治伤急用的,谁都不肯喝。史忠恒对大家说道:“同志们,眼下这酒是粮食,是生命,谁也没有权利拒绝。”他打开首先喝了两口,转手递给了身边的战士,大家一个传一个直到酒瓶见底。几口酒提了神,大家咬紧牙关,又继续前进了。

敌人不止一次地想拉拢、收买史忠恒,无论是给以高官厚禄,还是施舍金钱美女,他都不为之所动。1935年秋,东满日军司令及伪军第七旅旅长派间岛军管区贾参谋当说客去劝降史忠恒。贾参谋亮出一副不忘关心旧日好友的派头,先是恭维,接着便大谈升官发财之道,保他当个师长,预支军费两万元。史忠恒冷冷地说:“我是穷命人,不想升官,也发不了财,你还是去别处谈生意经吧。”史忠恒正告这位旧友休想让他不抗日,除非身首异处,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36年10月的一天,狂风怒吼,沙土飞扬,在佳图线上,一列满载“围剿”抗联的日军列车在疾驰。列车在接近狭谷老松岭时放慢了速度。此处铁轨穿山而过,两侧山高林密,抗联部队经常在此设伏,袭击敌军列车。此刻坐在车上的日军军官小雄正一忙命停车,派出一队日本兵前去侦察,确认安全之后,列车又“隆隆”地开动了。眼看要驶出老松岭,小雄正一紧绷的脸刚刚松弛下来,就听爆炸声四起,随着火光,列车像死蛇一样瘫在路基上。霎时,枪声、喊杀声震荡了整个老松岭。

史忠恒从山坡跃起,手中短枪用力一挥,高声大喊:“同志们,冲啊!”率先扑向敌人。史忠恒不顾个人安危,率众冲杀,引起了敌人密集火力的袭击,史忠恒双腿中弹,战友们急忙救扶。史忠恒忍痛推开同志:“不要管我,杀敌要紧。”就在这时,敌人的子弹又击中他的腹部。史忠恒昏倒在战场上,战士们高呼着“为师长报仇啊,为师长报仇啊”,不顾一切地冲向敌人。

战斗胜利结束后,战友们抬着昏迷不醒的师长,心情格外沉重。史忠恒在6年的戎马生涯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也多次负伤,轻伤小伤不算,重伤就有两次。一次是1933年3月在宁安县八道河子伏击战中,左臂中弹,腹部、腿部被炸伤,令人惊奇的是,几个月后,史忠恒竟奇迹般的好了。还有一次,是1935年5月在汪清县老爷岭遭遇战中,他也几处“挂彩”。战友们盼望着史忠恒能像以往一样,战胜死神。然而,这一次史忠恒却再没醒来,他永远离开了人间,长眠在为之浴血奋战的东北大地上。

史忠恒虽然离去了,但他那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却留在了战友们的记忆中;他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称颂;他那“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气壮山河的誓言,将永远为中华民族世代铭记。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以“打日本鬼子的常胜将军——史忠恒同志”为题,详细报道了史忠恒烈士的事迹,盛赞他是献身东北抗日事业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