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德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2-11 16:31

张文德,190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孙家小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红一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底,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川。1933年7月部队扩编,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团长、团政委、师政委等职,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剿”作战。1935年5月率部参加万里长征。同年秋,奉命率部南下川康边作战,参加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峡、大邑,道孚、炉霍等诸多战役,曾三次过雪山草地,长征到达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奉命组成西路军,在甘肃靖远强渡黄河向河西走廊进发。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遇到数倍于红军之敌的围攻。经过连续的恶战,部队伤亡极大,消耗过半,面临着生死的关头。1937年3月5日夜晚,任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委员的张文德率部转战到临泽县三道流沟。该师在此与敌苦战五昼夜后,又星夜突围,向梨园口挺进。

夜茫茫,西风紧,西路军将士衣衫褴褛,步履艰难,仿佛每个人都穿着一双铁鞋。但大家还是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持前进,用两条腿同敌人(骑兵)的“四条腿”争时间,比速度,尽快抢占梨园口。12日凌晨,绵亘的祁连山威严地屹立在红军战士们的面前。梨园口像是一把巨大的宝剑在祁连山腰上劈开的一座大门,夹在对峙的几座山峰之间。西路军决定经过此地,进入祁连山中,摆脱敌人。

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九军刚赶到距梨园口九里的小村子梨园营时,就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马家军的三个旅和两个民团分两路向西路军扑来。红九军为掩护西路军总部和红三十军,抢占了附近的山峁,把住梨园山口,打了两个钟头,杀伤了很多敌人,但终因众寡悬殊,被敌人突破了阵地。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到达群山之间的小村子梨园堡的时候,敌骑兵已迂回到正面和左面的山头向红军开始攻击。另有一部追兵又从背后掩杀上来,八十九师的来路和去路全被敌人切断。这时,红九军堵住左侧的敌人,并抗击追兵。九军血战几个小时后,便几乎全军覆没。红九军的失利,增加了八十九师的压力,敌人更集中力量向红三十军围追。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命令八十九师师长邵烈坤、政委张文德各率一个团,将敌人阻击在梨园河东岸。马家军集中三四个团的兵力,轮番进攻八十九师阵地。当时,张文德政委率二六四团守卫在河西岸的一座小山头上,掩护程军长和李政委率三十军余部向80里外祁连山中的康龙寺转移。

入夜,二六四团阻击敌人后,尾随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向深山转移。他们走了一夜,到了马场滩天已大亮,距离目的地康龙寺还有八里地,这时敌人的骑兵又追上来。这里是一片平坝,连一点隐蔽物都没有,必须尽快抢占对面的牛毛山。担任后卫的张文德率二六四团配合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就地阻击敌人。他们且战且走,抢占牛毛山。

牛毛山虽高,却是一座漫坡山,敌人的骑兵照样可以上去。他们的机枪向着山岭狂扫,松杉的树枝和籽实同树上的积雪一起被击落下来,卧在树下的战士,每人身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敌人先用骑兵冲击,然后是尾随的步兵,其冲锋一次又一次地被红军战士击退。

3月14日上午,敌人又出动了几个旅,一旅黄马,一旅灰马,一旅青马,漫山遍野地向张文德的阵地进攻。张文德同周明松两人指挥部队坚守阵地,寸土不让。全体战士以冰凉的岩石和松杉树为掩体,向拥挤着的马群射击。他们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投完了,枪托砸断了,大刀砍弯了,就赤手空拳地与敌拼搏。

正当他们顽强地抗击,与敌人一片土地一片血的反复争夺的时候,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张文德的前额。他用手抹去脸上的鲜血,继续勇猛地冲向敌人。他挥起雁铃刀砍倒一个敌人后,仍然威严地屹立在阵地上。敌人被张文德大义凛然的正气所逼倒,一时不敢再前进。直到警卫员扶着张政委,他才倒在地上。他用一只拳头支着下巴,目不转睛地望着警卫员和围拢来的战友们,似乎在辨认着。忽然他两眼放出了兴奋的光芒,嘴唇抖动着,吃力地说了一句:“你们到延安去……工农红军必胜……”便一歪脑袋不动了。周团长摇着他的肩膀,鲜血一直流到胸口。张文德已不能再睁开眼睛看一看与自己同生共死的战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