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与恒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2-12 08:51

郑与恒,安徽金寨人。家住豫皖交界的银山畈,原系商城县一区(今属金寨县境)。郑与恒幼年读私塾,后又到商城县中学读书。

1927年4月8日,商城中学掀起著名的四八学潮。郑与恒也是这次学潮的参加者,他与同学丁茂赏、余新甫、杨革心(均系学校自治会的领导成员)以及二三年级学生,上街张贴标语、游行、演话剧,表现积极。该校教师、中共秘密党员胡攻非对郑与恒十分注意,经常安排他参加学校的一些政治活动。

1928年春,由胡攻非介绍,郑与恒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受中共豫东南特委指派,郑与恒回到商南地区从事地下工作,在汤家汇、笔架山、双河、麻河、南溪等地建立乡、村苏维埃,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同时,秘密发展党组织。1929年5月6日,商南立夏节起义成功之后,一区赤卫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师,郑与恒在九十七团一营当连长。同年冬,他率连队参加了歼灭亲区顾敬之团匪的战斗。一天郑与恒带领连队十几名战士到汤泉池小镇进行宣传工作,突然与敌人遭遇,敌人占据四周山头后,向镇内围攻,情况异常危急。此时,郑与恒凭据地形熟悉,机智勇敢地率领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向镇外撤退,从结冰的水田和圩塘上迅速突围并取得成功。返回驻地后,郑与恒决定歼灭这股敌人,随即指挥连队占领了村庄右侧最高的一个山头,对敌人实施反包围。50多名团匪被一举歼灭,还缴获了不少武器。郑与恒英勇、机智、灵活的作战方式,受到团部表扬。

1930年5月,郑与恒调到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任营长。同年12月,在香火岭(即鲜花岭)战斗中,他率领部队配合红一军第二师第四、第六两个团担负南北夹击的任务,在石婆店(今属六安县境内)歼敌一个团,毙敌500多人,缴获炮两门,枪300余支。

1931年2月,郑与恒又调到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第三团任团长,随红四军东进皖西,在独山歼敌一个团又一个营,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5月,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结束,红军由皖西转战豫东南一带游击,部队走到霍邱县的河口集附近时,得知河口集驻敌军一个营,郑与恒决定,趁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打他个措手不及。沣河下游是城西湖,与淮河相通,河面并不宽,但水很深,河里有很多小木船,在群众的积极支援下,全团战士迅速把木船架成简易浮桥,很快渡过沣河,直插河口集。根据可靠情报,得知敌人住在河口集附近的三个大院里,郑与恒指挥部队很快把三个院子包围起来。这时敌人已惊慌失措,乱作一团,还未来得及进工事,在院子里就缴械投降了,200多人统统当了俘虏。这次战斗还缴获180多支枪和大批子弹,还有马匹、独轮车等物资。红军在河口集驻扎三天,地方党组织很快发动群众,建立乡农会,打土豪,开仓分粮,缴商船,分盐分布。除群众分得的以外,红军也补充了一些粮食、食盐和衣物。另外还将一批物资运往叶集,交给红军后方机关。

1933年4月,郑与恒调到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任副师长,同年秋,升任师政委。次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中央指示,实施战略转移。部队进入桐柏山区后,决定继续北上,经桐柏县城以西的洪仪河、太白岭、界牌口向枣阳挺进。为迷惑和牵制敌人,在军首长指挥下,郑与恒带领部队突然从枣阳县城以北的韩庄掉头东进,并在保安寨冲破敌“追剿队”第五支队的阻拦,然后,转向东北,又在桐柏县以西的马岭、粟元一带击退敌“追剿队”第二支队的进攻。绕道平氏镇、泌阳城东,经马谷田、刘庄铺、贾楼等地,乘虚北上,跳出了敌人的追堵合围圈,到达驻马店西北的山区。然后由象河关转向西北,越过许(昌)南(阳)公路,经牛伏山,于12月中旬,进入陕西南部。

1937年秋,在川陕边境战斗中,郑与恒不幸中弹,光荣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