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赤见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2-13 11:28

廖赤见,女,原名廖肇见,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原属河南省商城县)。兄妹三人,廖赤见居长。

廖赤见的父亲廖陟若,早年就学于笔架山农校,与立夏节起义领导人周维炯是同学,毕业后习中医,在汤家汇街上开设药店。起义胜利后,在周维炯的引导下,他毅然弃医,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到当地的列宁小学教书。廖赤见也随父亲到列宁小学就读,同时参加了童子团,并担任大队长。她看到红军叔叔有枪,赤卫队有刀矛,而童子团却什么武器都没有,就组织童子团员用树枝做成军棍,扛在肩上,巡逻、放哨。廖赤见的家乡汤家汇是商南地区的交通要道,1929年立夏节起义胜利后,许多革命机关都设在这里。当时,来往的红军领导人和地方干部周维炯、漆德玮、萧方等常在她家住宿、开会或研究工作。萧方见她警惕性高,斗争坚决,遂奖给她一把大刀。从此,她整天背着大刀,带着童子团员们协助红军做了不少工作。

1929年5月底的一天晚上,红军和苏维埃干部正在屋里开会,廖赤见带领童子团员在会场周围站岗放哨。突然,她发现一个黑影在会场附近窜动,她机警地命令童子团员将其捉住。原来,是当地逃亡的大恶霸廖石甫趁黑夜窜回汤家汇,刺探红军情报。廖赤见立即将其押送到苏维埃政府。

廖赤见爱好文艺,经常和同学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并积极参加乡苏维埃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经常受到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表扬。但是,学校教师何进三却指责她“不务正业,到处闯祸”,并以此为由,不准她再到校上学。她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

离校后,在父亲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廖赤见联络部分同学和校外童子团,在汤家汇姚氏祠堂办了一个俱乐部。祠堂内摆上黑板、课桌,她又动员两位女教师到俱乐部授课,俱乐部成了她们学习文化、排演节目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廖赤见处处关心他人,经常给别人补衣服,送笔墨纸张,辅导要求进步的同学,使俱乐部里30多名同学亲热得像兄妹一样。

1929年6月,国民党兵48人向红军投诚。红三十三师和地方苏维埃政府在汤家汇举行了欢迎白军起义大会。会上,廖赤见代表童子团向投诚人员致欢迎词。她走上讲台,作了充满激情的演讲。演讲后,她把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奖给投诚士兵的每人四块银元递到他们手里。投诚士兵手捧银元,望着眼前这位热情奔放的小姑娘,个个感激万分。

1930年春,赤南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为加强宣传工作,将俱乐部改为新剧团,廖赤见担任剧团负责人。剧团经常随赤卫队活动,并代表县苏维埃政府到商城、麻埠等地慰问红军战士。廖赤见工作十分认真。1930年3月,剧团准备在瓦屋基上演《土豪自叹》一剧,缺少道具,虽然多方搜集,仍差一副手镯和几块银元。为了使戏演得逼真,廖赤见想方设法,终于弄到了这两样东西,从而增强了演出效果。

1930年秋,廖赤见被调到红一军政治部宣传队任队长。红军每到一处,她便带领队员唱歌演戏,宣传党的政策。

1932年,廖赤见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值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红军由皖西向豫南进发。廖赤见带领20多名宣传队员,随同部队日夜兼程百余里。一到驻地,她就忙着编排节目,进行慰问演出。在她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一边为驻地群众担水砍柴,打扫房屋,一边进行宣传,鼓动群众树立信心,坚持斗争,等待红军胜利归来。群众都为他们的宣传所感动,纷纷把珍藏多年的物品拿出来慰问红军,军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红军在汤家汇稍事停留后,便经商城、潢川长征西进川陕,最后到达甘肃。在极其艰苦的长征途中,廖赤见肩扛马枪,身背干粮,带领队员跟随红军大队,战胜了蜀道艰难、巴山风雪,又穿越雪山、草地,饱尝了饥饿、寒冷、疾病和各种恶劣环境的折磨。手冻烂了,脚磨破了,她却从不叫苦。每到宿营地,她和队员们把背包一放,忙着给战士们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由于敌人围追堵截,部队常年行军打仗,战士们都十分疲劳,有的同志边走边打瞌睡,有的甚至睡倒下来。廖赤见带领宣传队坚持在行军队伍旁做宣传鼓动工作,鼓舞士气,增强部队克服困难的信心,并细心照顾伤病员。宣传队有的女同志走不动,她就搀扶着,并把别人的背包和枪支背在自己身上,鼓励大家跟上队伍。

1933年春,红军到达四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川陕省委和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以及各种群众组织。3月间,在通江城召开第一次川陕省党团员代表大会,会上宣布成立川陕少共省委。廖赤见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团员代表身份出席大会,会后调任少共省委青妇部长。不久,提任少共省委常委。同年5月,在少共省委机关党支部书记联席会议上,廖赤见和另外两位少共省委常委一起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34年秋,原川陕省委书记离职后,新任省委书记执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一大批敢于坚持原则的革命同志遭到打击。廖赤见因工作认真,刚正不阿,又加上她父亲在“肃反”中被错杀而遭株连。1935年初,她被调至川陕省苏维埃工农剧团第一团任政治指导员。3月,张国焘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强令红军、游击队和川陕省党政机关撤走。廖赤见所在的工农剧团第一团编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她带领全团30余名同志,随大部队从川东至川康边境。为适应战时的需要,廖赤见剃平头,着男同志的装束。当时剧团虽只有十几条枪,但她们坚持边行军边打仗边宣传,既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随军渡过黄河,先期到达甘肃永昌。廖赤见带领剧团随后续部队向永昌行进。部队有时分散活动时,他们就随军宣传慰问。一天,剧团单独出发慰问部队后返回永昌,行至永昌二十里铺时,突然遭到从青海方向来的敌马步芳骑兵营的包围。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廖赤见机智果断,指挥全团40多名同志隐蔽在附近的土围子里,利用有利地形与敌进行搏斗,从上午开始激战至下午4时,打退敌骑兵数次冲锋,毙伤敌人数十名。后因子弹打尽,敌人将土围子挖开冲了进来。剧团的同志多是未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与强敌的搏斗中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分被俘。廖赤见奋力同敌人拼搏,终因寡不敌众,被敌逮捕。被捕后,廖赤见坚贞不屈,怒斥马匪破坏抗日,最后被敌人砍死,年仅21岁。

次日,部队闻讯赶来,含泪掩埋了烈士的遗体,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在永昌为廖赤见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廖赤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中国女青年中杰出的英雄,她火热的战斗激情、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共产主义情操,将永远鼓舞着人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