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壮美青春光和热 尽善尽美唯解放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王俊2018-04-22 09:39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字灼斋,1899年5月27日出生于山东省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枳沟镇)一佃农家庭。在他出生前四个月时,父亲病逝,他一出世就随着祖母、母亲在苦难中挣扎。他自幼好学,但家境贫困,无法供他上学,7岁到地主家当“陪读”,受尽了欺侮和凌辱,幼小的心灵就燃烧起对地主老财的仇恨。他天资聪颖,深得老师的赏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到本村私立小学和枳沟镇高小读书。由于生活所迫,勉强读完小学,12岁的他就和母亲租种地主三亩薄沙地度日子。此间,他更多地了解了地主老财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王尽美青少年时代,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11年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些对他震动很大,使他逐步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去寻求革命真理。1918年春末夏初,他来到济南,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班。次年爆发了五四运动,王尽美被选为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立即投入到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去。他联络济南其他学校的学生,建立反日爱国组织,开展街头宣传活动,还同广大市民一起砸了亲日的《昌言报》报馆,惩办了卖国贼。

五四运动后,王尽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主义者在各地创办的革命社团和革命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问世。王尽美也以研究新文化为号召,在济南组织成立了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创办了《励新》半月刊,还经常举办谈话会、讲读会,发行《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宣传新思想和传播新文化。此时,王尽美也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920年春夏,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上海、北京、长沙等地,陆续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和上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和帮助下,王尽美在山东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工作。是年夏秋之交,在济南贡院墙根街的济南教育会门口,挂出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大牌子。王尽美是研究会的主要负责人。他带头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书,每周集会都给大家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发表自己精辟的见解。他还常到闹市区和游人集中的大明湖讲演,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时,王尽美还被发展为李大钊领导的“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外埠会员。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王尽美团结了几个信仰坚定、愿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同志,形成了研究会的中坚和核心。1920年末或1921年初,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基础上秘密诞生了。在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共产主义小组秘密进行活动,王尽美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行着必要的准备。

1921年7月,王尽美和邓恩铭作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王尽美参加党的一大回到山东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共济南地方支部、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王尽美先后担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青岛、张店、淄博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

1922年1月21日,在革命导师列宁的直接领导下,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在彼得格勒闭幕)。王尽美、邓恩铭、高君宇、张国焘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了大会。会上,王尽美等聆听了列宁对中国革命的教诲,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极大鼓舞。

是年6月,王尽美从莫斯科回国不久,应邀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汇报了共产国际会议的精神。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和列宁在接见中国代表时所作的重要指示,讨论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明确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给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正确道路。

中共二大闭幕后,王尽美被留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参与了制定指导工人运动的劳动法大纲。

192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和北方党组织决定在北方发动一次以京奉路为重点,包括秦皇岛、开滦在内的政治经济大罢工。8月下旬,王尽美在当时北方党组织负责人李大钊的统一安排下,到山海关负责工人大罢工的组织领导工作。他来到山海关铁工厂,以学徒作掩护,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在俱乐部办工人夜校,宣传革命道理,教育工人清除帮派思想和行会观念,团结一致与共同的阶级敌人作斗争,使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很快,迅速地组织起来,成立了“秦皇岛矿务局工友俱乐部”。

厂方对工人俱乐部又怕又恨,以莫须有的罪名开除了俱乐部的负责人。王尽美立即组织了工人大会,以俱乐部名义向厂方提出给俱乐部负责人复职、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福利等六项要求,并递交给设在天津的京奉铁路局。但路局不仅不答复工人的要求,反而派出警备处长持枪前来恫吓。工人们怒不可遏,群情激愤。

王尽美感到罢工的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为工人起草了《山海关京奉路工人罢工宣言》。10月3日,山海关铁工厂数千名工人冲出厂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工人们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劳工万岁!”等震天动地的口号,在山海关这座古老宁静的名城,迸发出了第一声觉醒的怒吼!

罢工开始后,路局一面派人来俱乐部进行调停,一面却在策划新的阴谋。为了揭露反动派的欺骗行为,表示誓死罢工的决心,10月6日,王尽美亲自为俱乐部写了第二个宣言,提出了“不罢工也要冻死、饿死、被压迫死,与其受辱死,不若奋斗死”的响亮口号,表示坚持到底,继续罢工,并在原六项要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项。宣言发布后,大大鼓舞了工人群众的斗志。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10月9日,王尽美又领导工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卧轨截车斗争。京奉路局慑于工人的威力,终于在10月12日答应了全部要求。

为期九天的罢工斗争,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锻炼了骨干队伍,并有一批先进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山海关最早的党组织。

在京奉路工人大罢工的影响下,秦皇岛和开滦五矿工人也开始酝酿罢工。根据党的统一部署,王尽美立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秦皇岛方面。他与邓培、罗章龙等人一起领导了秦皇岛及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

在王尽美等的发动和组织下,10月23日秦皇岛工人同开滦五矿工人一起罢工,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并包围了英国总经理的办公大楼,反动派吓得惊慌失措。

在罢工斗争中,王尽美撰写了许多传单和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罪行。10月26日,唐山开滦惨案发生后,他写了《秦皇岛矿务局全体工人痛告国人书》,痛斥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制造惨案的滔天罪行,号召工人“和他们决战”。为了揭露交通系统工贼的反动本质及其破坏工运的罪行,他于10月底以山海关京奉路工人名义写了《宣言书》,又于11月16日以秦皇岛矿务局工友俱乐部名义写了《公启书》。这两篇宣言的发表,大长了工人阶级的志气,大灭了外国资本家及其走狗的威风,有力地配合了罢工斗争的开展。

这次罢工坚持了20多天,虽然最后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的联合镇压下遭到失败,但在罢工中工人表现出的坚决、勇敢、无私无畏,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先进本质,极大地震慑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1923年二七惨案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王尽美遭到敌人的通缉,并一度被捕,幸得工友俱乐部和工人纠察队的积极营救,得以脱险。2月下旬,党组织通知王尽美立即转移,在一个风雪奇寒的夜晚,他步行离开了山海关。

王尽美在山海关秦皇岛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建立健全了工会组织,发展了党的组织,为后来这个地区革命斗争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王尽美离开山海关后,组织上又调他回山东担任党的领导工作。同年秋,曾一度去北京,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参与了二七惨案遇难同志的营救工作。

1922年至1924年间,王尽美为了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很大精力组织社团,创办报刊。他首先在济南组织了“平民学会”,参加学会的成员主要是一师、一中、女师、正谊中学等学校的师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十月革命的经验。1923年5月5日,王尽美在济南主办了马克思诞生105周年纪念会。会上,他作了长篇讲演,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号召大家起来进行斗争。翌年,又组织了同样的一次活动。1922年至1924年间,他先后参加编办了《山东劳动周刊》《晨钟报》《现代青年》等报刊。这些报刊发行全省及全国部分地区,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晨钟报》,前后出版两年之久,它唤醒了一批批青年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走上革命道路。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遵照党的指示,王尽美于1923年10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王尽美以山东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大会。会后,他回到山东,为建立和扩大统一战线而四处奔走。在这一时期,他充分运用国共合作这一有利条件,扩大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迅速发展党的组织,并大力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支持下,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结束军阀统治、建立人民政权的国民会议运动。王尽美以“孙中山特派员”的身份,在山东广泛联络各阶层人士,并在青岛、淄博、张店等地建立起国民会议促进会,使山东的国民会议运动取得重大成效。

由于长年劳累和生活艰苦、营养不良,王尽美早在1924年10月染上了肺结核病。但他为了党的工作,未曾治疗,亦未告知同志们。1925年4月,病情恶化,组织上多次让他住院治疗,但他怕增加组织上的经济负担而婉言谢绝了。最后不得已,于1925年6月间回家休养。7月,他生命垂危,转入青岛医院治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念念不忘党的事业。临终前,他委托青岛党组织负责同志笔录了他口授的遗嘱,他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与世长辞,年仅26岁。而他为创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做的贡献,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1969年4月1日,在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主席在追念为革命牺牲的一大代表时,曾特别提到王尽美同志。

(来源: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