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澄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5-15 09:20

宋澄,原名宋锡奎,又名宋久山,化名刘文山,1910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黄山乡黄山村(现属荣成市)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求学期间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后来,他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加入了国民党。

1930年,宋澄考入烟台省立八中。在学校里,他接触到共产党地下组织,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在同年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不久,宋澄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家乡,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到县党部任青年干事,并秘密从事中共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以“侦缉不法分子”为名,深入到工厂、学校、邮局和农村,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的组织。

1933年3月,共青团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中共北方局派宋澄到济南任共青团省委书记。7月2日,由于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宋澄不幸被捕。宋澄在狱中遭到敌人的酷刑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勇敢斗争。他还在狱中主持编写了《难友》,鼓励大家坚持斗争,迎接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再度合作,宋澄始得出狱。出狱后,他与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取得了联系,接受了回胶东发动武装起义的任务,并将省委的指示信带回胶东。

1937年12月24日,理琪、林一山、宋澄等人在文登天福山领导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

1938年2月5日,日军占领了牟平城。为了打击日军气焰,鼓舞抗日斗志,一大队冒着刺骨的寒风,奔袭牟平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攻克了这座号称“铁宁海”的县城,共俘虏日伪军100多名,缴获枪百余支,把日军刚刚扶植起来的汉奸政权彻底摧垮了。

第二天上午,大队人马携带战利品向特委驻地沟俞家转移,理琪、林一山、宋澄等领导和机关人员来到了距县城不远的雷神庙。正在他们共庆胜利时,突然有人大喊一声:“鬼子!”同志们抬头一看,一群日军正向这里扑来,为首的几个已接近庙门。原来,就在一大队攻打牟平时,驻烟台的日伪军300余人闻讯赶来增援。敌人在牟平扑空后,在其飞机的侦察下,很快跟踪到这里。

这时,敌人开火了,枪弹在天井里乱飞,日军鱼贯而入。“打!”宋澄举起驳壳枪射击,敌人的机枪手应声倒下。与此同时,同志们一齐向敌人射击,将进庙的日军全部消灭。日军虽然数倍于我,但由于庙院较小,敌人每次冲进来不多,而且宋澄等人在暗处,敌人在明处,因此日军兵伤亡很大。

日军头目眼看着他们这么多的兵力被对方较少的人打得进不了院内,伤亡惨重,气急败坏地举起指挥刀,发疯似地逼着败退下来的日军继续往里冲。结果,几次冲锋都被击退,敌人一片一片倒下去。天近黄昏,敌人发起了第七次冲锋。由于子弹将尽,火力不足,东面的庙门终于被日军撞开。躲在门后的宋澄手起刀落,只见两颗日军人头同时落地。

天黑了,敌人放起了火。火苗四起,浓烟滚滚,与夜幕交织在一起,使人对面不见人影。宋澄把大家集合到院子里,低声交待:“现在趁天黑谁也看不清谁,任何人不准开枪,迅速冲出,抓紧突围。”这次战斗,一大队在毫无准备、完全被动的情况下,共毙伤敌人50多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

宋澄因转战南北,战斗频繁,环境艰苦,积劳成疾,不幸于1941年病逝于沂蒙山区根据地,时年31岁。八路军山东纵队和中共山东分局在临沂青驼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分局书记黎玉在致悼词中高度评价了宋澄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