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飞鹰 空军战魂——空军抗日英雄高志航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王俊2018-10-30 16:51

高志航,原名高铭九,字子恒,1908年6月12日生于吉林省通化县高丽墓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高家后又迁至通化县三棵榆树村。

贫苦的生活使幼小的高志航懂得了生存的艰难,同时锤炼了他的意志,促进了他向上的信心。7岁的高志航便能侍亲至孝,主动为家庭分忧。夏天,他用稚嫩的小手帮助父亲锄地间苗;冬天,冒着零下三四十度严寒帮助父亲上山砍柴。他看见邻居家小孩背着书包上学念书,心里非常羡慕,在他的恳求下,父亲将他送进三棵榆树小学校读书。由于高志航知道父亲供自己上学不容易,所以他刻苦学习,努力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因其品学兼优,受到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称赞。191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

1920年春,高志航考入奉天指南中学,以后又转中法中学学习。对一个12岁的小孩来讲,远离家乡、举目无亲是件很难的事,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向上的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尽可能地多学知识。三棵榆树村距沈阳的学校200多公里,为了节省费用,每年的开学和放假,高志航都是背着行李、书包,徒步往返。每一次都需走好几天,脚上打起水泡,他咬牙坚持,一步一步走下去。

1924年,高志航从中法中学毕业,16岁的他面临着人生的抉择。从小爱听故事的他知道中国古代有个岳飞,文武双全,精忠报国;还有个苏武,羁困异国,坚贞不屈,这两个人是他心中的楷模,立志要做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征得父亲同意,他毅然报考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录取后编入炮科班学习。同年10月,东北军决定从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中挑选一批优秀学员赴法国学习航空飞行技术。高志航闻讯,积极报名申请,被张学良批准。由于他热爱航空事业,同时决心把一生都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他将自己的名字“高铭久”改为“高志航”。军官学校教育长郭松龄在接见赴法学员时,见高志航年龄最小、个子最矮,便不放心地问道:“你年龄这么小,个子又这么矮,能学好吗?”高志航立正回答:“外国人也不都是高个子,拿破仑不就是一个小个子吗?外国人能学会的,我一定能学会!”

1925年春,高志航来到法国牟拉纳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基础课。他努力学习法语,仅用几个月的时间便熟练地掌握了这门外语。在学习中,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一直保持班内最好成绩,法国教官称他为“天才”。

1926年7月,高志航从牟拉纳航校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派往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驱逐科学习。他只用三个月时间便取得军士军衔,接着被派往法国蓝锡空军第二十三团见习两个月。此间,他从教官的特技表演中,苦心钻研飞行要领,掌握高难动作,终于成为一个理论、技术都很优秀的飞行员。

1929年1月,高志航学成回国,被分配到东北航空处飞鹰支队任少尉飞行员。在飞行演练中,他以高超的飞行技术赢得官兵们的称赞和敬佩。1931年,高志航晋升为少校,任飞鹰支队支队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好河山相继被日寇侵占。高志航对此无比愤慨,怀着誓死保卫祖国领土、驱逐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愿望,他多次向东北军司令部要求抗击日寇。因东北军政当局执行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命令,不予批准。他不死心,又只身去北平向代理东北空军司令张焕相请战,也以同样的理由被阻而难酬壮志。无奈,他以悲愤之心南下寻求救国之路。在上海,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集会、游行、捐款等活动。在一次东北流亡学生集会上,同学们含泪高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高志航挥舞着拳头高声说:“同胞们,眼泪不能拯救中华民族,我们要战斗,要拿起武器,打回老家去,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1932年,高志航到南京中央航空署所属航空队当飞行员。不久被派到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任少尉教官。由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又掌握精湛的飞行技术,被提升为中尉分队长。

1934年3月18日,上海天厨味精厂捐献一架飞机,由南京市长主持交接仪式。会后高志航做了飞行表演。他以娴熟的技巧在空中做了许多高难动作的特技飞行,受到在场群众和外国来宾、记者的高度赞扬。不久,高志航被提为上尉教官、空军第六大队大队长。

1935年,高志航奉命去意大利考察空中驱逐技术。为了掌握各种驱逐机的性能,他多次登机试飞。回国后他调至南昌,任空军教导团总队总队副。

高志航为人严肃、刚直、忠厚,深得部下的信赖和拥护。

1936年,高志航任空军第四驱逐大队大队长。他对部下除在飞行技术上严格要求外,还经常向部下揭露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行,用以激励部下仇恨敌人、保卫祖国的斗志。他常说:“现在你们都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飞行员,今后一定要击落敌机,保卫祖国,否则就不是忠实的战斗员。大家要记住为国争光、为民出力、勇敢杀敌,使我们第四驱逐大队能够留名千古。”

1937年8月13日晚,驻台湾新竹机场的日本海军航空兵王牌“木更津航空队”百余架轰炸机飞越台湾海峡,疯狂轰炸上海、江苏等地。

8月14日,杭州上空阴云密布,细雨霏霏,能见度很低,驻在河南周家口的高志航第四航空大队奉命飞抵笕桥机场集结待命。下午“木更津航空队”冒雨飞来,妄图轰炸笕桥机场。刚到不久的高志航,不顾长途飞行的疲劳和油料不足,英勇果敢地率队冲上天空,在浓密的云层里同敌机群展开厮杀。一架敌机正对准笕桥机场准备投弹,高志航飞速拦截,猛然向敌机开火。从未遇到抵抗的空中强盗慌了手脚,盲目丢下炸弹,掉头想溜。高志航不顾敌机密集的火网,死死咬住敌机不放,一阵急射,敌机中弹爆炸。经30分钟空战,共击落敌机六架,而我机无一损伤,开创了中国空战史上的纪录,同时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从此,高志航威名远扬,被誉为“天神”、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为了纪念“八一四”空战胜利,国民政府将这一天定为空军节。

8月15日,敌九架“96”式轰炸机从西南方向笕桥上空侵犯,高志航当即率机起飞,将敌机拦截在钱塘江上空。他闯入敌机群,将敌长机击落,其余八架也被击落。下午又击落敌机五架。由于战功卓著,高志航被晋升为中校,并调赴南京大校场,协同句容第三大队保卫南京领空。一天夜里,敌机偷袭大校场,高志航立即通知机场和市区将灯火全部熄灭,打开了事先准备好的假机场灯光,敌机毫不怀疑地投弹扫射。当敌机返航时,遭到在高空埋伏的高志航大队的猛烈袭击,敌机措手不及,遭到毁灭性打击。

在保卫南京的一个月中,高志航率队还先后击落敌侦察机二架、单翼驱逐机四架。因屡建功勋,高志航被提升为空军上校驱逐司令,直辖三个驱逐大队,第四大队被命名为“志航大队”。

高志航的名字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军民到处传颂着他的英雄业绩。

高志航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在长时间的飞行演练和对敌作战中,他两次身负重伤,血洒长空。一次腿骨折,一次臂受伤,但丝毫未动摇他杀敌报国的意志,每当伤势稍愈,即请命奔赴战场。

1937年11月下旬,高志航从乌鲁木齐接收苏联援助的100架新型驱逐机,经兰州返抵周家口机场。11月21日晨6时,高志航部正在吃早饭,突闻日寇11架“八七”式轰炸机飞临机场上空。高志航果断命令大家立即起飞迎战,一面飞快地奔向自己的座机。紧急中,高志航座机发动不着,这时敌机已开始投弹轰炸,机场上浓烟滚滚。高志航第二次发动仍然不着,情况十分危险,战友们劝他暂时避一避,他说:“身为中国空军,怎么能让敌人的飞机飞在头上?”他顽强地进行第三次发动,还是不着。这时,敌机炸弹雨点般从空中落下,随着巨大的爆炸声,高志航为国捐躯。

1937年11月22日,汉口,商务会大礼堂。哀乐凄凄,哭声阵阵,高志航烈士追悼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从机场到商务会大礼堂的10多公里路上,上万名群众在街道两旁路祭致哀,向英雄遗体告别。

烈士灵前,摆放着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也送了花圈。

不久,高志航被追授空军少将军衔。

(来源:中华英烈网)